從秦朝到漢朝,經過兩個朝代的比較,最終郡縣制戰勝分封制
秦王嬴政在39歲的時候一統天下,成功建立了歷史上的秦朝,由此天下進入到了大一統時代。對於後世來説,秦朝的建立影響意義非同小可,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朝的滅亡,古代史一共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時期。由此説來,秦始皇的功績不僅僅是在大一統上。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君王嬴政即位後,有了一統天下的打算,但是此時仍然處在周朝時期,周朝之所以出現春秋戰國的亂世局面,與當時的制度——分封制肯定是有很大關係的。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吸取了這個教訓,將秦朝改為了郡縣制。
周朝時期,屬於貴族政治,作為貴族政治,一個具有代表意義的就是在地方實行分封制,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諸侯,諸侯在各自的封地中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這也就是為什麼周朝後期,可以出現春秋戰國的局面,當時的周天子已經無法掌控諸侯。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吸取了這個教訓。當時的秦始皇對羣臣説到:“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由此朝中的大臣們大部分都贊同了,但是廷尉李斯卻不同意,原因就是周朝的分封制導致了天下大亂出現。
李斯認為“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由此李斯提出了郡縣制,這樣一來,朝中的大臣開始對此產生了爭議。那麼聽到了李斯的建議後,秦始皇也改變了看法,支持了李斯的想法。於是秦始皇開始大舉改革。
由此一來,秦朝的各個方面都與周朝時期不同。秦始皇下令將原七國土地劃分為了三十六郡,到了之後擴充到了四十多個郡縣。郡縣制出現後,方便了秦朝的管理,但是這種制度沒有長久,原因就是秦朝沒過多久就滅亡了。歷史上的秦朝僅僅存在了15年時間。
在秦朝來説,東方六國的舊勢力仍然想要實施分封制,但是這些人主要是儒生,因此沒有形成什麼氣候。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東方六國的舊勢力想要實施分封制,為得就是能夠有一天覆國。到了秦朝滅亡後,楚漢之爭時期,分封制再一次出現。
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後,楚地的項梁項羽、劉邦等也紛紛揭竿起義。其後天下大亂,此時的秦朝各地出現了張耳陳餘立武臣為趙王(後來又立趙歇為趙王)、周市立魏咎為魏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齊國宗室田詹自立為齊王。這時候的六國已經恢復了五個。
此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距離皇位只差一步的項羽,之所以沒有稱帝,是因為此時的14個諸侯對項羽並不認同。即使是在楚漢之爭後,劉邦建立漢朝,此時的劉邦仍然使用了分封制。劉邦分封諸侯,只是權宜之計,此時的劉邦經歷了白馬之圍。
由此劉邦不得不進行分封。劉邦分封了異姓王,但是之後劉邦又反悔了。此後劉邦實施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劉邦實施這樣的分封制,原因是對周朝的分封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就是對秦朝的矯枉過正。史書對此記載了“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可謂矯枉過其正矣”。
劉邦駕崩後,漢朝的分封制就出現了問題。諸侯佔據了漢朝大部分土地,其次齊、楚、吳三國“分天下半”。在人口方面,漢朝直接控制的人口有450萬,諸侯控制的人口有850萬。由此一來,諸侯對漢朝的威脅越來越大。由此一些大臣開始建議解決諸侯問題。
正因如此,各個諸侯感到了不安,於是引發了七國之亂。七國之亂的平定卻為漢朝最終解決諸侯問題提供了條件。其後漢景帝分封了諸侯,同時漢景帝貶低了諸侯的地位,到了漢武帝即位後,諸侯對朝廷的威脅幾乎已經不存在了。
漢武帝在位期間,在漢文帝和漢景帝的基礎上,推行了“推恩令”,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由此一來,諸侯的勢力再一次下降。總的來説,分封制肯定是沒有郡縣制好,原因就是從劉邦開始,一直到漢武帝時期,諸侯的威脅才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