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傳位朱允炆前,為何讓朱棣手握重兵?

歷朝歷代皇族之間為了爭奪皇位,骨肉相殘的例子不在少數。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唐代的玄武門之變,而玄武門之變中,唐高祖李淵之所以痛失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最後連自己也被逼迫退位,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他掌權期間未能很好的限制秦王李世民的兵權。後世帝王鑑於這一經驗,往往在生前會為繼位者掃清障礙,削弱皇室宗親的兵權,以防止自己死後發生兵變。

但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悲劇再度重演。公元1399年,朱元璋屍骨未寒,繼任的建文帝推行削藩,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用了四年的時間攻入南京,成功奪得皇位,建文帝下落不明,這一混亂給明王朝造成了很大的災難。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前,為何讓朱棣手握重兵?

事實上,這種結局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明太祖朱元璋生前部署不周所致。儘管自漢代以來就有“七國之亂”的大禍,近代還有“八王之亂”,但是朱元璋生前仍安置了20多個藩王,其中九大攘夷塞王實力強勁,而朱棣就是其中最強的。

在朱元璋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根據我國封建社會立儲君的規則“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的原則,把位置傳給了朱標之子朱允炆。這並不能説朱元璋偏向誰,根據歷朝歷代的經驗,此時的朱元璋很難抉擇,因為違背了傳位的規則未來也勢必引起禍患,所以他並不能立朱棣為帝。

朱棣有稱帝之心,朱元璋用腳指頭想也是知道的,作為一代雄主,對自己這位出類拔萃的兒子將來是否能夠臣服於自己的侄子,如果他還想不明白,那麼明朝也不可能建立。但是朱元璋臨死之前幾年,對朱棣卻非常放心,不僅沒有削弱他的地位,反而還不斷的增強燕國的軍事實力,這也為靖難之役最終一邊倒的局面埋下了伏筆。

朱元璋縱容朱棣手握重兵,自然是有他的原因,首先是國防原因。明朝是從強悍的蒙古人手中把國家奪回來的,朱元璋生前並沒有能夠消除外患,而蒙古軍隊也時刻準備着反撲,這是分封九個塞王的根本原因,而朱棣則是幾個兒子當中最有能力領兵作戰的,所鎮守的燕國也是最要緊的地方,在朱元璋看來,把大軍交給自己的兒子,總比交給藍玉之類的外姓人強。朱元璋如果死前把朱棣削弱,既有可能導致自己死後蒙古大軍入侵,而明朝無力阻擋。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前,為何讓朱棣手握重兵?

另一方面,朱元璋生前實際上是做了另一番安排,在不削弱朱棣的情況下限制他。他把二子朱樉和三子朱棡分別安排在秦王和晉王的位置上,這兩個人都是馬皇后所出,建文帝生父朱標生前對二人有恩。而朱棣雖然在歷史上也自稱馬皇后所出,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他繼位後為了樹立自己的正統地位,自稱是馬皇后生的,這樣一來他就有了嫡子的尊貴身份,而朱標、朱樉和朱棡死後,他也成為了嫡長子。

朱樉和朱棡的封地與朱棣靠近,而且實力也是僅次於他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死後,三人可以相互牽制,如果朱棣敢起兵造反,晉王和秦王就可以抄他的西側,如果他想消滅晉王和秦王,朱允炆就可以從南方發兵攻打他。但是朱元璋卻萬萬想不到,自己還沒有死,朱樉和朱棡卻先後死去,而這個時候自己已經垂垂老矣,離死不遠,無力再去對全國格局進行重新調整,而且他手中的牌也打光了,只能聽之任之,看朱允炆自己的造化了。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前,為何讓朱棣手握重兵?

當然,即便是朱樉和朱棡死後,朱棣想要造反也沒有那麼容易。對於其他的20幾個藩王來説,朱允炆相對年輕,而且皇位名正言順,看起來對自己就更有利,反而是朱棣早在年幼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殺伐果決的姿態,顯然朱棣如果想要稱帝,這些藩王都要掂量一番。在朱元璋看來,自己20幾個藩王作保障,就算他們對待朱允炆不及朱樉和朱棡那麼親近,出於自身利益着想,也不會容許朱棣胡來。

但是朱元璋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這個二十多歲的孫子居然膽子如此之大,自己剛剛繼位,居然就把目標對準了一眾實力強悍的藩王。一頓削藩操作之後,皇帝成為眾矢之的,這樣一來,燕王起兵造反的時候,藩王們幸災樂禍還來不及,更不會勤王。另一方面,朱元璋生前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後人順利繼位,把金陵城內能征善戰的武將都給除掉了,建文帝任用的信任能力不足,自己也缺乏戰略視野,終於被自己的四叔奪走了江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0 字。

轉載請註明: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前,為何讓朱棣手握重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