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1985字
閲讀時長:約7分鐘
有研究數據顯示:進入初中的學生,退步的人將近40%,在班級裏面經常排在第十名或者十名到二十名中間的學生,卻能一下子擠到名列前茅,而這樣的比例佔了足足81%左右。
我們把“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那麼多年,實質上還一直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階段,升學考編都要以優異的考試成績為敲門磚。
這種情形下中國的家長自然把孩子的成績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恨不得每天都耳提面命地督促孩子抓緊學習。
但是小時候學習好將來就一定會發展好嗎?這倒未必。
親戚家的孩子小雅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異,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據説小雅爸爸總會在週末時給孩子佈置額外的試卷做練習,而且小雅父母為了孩子能一心學習還包攬了孩子學習以外的一切事務。
結果好景不長,
小雅上初中後雖然成績還處於班級上游,但已開始忽上忽下不穩定了
。到了高中,小雅在班裏的成績變成倒數,
最後只考了一個普通二本院校,畢業後做了一份普通的工作。
而據小雅説,她的一個小學同學當年成績處於中游,
但是人家獨立能力很強、興趣愛好廣泛,上高中後在學業上也逐漸發力,不僅考上了目標院校,畢業後還去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公司上了班。
為什麼那個當初“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最後卻“泯然眾人”,而當年成績平平的孩子卻迎來了人生巔峯?我想,“第十名效應”也許可以解釋。
小學成績第一,長大也許就平平庸庸;而班級的第十名,可能比第一還要優秀。“第十名效應”告訴家長,名次不重要,千萬別隻看分數。
什麼是“第十名效應”?
''第十名效應''是由我國杭州的一名小學老師提出的一項調查理論。所謂“第十名效應”,是指在班級裏大概第十名前後的成績中游學生,可能會比前三名有着更出眾的創造能力和發展潛能,從而更能在未來的事業中嶄露頭角。
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會在各種同學聚會上看到,
很多領域佼佼者或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當年學習成績不太拔尖的人,相比之下當年班級裏的尖子生到顯得比較普通了。
“第十名效應”啓示家長,培養孩子不能只看成績,而忽視了更重要的元素。
產生“第十名效應”效應的原因
▲
一心只有學習的孩子視野狹窄
如今想要學習好已經不能再追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反而是要通過多聽多看多體驗來開拓視野。
從小就一心只有學習的孩子基本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研究課本上,很少涉獵各種課外書,知識面的拓展受到嚴重阻礙。
而成績中游的孩子不過於追求成績,可能會花一些時間讀課外書,在增長見識的同時思維和想象力也得到鍛鍊,對之後的發展十分有利。
▲▲
只追求名次的孩子沒有個性
只追求名次的孩子把成績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以至於他們為了學習基本放棄了課餘生活,什麼活動都不參加,沒有什麼興趣愛好。
而那些成績中等的孩子往往熱衷於參與各種活動,發展自己的特長,從而各種能力都隨之得到歷練。
▲▲▲
長期學習好的孩子抗挫能力差
長期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般抗挫能力都較弱。
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老師的讚賞和同學的羨慕,很可能因為某次考試成績下滑就一蹶不振、自我懷疑。
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就很難在之後的生活中歷經風雨的考驗。
由此看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狀況不能只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家長對此要理智看待。
關於孩子學習成績,父母要理智看待
★
別把學習成績看得過於重要
家長首先要明白一點,學習成績只是對某一階段學習成果的檢測,並不代表孩子之後的發展狀況,也無法體現孩子的全面素質。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幫助孩子找到進步的方向,
並且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能力以及自控力、自信力等等。
★★
除了學習之外,孩子的各種體驗
家長除了重視孩子學業之外,應儘可能豐富孩子的各種體驗,讓孩子的各項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
比如,鼓勵孩子多讀除了課本之外的書籍,積累新知識的同時鍛鍊閲讀和思考能力;幫孩子發展一項興趣愛好。
這不僅是生活的調劑,還能磨練心性和氣質;多讓孩子在課餘時間與同學們一起參加活動,發展學習之外的各種可能性和潛能。
★★★
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最後,家長在教育中也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才能不被打倒。
對此,家長在生活中最好不要把孩子照顧得過於“周到”,應儘量讓孩子獨立面對並處理一些事情。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予以引導,並鼓勵孩子迎難而上、繼續堅持,不要讓孩子被畏難情緒打敗。
總結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長教育孩子切不可急功近利。因為孩子今後的發展與未來並不只是由眼前的成績所決定的,而是要看孩子各種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
對於家長來説,只有全面培養孩子、讓孩子各項能力均衡發展才是上策。
今日話題互動:
您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未來一定成功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裏是小允兒媽媽,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