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世界上最早的國際聯盟,中國主導統一管理,時間長達兩百七十年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經典

世界上有一個最早的國際聯盟,它不僅保證了聯盟各成員和睦相處,休慼與共,還孕育了不同民族與文化之間的融合與交流,那就是始於中國唐代太宗李世民,而後貫穿於大唐盛世近兩百七十餘年的天可汗制度。

公元630年三月,大唐帝國周邊各藩國以及邊疆各少數民族的族長共同推舉,尊奉唐太宗李世民為大家共同的“天可汗”,並統一接受唐朝中央政府的領導和管理。

此後的唐高宗、武則天、唐肅宗等也都被稱為“天可汗”,天可汗制度就這樣一代代的延續到唐朝末期。


唐代是一個厲兵秣馬、開拓疆域、意氣風發的時代。而在唐代初期,吐蕃(西藏)、高昌(新疆)、東突厥(蒙古)、西突厥(蒙古)、高句麗(朝鮮)等並不肯歸服,尤其是北方的東、西突厥勢力很強大,時常出兵南下劫掠。

公元627年,唐太宗貞觀元年,東突厥的頡利可汗,統帥十萬大軍南下,威脅剛剛即位的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當時正忙於掃除割據的藩鎮勢力,但他意識到必須對東突厥予以抗擊,不能退縮。

於是率領禁軍,身先士卒,輕騎先行,在渭水邊與頡利可汗對話。頡利可汗被唐太宗非凡的勇氣震懾,表示請和。兩人就在橋上,殺了白馬,歃血為盟,頡利可汗表示永不侵犯大唐疆土。

後629年,唐太宗派大將李績、李靖率領十幾萬大軍大破東突厥,在追擊的過程中俘虜了頡利可汗。而唐太宗對頡利給予很好的優待,封他為虢州(今河南靈寶)刺史和右衞大將軍(禁軍的高級武官)。後來頡利病死,又按照突厥風俗給予厚葬,並使頡利的兒子終身襲父職。


東突厥滅亡後,唐太宗在這一廣大地區安設都護府,中央派官員治理,任命地方上的首領,給予官職,實行地方自治並允許世襲。這些新成立的州府接受唐朝的冊封,每年進貢但不用交納賦税。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此地區的安定與繁榮。這都得益於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

之後又有一部分突厥部落內遷歸順唐朝。唐太宗使這些部落遷入漢地,專門安置,並與漢族人民雜居,有相當一部分人遷入了長安城。一時間長安城內熱鬧非凡,突厥人與漢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從此,漢族人民和各少數民族人民開始了大雜居小聚居的融合過程,並在生活習慣和民族文化上相互包容,相互吸收,日益進步。


由於唐太宗對待突厥人非常的開明友好,許多突厥人都做了大官。據統計,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有一百多人,幾乎佔了朝廷的一半。

事實證明,在後來開拓疆土的過程中,這些少數民族的將領和軍隊,立下了赫赫戰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唐王朝的軍事實力。

公元634年,唐太宗貞觀八年,由於驕橫的吐蕃屢屢無禮,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前往討伐,吐蕃大敗,松贊干布派使者求和,並向唐王朝提出和親的請求。後唐太宗將文成公主送往吐蕃,與松贊干布完婚。


由於唐太宗大力推行和親政策,衡陽公主、九江公主、弘化公主等,都被嫁給了邊疆的少數民族頭領。這在很大程度上鞏固了邊疆的安定和繁榮。因為和親政策直接把血脈傳承融入了少數民族,在姻親作用並代代相傳下,可保有廣大地區的長治久安。

此後唐太宗逐漸取得了對西突厥、高昌、龜茲、吐谷渾等地區用兵作戰的勝利,使這些廣大地區納入唐王朝的勢力範圍,之後兼容幷蓄,採用開明的民族政策對這些地區進行安撫和治理,極大的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使唐王朝以浩瀚的氣象、龐大的實力、深刻的影響力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和地區。


公元645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由於朝鮮半島的高句麗極力擴張,並據有從漢代就屬於我國的遼東地區(東北遼河以東地區及朝鮮北部),唐太宗親自東征高句麗,經過幾場激烈的戰鬥,唐軍對高句麗予以重創,並收復了被侵佔的廣大地區。

自此,“天可汗”的威名遠攝,唐王朝遠近的藩國和少數民族爭相前來歸附並被納入唐朝的版圖和勢力範圍,成就了歷史上散發獨特魅力和璀璨光芒的“大唐盛世”。

天可汗制度貫穿於大唐王朝兩百七十餘年,許多位皇帝都被各民族和地區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由中國主導的天可汗制度形成了一個廣泛的聯盟,它的各項開明政策通過有效的實施,持續作用於各民族和地區併發酵,取得了整體社會空前的安定和繁榮,也極大的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