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電視劇火了,它叫《慶餘年》,想必各位讀者朋友們也看過或者略有所聞,在第7集裏,主角範閒參加詩會,在寫詩之前,他自信地表示“你們要是能寫出更好的,我這一輩子都不寫詩了”,最後他悠閒地寫下一首詩,然後念出。
頓時在場所有人瞠目結舌,鴉雀無聲,一夜之間,“範閒”這個名字和他的那首七言律詩,火遍京城,成為“第一大才子”,連皇帝都對這首詩愛不釋手,範閒為何如此自信?他到底寫了一首什麼詩?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沒錯,作為一名穿越者,範閒“借用”了我國詩聖杜甫的《登高》一詩,一舉打響自己的名號。其實説實話,中國詩詞千千萬,名詩佳作數不勝數,為何範閒會挑出這首無比“悲哀愁苦”的詩呢?這首詩為何被稱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這個人的一生,堪稱傳奇。他7歲能作詩,19歲開始出遊,20歲漫遊吳越,25歲打響名氣,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的他寫下了《望嶽》,裏面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赤裸裸地表現出少年杜甫那遠大的抱負。
然而不知為何,這樣一位大才子在科舉路上是屢戰屢敗,從20幾歲考到37歲仍然失敗,他已經在長安客居長達10年,到處奔走獻賦,窮困潦倒,直到43歲才得到了“河西尉”這樣的無用小官,但杜甫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他已經43歲了,不年輕了。
好不容易當上官可以改善一下家計了,他開心地趕回家裏,結果剛進門就聽見了哭泣聲——杜甫的小兒子餓死了。杜甫難受啊!他心裏實在太難受了,回想過去十幾年自己的碌碌無為、卑躬屈膝,回想少年時的意氣風發,他大聲喊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命運還要繼續折磨杜甫,失去兒子的這一年,也是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年,還沒來得及認真做官的杜甫被迫舉家前往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一路上看盡了百姓的悽苦,好不容易熬到757年,郭子儀帶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死投奔唐肅宗。
這一次他彷彿迎來了春天,肅宗封他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只要杜甫願意低頭,以後絕對官運亨通,但他選擇了上疏申救房琯,結果觸怒唐肅宗,杜甫被貶,在去長安的路上,杜甫看着路邊百姓的屍骨,無比悲痛地寫下了《三吏》和《三別》。
公元767年,杜甫已經55歲了,此時的他流落到夔州。根據史料顯示,當時的杜甫身患肺病、瘧疾和風濕病等疾病,甚至一隻手已經無法動彈,這種情況下他又聽到了知心好友李白、高適、嚴武接連逝世的消息,杜甫彷彿身體被抽空。
此時正值深秋,杜甫獨自一人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瑟瑟秋風吹着他單薄的軀體,他眺望着無邊無際的長江水,在這浩蕩的景色面前,他杜甫是多麼渺小,他終於知道了,自己根本不可能改變這個世界,曾經那個豪言萬丈的少年郎早就消失不見了!
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號稱無人能及的“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
3年後的冬天,杜甫在窮困潦倒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