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是大詩人李白在組詩《古風五十九首》中對秦始皇一統天下進行的描寫。
秦國從邊陲小國經歷改革變法,成為了一方霸主。隨後在嬴政的帶領下,吞併了其它六國,建立了統一王朝秦朝。
那麼,秦朝統一六國之後,這六國的國君下場都是什麼樣呢?説出結果來,可能令人膽寒。
在消滅六國一事上,秦國不但經歷了幾代人的積累,也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
所謂"遠交近攻",就是先結好遠方的國家。如齊國,再攻打臨近的國家,這樣就能夠防止其它六國聯合起來反抗,也能避免勞師遠征。正因如此,秦國最終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統一了天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六國君主分別結局如何。
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小的國家,它北邊有趙、西邊有秦、南邊有楚、四周有魏,地理位置非常差,幾乎沒有發展的空間。
因為較弱的國力和四面受敵的地理位置,韓國成為了秦國最先下手的目標。
經歷了前期的一系列討伐後,終於在秦王政十六年(前231),秦滅韓之戰爆發。等到第二年,各方面佔據優勢的秦軍便將韓國首都新鄭攻陷,韓國的末代君主韓王安也被俘虜。
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軟禁在了位於今河南淮陽的陳縣。
四年後,韓國的舊貴族們在新鄭發動叛亂,秦軍將其平定後,擔心以後韓王安會被殘餘勢力擁立,造成不好的影響,於是索性將其處死。
在消滅韓國之後,秦國的目光轉移到了它北方的趙國,秦王政十八年(前229),秦國出兵攻趙,秦將王翦利用離間計使得趙王遷處死了良將李牧、司馬尚。
隨後便勢如破竹攻入了趙都邯鄲,將趙王遷俘虜。
趙王遷被俘後,秦王將其流放到了房陵,也就是今湖北房縣一帶的山野當中,他就在那裏度過了餘生。
不過,趙國滅亡後,趙王遷的哥哥趙嘉跑到代地自立為代王,他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才被擊敗和俘虜。至於他的最終下場,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想必也是被流放或處死了。
趙國滅亡後,秦國下一個消滅的是與韓、趙同屬三晉的魏國。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秦軍在王賁的率領下用水淹之計攻破魏國首都大梁,魏王假被俘。
對於魏王假的下場,只在《列女傳》中記載道:"秦殺假",可見他或許是被嬴政所殺。解決了韓、趙、魏,秦國又全力進攻雄踞南方的楚國,作為七雄中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想要滅亡楚國十分困難。
最終,老將王翦率六十萬秦軍花費一年時間,才終於攻入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
負芻被俘後,楚國大將項燕又擁立了昌平君熊啓為王。在王翦、蒙武的討伐下,熊啓很快兵敗被殺。
楚國一滅,原本的東方六國就只剩下了燕、齊。當時,齊王建還天真的與秦國合作,而燕國則於秦王政十九年(前227)時曾派出荊軻刺殺秦王,所以秦軍先將戰火帶到了寒冷的北方幽燕之地。
荊軻刺秦的第二年,王翦就率軍直接攻下了燕都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人逃到遼東後,秦國將領李信又將其擊敗。為了保命,燕王喜殺了指使荊軻刺秦的太子丹,但秦國並不接受求和。因為當時秦國還要進攻魏國、楚國,所以就先暫停了對燕的討伐。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王賁率軍再赴遼東。這次,秦軍直接將燕王喜俘虜,燕國宣告滅亡。
解決完六國中的五個後,九州大地上就只剩下齊國還在苟活了。而直到這時,齊王建才意識到唇亡齒寒、齊國危矣。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國派出使者前往齊國,但被齊王建拒絕訪問。
於是,秦國便以此為藉口派王賁伐齊。面對齊國佈置在西部的四十萬大軍,王賁採用了迂迴繞後的戰術,從北方出其不意殺到齊都臨淄城下,齊王建被迫投降,齊國滅亡。
自此,秦王一統天下。
總的來説,秦朝統一六國後,六國的國君基本上是被俘虜。其中運氣差一點的,如韓國的國君韓王安,在自己的國民造反後被牽連致死。而運氣好一些的,則是被軟禁一生,最終鬱鬱而終。
另外,還有像昌平君熊啓這樣戰敗身死、魏王假這樣可能被殺死的君主,他們多半是因為惹得秦王不悦而招致了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