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模式”為思政教育插上翅膀
跨學段成立課程教研組、設立思政課教師培訓基地……近年來,海淀區立足區情市情,走出了一條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為載體推進育人機制創新的海淀思政教育之路。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為有力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海淀基礎教育系統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學校創新相結合,建立了區委教工委和教委統籌規劃、教研科研部門和教師培訓部門兩翼推進、全區中小學協同攻堅的工作機制。在北京市的指導下,海淀區還通過市區課題研究、建設學科教研基地等形式,實現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構建不同學段“協同作戰”的思政課教育體系。
早在2014年,海淀區就成立了小初高跨學段教研組,率先邁出了建立思政課大教研機制的第一步。2020年疫情期間,海淀區打破學段區隔、課程邊界,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4所高校和7所中小學在全國率先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組”,形成常態化研討機制。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組”圍繞一體化思政課程銜接、一體化教學研究、一體化專題研討、一體化教師研修等,指導教師講好“大思政課”,推動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升新時代思政課教學實效和育人質量。
2019年3月,海淀區與首都師範大學共同設立“思政課教師培訓基地”,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一體化”“思政課教師培養和培訓職前職後一體化”“理論實踐研究一體化”。
2020年3月,與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聯合舉辦“海淀區中小學思政課骨幹教師清華大學浸潤式研修班”,為區域老師量身定製研修課程,同時開放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部分碩士課程,供參訓教師自主選修。近年來,海淀區立足思政課骨幹教師需求,量身定製研修課程,推動建立思政課大中小學一體化教師研修機制。通過大中小學一體化教研組,在教研共享、師資培訓方面打通了“硬關節”,聯通了“軟組織”,走出了關鍵一步。
為突破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教學評價差別的瓶頸,海淀區明確了“立標準、促變革、提質量”的九字策略,以課題為載體,凝聚大中小學科研力量,共同致力於大中小學共性問題的研究,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區還從研製思政課學業標準入手,促進大中小學在思政課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上的一致性、順序性、銜接性和遞進性。同時,積極推進基礎教育階段思政課學業質量評價一體化建設,探索開展中高學段學生學業質量評價研究,診斷各學段學生思政課學習發展水平,以期為教學改進提供決策依據。
近年來,海淀區持續深化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2021年11月,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踐研究示範區、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基地落户海淀,成為北京市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又一件大事,標誌着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有了一塊先行先試的“試驗田”。
未來,海淀區將以示範區和研究基地為抓手,統籌全市優質資源、創新研究成果、搭建相鄰學段交流平台,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海淀模式,為推動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貢獻海淀智慧和海淀經驗。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