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是武林大師韓慕俠。韓慕俠,原名韓金鏞,是當年和霍元甲同鄉並齊名的大師,他並不是出身武術世家,他們家祖輩都是忠厚的農民。他曾是解放前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曾擊敗無數外籍高手。1918年,他將身高2米多的俄國大力士康泰爾打到嘔吐。後來康泰爾一見是韓慕俠,早嚇得目瞪口呆,筋酥骨軟。抗戰期間他幫助訓練大刀隊抗擊日軍,打出了我們中國軍隊的威風。1947年韓慕俠在清貧的生活中因痢疾去世。
照片中是京師武林名俠王五。王五本名王正誼回族人,他先後拜肖和、雙刀李鳳崗為師,成為師,後來跟着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在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王五與譚嗣同曾是兄弟,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捕。王五得知後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準備密謀救譚,但被譚嗣同拒絕了。譚嗣同遇害後,王五開始反抗清廷,最後被清軍和洋人槍殺。在他死後,霍元甲潛入京城將其屍體盜回安葬。
這是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始人孫祿堂。孫祿堂河北順平縣北關人,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孫祿堂通透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諦,而且於內功修養、點穴、輕功、槍、劍諸藝皆臻絕境。孫祿堂不僅武功登峯造極,而且道德修養極高,多次扶危濟災,救鄉民於水火。1919年,完縣一帶出現大旱,他傾其家資散錢給鄉里百姓,不收取本息。當時人這樣評價他:“孫之忠義之心肝膽相照非常人可比。”
照片中是杜心五。杜心五清同治八年十一月初三日,出生於慈利縣江埡鄉巖板田村,人稱南北大俠。他是自然門開山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也是自然門第二代掌門人。後來加入了同盟會,開始了革命生涯。與當時賢達黃元秀,孫存周,鄭佐平等好友被稱為虎林七賢。杜心五同情窮人,抑富濟貧,愛整有錢勢的人。1953年7月8日,84歲的杜心五在打坐中安然去世。
照片中是愛國武術家霍元甲。霍元甲出生於天津的一個鏢師家庭,因年幼時體弱多病,所以其父不準其習武。但是他天資聰穎,經常在父親教授其他兄弟時偷學,在其24歲時輕鬆擊敗了曾打敗他的哥哥和弟弟的人,從此其父一改舊念,將畢生技藝都傳授於他。後來霍元甲來到上海在精武體操會教授武術,並打敗俄國和日本高手,為國爭光。從此日本人對其懷恨在心,用慢性爛肺藥暗害霍元甲,後來因為中毒太深,霍元甲病逝,享年42歲。
照片中是黃飛鴻。黃飛鴻早年跟隨其父黃麒英到佛山、廣州街頭賣藝。習得虎拳、鶴拳。黃飛鴻從五歲起跟隨父親學習武術,後來又拜鐵橋三傳人林福成為師,學得鐵線拳,從宋輝鏜處又學得無影腳。黃飛鴻的絕技有:雙飛鉈、子母雙刀、五郎八卦棍、 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等等。此外,黃飛鴻也非常善於舞獅,有着廣州獅王的稱號,在電影《黃飛鴻》中也曾出現這樣的場景。1925年4月17日,78歲的黃飛鴻病逝於廣州。
郭雲深(照片中間白鬍子者),這張照片拍攝於1902年,同排左側(從左向右)分別是大刀劉德勝、李堯辰、霍禹臣、郭雲深。郭雲深以“半步崩拳”名震江湖。他早年拜孫亭立先生為師練八極拳,學得八極拳精要,後因剷除惡霸犯了人命官司。他在獄中帶着腳鐐每次只能邁半步,因此琢磨出了一種“半步崩拳”的絕技,讓其名震武林。
照片中就是“臂聖”張策。張策1866年生於直隸香河縣馬神廟村,自幼習武,精通太極拳、黑虎拳等多種拳法,後又習練通臂拳,並將眾家所長融於通臂拳中,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他在練拳時每隻腳都要穿着一雙20多斤的鐵鞋,因此也被人們譽為“臂聖”、“鐵鞋”,被民間譽為“東方大俠”。1928年張策被張作霖請到瀋陽做保鏢,並教張學明、張學思練習通臂拳。1934年10月8日,張策因病去世,享年68歲。
照片中是一代宗師葉問與徒弟李小龍。葉問祖籍為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潭頭村人,後來隨着父親搬到南海縣佛山桑園居住。在葉問七歲時,拜師入陳華順門下,後來又跟隨梁壁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成為真正的武術家。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1972年葉問在香港病逝,享年79。
照片中是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楊因年幼時家境貧寒,10歲時就到河南省陳家溝陳德瑚家為僮(僕人),楊露禪偷偷跟着著名武師陳長興學習拳藝。1840年前後,楊露禪自河南温縣陳家溝學拳藝成後返回家鄉永年縣設壇教拳,拳械運用高妙,所向無不披靡,鄉里高手盡都被其懾服。他以畢生精力鑽研武學,醉心拳道,成就威名後仍淡泊依舊,不為浮華虛榮所累,是典型的“武痴”。《太極宗師》中吳京飾演的楊昱乾的人物原型就是楊露禪。
清末民初的大內高手宮寶田。宮寶田早年拜八卦掌始祖董海川得意弟子尹福為師學習八卦掌,因其天資聰穎,董海川親授其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譜,使其進步飛快,不到23歲時就已經名揚武林。後被招入宮中封為四品帶刀侍衞。清朝滅亡後,東北王張作霖聞其威名請他出山做自己的貼身保鏢,張作霖死後宮寶田悲傷不已,告老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