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參賽博士、博士後期待以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參賽博士、博士後期待以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18日,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同步舉辦博士後工作成果展示活動,設置了近9000平方米的博士後工作成果展示專區,展示各自領先的技術成果。南方日報記者 徐昊 戴嘉信 攝

“最強大腦”齊聚線上線下,帶來一場高端人才交流互動的盛宴。12月18日,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在佛山拉開了序幕。記者從大賽現場獲悉,全國共有約1400個團隊項目入圍總決賽。“這些是各地經過預選賽遴選出的創新性強、項目潛力大、產業化程度高、市場應用前景好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説,每一個項目都是硬科技項目,都有可能帶動一項技術的突破,引領一個產業的發展。”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李金生説。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少參賽博士、博士後表達了對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信心和決心。他們期待以此次大賽為契機,與高校、科研單位、企業深度對接交流,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激發發展合力,加速攻克“卡脖子”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難題,以高質量科技供給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前沿創新領域新興技術

18日上午11時,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郭光毅剛剛完成大賽創業賽的路演,正在心裏覆盤自己的“知路導航-音頻定位芯片領軍者”項目。

“在室內環境無法使用衞星定位時,使用室內定位技術作為衞星定位的輔助定位,可以解決衞星信號到達地面時較弱、不能穿透建築物的問題。”郭光毅説,此次參賽項目突破了精準測距技術、窄頻帶漫遊技術、抗差自適應融合定位三大核心技術,構建起精測距、準定位、廣覆蓋三大核心能力,填補了國內外相關技術空白。

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共劃分了八個專業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節能環保以及其他產業領域,這些都屬於國家戰略性新興前沿交叉科技領域。入圍總決賽的1400個高水平項目,背後團隊成員均具有國內外知名高校學習工作背景或領軍企業從業經歷,至少擁有一名博士後。

北京量子院量子精密測量研究部在站博士後杜藝傑帶隊完成的項目“面向移動通信基站的原子天線集成與應用”進入了大賽創新賽的總決賽。“5G佈設了大量基站,帶來成本與能耗問題。在綠色通信和‘雙碳’目標背景下,有新的方案嗎?在傳統技術遇到瓶頸時,有更靈敏的接收方式嗎?”他認為,量子技術帶來了全新的電場感知手段,將助推當今通信行業實現綠色通信及“雙碳”目標。他希望,與通信基站製造商合作開發移動式全頻段射頻接收器,並計劃與通信服務商合作,在特定區域進行測試。

“大賽聚集了全國各個頂尖高校的博士後,他們的理論水平和研究成果都很高。”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後、無錫黎曼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剛説,參加比賽不僅可以梳理研發思路,還能夠宣傳公司的技術成果。

張剛介紹,此次參賽的“大型航空構件移動機器人加工技術與裝備”項目,是國家創新中心的核心研發成果之一,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等國家重大需求領域,有助解決飛機制造過程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公司剛創建時只能拿100萬元以內的訂單,到現在每年能接到5000萬元訂單,複合增長率達60%。”他期待在創業賽中斬獲好成績。

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

“在創業賽領域,我看到不少公司都有成熟的技術、不錯的盈利,商業模式也很清晰,整個大賽的級別很高,評委的專業度很高,我們從中學到不少。”郭光毅説,這次來參加比賽,不僅希望能夠讓更多投資人看到,也非常期待能夠與其他團隊、項目有交叉創新的碰撞。

本次大賽“賽展會”有機結合,致力於搭建高水平融合交流平台。總決賽期間,同步安排了博士後工作成果展示、全國博士後人才交流與科研成果轉化對接等活動。“賽、展、會融於一體,大家可以全方位瞭解我國博士後事業發展的成果,同時還搭建了博士後人才、項目、資本的高水平對接交流平台,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李金生説。

天津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袁志好帶着“新型高性能鋅離子電池製備與關鍵問題研究”參加了18日的揭榜領題賽。“我們現在的技術能夠在未來的市場上部分代替鉛酸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新型高性能鋅離子電池成本較低,綠色環保,安全性也更高,適合大眾化使用。”他介紹。

“通過大賽的方式聚集全國最優最好的團隊,聯合解決技術問題,對全社會的發展都非常有意義。通過這樣的平台,與國內外優秀同行交流碰撞,我們也得到了不少啓發。”袁志好説。

牽線搭橋促進成果轉化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博士寧德帶隊完成的項目“基於真空鍍膜技術的功能型電子薄膜製備”進入了本屆大賽總決賽。“一方面,我們希望和全球優秀創業者們加深交流,提升團隊的成熟度與凝聚力;另一方面,很期待與產業界進行深層次交流對接,得到更多的商機。”他説,此次大賽為全國博士後羣體,提供了一個分享創新創業經驗的全國性平台。

多方牽線搭橋促進成果轉化,是本屆大賽的一大特色。廣東省人社廳廳長陳奕威表示,將以此次大賽為契機,組織參賽博士、博士後與高校、科研單位、企業深度對接交流,為創業創新者提供多方位、全鏈條服務,釋放大賽的帶動效應。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博士後科研成果轉化”成為本屆大賽各方討論交流的熱點話題,“科技強國”“科技報國”也成為了參賽博士、博士後口中的高頻詞。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90後”博士後孫驕楊作為“新一代動物模型製備技術”的項目負責人,帶隊參加本屆大賽的創新賽,併入圍了總決賽。她介紹,在生物醫藥、精準醫療以及大健康領域,使用常規技術製備一個動物模型至少需要1年時間。“我們獨有的高效四倍體胚胎補償技術,在成功效率上實現了突破,將建模時間縮短至35天。”

此次參賽經歷堅定了孫驕楊投身科研攻關的決心。她期待通過和高水平的科研創業團隊交流學習鍛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探索解決本領域“卡脖子”難題的底氣和信心。“同時,我希望藉助大賽的平台,將團隊的新技術及時宣傳推廣,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科技強國事業做貢獻。”(南方日報記者 龔春輝 王蓓蓓 見習記者 任燚)

來源:南方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6 字。

轉載請註明: 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參賽博士、博士後期待以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