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對死敵國家,比如日韓,阿根廷與英國,高加索兩小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是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成為死敵的關鍵因素之一。一句話介紹納-卡:面積4400平方公里,位於阿塞拜疆西部,不與亞美尼亞接壤。但是,主要人口是講亞美尼亞語、用亞美尼亞貨幣的亞美尼亞人……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意思,是“位於多山地區的黑色花園”。納戈爾諾是俄語,卡拉巴赫是土耳其語。亞美尼亞語則稱這裏為“阿爾扎赫”。
納-卡到底屬於誰?
阿塞拜疆説當然是我們的,即使主要人口是亞美尼亞人。
亞美尼亞則説:那就翻翻歷史賬吧。
近3000年前,亞美尼亞的英雄提格蘭二世就在高加索建立了強大的國家,而卡拉巴赫在這時被亞美尼亞佔領。
阿塞拜疆則不屑地説:那都是哪年的老黃曆了?我們只知道在公元七世紀(601--700年),與我們相同信仰的國家佔領卡拉巴赫,1747年,卡拉巴赫建立汗國,和亞美尼亞早就沒關係了。
在旁邊圍觀的俄羅斯説話了:是你們的?都忘了1864年,北高加索戰爭結束後,卡拉巴赫成為沙俄的行省?
1805年,原阿塞拜疆地區面積最大的卡拉巴赫汗國,在沙俄強迫下籤訂了《庫拉克恰伊條約》。卡拉巴赫汗國“自願”臣服於沙俄。
沙俄發現一個問題:在卡拉巴赫,大多數人信奉源起中東的宗教。而沙俄信奉的是東正教,如果再讓信奉中東的宗教的人留在卡拉巴赫,沙俄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怎麼辦?沙俄(蘇聯)有一樣本事最拿手:把當地人趕走,換上自己人。在遠東,在原屬德國的哥尼斯堡(加里寧格勒),沙俄都是這麼操作的。當時沙俄人口也不多,無法南遷到卡拉巴赫,而與卡拉巴赫最近的就是亞美尼亞。亞美尼亞人信奉的是基督教,和沙俄關係較近。從亞美尼亞遷人到卡拉巴赫,是比較容易操作的。
亞美尼亞人口也不多。不過,散居在伊朗、土耳其各國的亞美尼亞人,如果願意,都可以來到卡拉巴赫定居。大量亞美尼亞人遷到卡拉巴赫,僅在1830年至1840年,就有8.4萬亞美尼亞遷到卡拉巴赫。1897年,卡拉巴赫總人口41.5萬,亞美尼亞人就有17萬多。雖然卡拉巴赫的阿塞拜疆人更多,佔57%,可他們心裏不服氣:本來就是我們的人居多,硬生生被沙俄塞進這麼多亞美尼亞人搶飯吃!
而亞美尼亞人則認為他們這是“回家”。
在卡拉巴赫的問題上,沙俄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始終站在亞美尼亞人一邊,對阿塞拜疆的反對聲置之不理。有些激進的亞美尼亞人在沙俄縱容下,開始欺負阿塞拜疆人,死了不少人。
雙方的仇恨越來越深。
沙俄被蘇聯取代後,亞美尼亞突然發現:靠山沒了。
圖-亞美尼亞街頭
亞美尼亞有兩個仇敵,東有阿塞拜疆,西有土耳其。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有相同信仰,自然站在阿塞拜疆一邊。1918年底,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對亞美尼亞進行“反攻倒算”,亞美尼亞在卡拉巴赫的武裝力量撤到山溝裏。
在山溝裏,亞美尼亞激進力量依然沒閒着,成立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國。亞美尼亞懷念沙俄時代的美好時光,就用了俄語“納戈爾諾”。此後,卡拉巴赫就可以稱為納-卡了。
在納-卡的亞美尼亞人,認為問題已經結束了,至少阿塞拜疆已經同意和亞美尼亞握手言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卻認為納-卡地區屬於阿塞拜疆。
圖-亞美尼亞街頭
納-卡的激進亞美尼亞人怒了。他們不承認《巴黎協定》對納-卡的定性,只要有機會,就進行把納-卡脱離出阿塞拜疆的努力。
進入蘇聯時期,亞美尼亞加盟國多次向蘇聯提出:把納-卡作為一個普通的行政區劃,劃到亞美尼亞加盟國。但蘇聯不想得罪阿塞拜疆,對這事就一直拖延。看到蘇聯把居民多為俄羅斯族的克里米亞半島交給烏克蘭加盟國管理後,亞美尼亞又提出:克里米亞能給烏克蘭,納-卡為什麼不能給亞美尼亞?
蘇聯拒絕了亞美尼亞的提議。
圖-阿塞拜疆女孩
蘇聯解體時,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關於納-卡的矛盾已不可調和,雙方大打出手,誰都不肯退讓半步。阿塞拜疆始終沒有承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國,國際上也一般不予承認。可現實卻是:亞美尼亞人除了控制納-卡,還控制納-卡以西、亞阿邊界以東的狹長走廊。多年來,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不斷談判,但進展緩慢。原因還是誰都不肯做出不利於自己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