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甲午戰爭是因國運不濟而敗,該論調一無是處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經典

“國運不濟”這種調子是最沒用的論調,為什麼不濟了?總得有原因吧。正如我評論你的某個行為是對是錯,我如果説“因為你快死了,所以你的對錯對於你終究要死毫無價值”。每個人的每一秒都距離死亡、墳墓越來越近,這是真理。你既然快死了,還幹什麼事兒。

有時候,真理要靠怎麼説,沒有緣由的真理其實毫無用處。

説這種觀點的人,往往把自己打扮成白髮白鬚白衣的仙風道骨的老人,但是説出這四個字就能看出本質,他連裘千仞都算不上,頂多裘千丈。


(1)甲午戰敗主要是因為統治階層從慈禧到李鴻章,一味貪腐享樂、不思進取,北洋系統根本就不缺錢

首先,甲午戰爭時的日本,不是1904年的日本。1904年時的日本利用《馬關條約》的賠款(包括利息共計3.5億日元)中的85%,將日本的軍事實力和國力在短短十年內堆積起來。更不是1931年的日本。1894年的日本,在經濟、軍事上都不如中國。

其次,甲午戰爭的失敗,主要是清政府不能完全信任漢人,而是為了使滿人掌控權力,採用了“制衡”漢人的手段,使漢族政治精英間互相鬥爭,海陸兩軍沒有齊心合力地對抗日軍。淮軍一個勁兒地逃跑,湘軍看哈哈笑,湘軍再上,雖然拼了命地打,但交上手後才知道“戰爭已經不再是靠勇敢就可以打勝的時代了”。


再次,慈禧挪用了海軍軍費多少一直有爭論,但慈禧為了自己的生日而挪用海軍軍費、耽誤海軍軍費發展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李鴻章利用掌握“北洋戰區”的機會,將自己的親屬、親信廣泛安置在各個角落的行為,使眾多淮軍得到好處,同時,在發展“北洋”的同時,“貪腐”了眾多軍餉也是毋庸置疑的。很簡單,“甲午戰敗”後,李鴻章交給王文韶八百萬兩“小金庫”,梁士詒的《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第44頁。

由此可見,甲午戰爭的失敗就不是“北洋”缺錢,而是統治階層的無恥。

(2)解放新疆、中法戰爭充分證明,“甲午戰爭前的中國並不弱”,而是統治階層思想弱。甲午戰敗主要是在光緒正確做出“打”的情況下,李鴻章等人陽奉陰違依然已“不打”“避戰”作為應對,打與不打的衝突下失敗

左宗棠領導楚軍解放新疆,用武力恫嚇沙俄歸還了伊犁。儘管,李鴻章對此由沒有解放之前説的“阿古柏虎狼之師”,到解放新疆之後説“阿古柏土匪、幾十個人,不堪一擊等”,但我們可以看出,左宗棠解放新疆是晚清唯一一次對外完全勝利。


左宗棠收復新疆(油畫,局部,作者張延昭)

在左宗棠準備武力對抗沙俄的時候,在李鴻章、慈禧地合作下,左宗棠被“收歸兵權”明升暗降去了內閣。

中法戰爭中,左宗棠在自己辛辛苦苦開創的“馬尾海軍”被窩窩腦囊毀滅的情況下,在自己身染重病情況下,掛帥出征東南沿海,與張之洞精誠團結穩重了東南沿海。在國際上,英國警告法國不準北上,不準進攻上海等有利形勢;在陸戰,鎮南關大捷下,又是李鴻章和慈禧合作撤軍、停戰。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李鴻章屬於“內戰行家”,對於外國侵略者則是一如既往的“我不如人”思想,失去了民族自信心。正是因為民族自信心,李鴻章把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政治家當”丟了一大半,這也是他日後幾年“不如意”的根本原因。

但這也是應得的,中國由“並不弱”變成“弱”,慈禧責任第一,李鴻章則是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