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需要善意的批評,但不需要肆意的鞭撻
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獨立思考(ID:sikao1976),作者:潘大叔
央媒對在線教育行業的點名批評當然也可以理解,這可能是下一步監管的前奏。只希望監管能變成一種長效機制,而不是一場運動式的檢查整改。
近日,自從四個機構一個“老師”的廣告被曝光後,在線教育被各大小媒體連篇累牘的的鞭撻。“老師”的廣告只是一個引爆點,沒有這個點也有那個點來引爆這場對在線教育的批判,以及隨之而來的監管。
但是,我只想問,在線教育有被批判的那麼不堪嗎?在線教育的哪個問題是在線教育獨有的嗎?
你們説在線教育虛假廣告?是同一個假老師沒錯,但是放眼各行各業各公司的廣告,放眼那些形形色色的代言人,用同一個標準衡量,有幾個不假的呢?你們可以批判假老師假廣告,但不要只給線上教育機構貼上“假”的標籤。
你們説在線教育打着“名校、名師”的旗號?請問這是在線教育行業獨有的嗎?線下教培行業不是一樣的嗎?最起碼,我知道有的在線教育機構確實是只招募極少數特定高校背景的人,這樣的招聘標準對標線下教培機構,也只有一兩家能做到的吧。你們可以批判“假名校、假名師”,但也不要只給線上教育機構貼上“假”的標籤。
你們説在線教育低價營銷、只重獲客?寫這個的媒體,應該不知道所謂“低價入口班”的始作俑者是線下教培機構吧,那時候線上做K12的的機構應該還是個位數。從商業常識出發,作為一個商業機構,沒有哪個公司會只重獲客,任何一個在線教育公司都無比的希望自己“低價獲客”的用户能夠續班、擴科。更何況,低價營銷何錯之有呢?這難道不是正常的經營手段嗎?低價引流這種行為各個行業早已普遍應用,教培行業或者説在線教育行業其實也只是後知後覺的效仿者罷了。
你們説在線教育販賣焦慮?寫這個的媒體,難道忘記了前兩年整治K12教培行業時,給K12課外輔導貼上的標籤嗎?過了兩年,又把這個標籤一絲不改的複製粘貼給了線上教育。我不否認整個K12教培行業確實在“販賣焦慮”,但是焦慮的源頭是這些課外輔導機構嗎?難道不是升學制度帶給家長們焦慮的嗎?我也不否認教委一直在致力於消除這種焦慮,教委也確實需要時間去一步步、一年年循序漸進的改變。但是,那些牛娃、名校的傳播是那些公立學校和家長們“合謀”去推進的,而不是課外輔導機構,更不是在線教育行業。
你們説在線教育爆雷跑路?寫這個的媒體,你們難道不應該先確認一下爆雷之後是否跑路了嗎?你們在批判在線教育機構“爆雷跑路”的時候,能不能不要把線下教培機構寫到一起,去製造錯覺、混淆視聽的讓讀者以為你們寫的爆雷的都是線上教育機構嗎?
你們説民眾對在線教育氣憤和聲討?請問你能代表幾個民眾?你們還聲稱大量網友如何如何?請問有多大量?有那些幾百萬上千萬正在使用在線教育的用户多嗎?
在線教育有沒有問題?有。在線教育有沒有亂象?有。但是,大家能看到的問題幾乎是任何一個互聯網賽道發展的必由之路,也幾乎沒有什麼是“在線”獨有而線下培訓沒有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絕大部分都可以交給“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去自行完善、自行優勝劣汰。線下教培機構歷經十多年二十年的發展,不也是大浪淘沙,跑出了新東方和好未來兩家公司嗎?為什麼又不能給在線教育行業以時間去跑出幾家最終受人尊重的公司呢?有人會説,有問題還不讓説了嗎?我覺得當然可以説也必須説,這是媒體的責任,但要説到點兒上,不要扣帽子似的橫加指責。
央媒對在線教育行業的點名批評當然也可以理解,這可能是下一步監管的前奏。只希望監管能變成一種長效機制,而不是一場運動式的檢查整改。其實,之前已經有了六部委一起弄的《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了,接下來無非就是如何常態化的落實了。要我説,最該管的其實就是預付費的監管問題,這個問題潛在的風險線上確實比線下要更大。這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頭等大事。無論線上線下,其實最大的風險就是透支掉預付的學費去燒錢推廣。監管好了這點,在線教育機構超常規發展的增速也會得到部分遏制了,爆雷的風險小了;其次是教培行業整體存在的虛假廣告和假名師、假學校問題,也確實有必要規範整治,讓教培行業未來更容易取信於消費者;至於其他的問題,都不是什麼市場不能自我糾錯的問題。
至於説有些自媒體、教育媒體蹭熱度的來一起批判在線教育,我還真不知道你們除了博眼球為了閲讀量之外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們的力量真的大到可以把一個行業都批倒批臭,讓這個行業徹底失去家長們的信任,讓這個行業坍塌,這隻會讓更多的公司存在更大爆雷的風險,那麼最倒黴的其實是這些家長們。畢竟,那些你們的一篇篇批判的文章比那些虛假的廣告更容易取信於家長們的。
在線教育的問題都是發展中正常遇到的問題,無論你是央媒還是行業媒體、自媒體,如果我們真的為了一個行業的發展去貢獻自己的力量,那請給在線教育善意的批評、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肆意的鞭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