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國發布了《關於個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其中規定男性退休年齡是60週歲,女性為50週歲,而女幹部則為55週歲,幾十年來未曾變過,而我們針對退休後的人羣也出台了相關的政策,開設了養老保險服務。
不過有數據稱,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所留有的養老金可能支撐不到80後退休,養老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其實在古代也存在養老問題,古代官員到達了指定年齡也會告老還鄉,不過京城是權利和財富的中心,為什麼他們非要回老家呢?
第一個理由,古人是非常重視落葉歸根的,我們現如今所使用的“衣錦還鄉”、“告老還鄉”等詞,都是為了表達古人重土安遷的意願,據2017年數據顯示,山東青年外出工作的比例是全國最低的,就是因為這種心理在作祟。
而且在古代,交通不是很便利,從一個省到另一個省,快則一個月,慢則幾個月,因此遷移在路上的時間就很久,非常浪費時間,所以當有讀書人入京為官時,基本上就相當於沒有回過家了,因此在退休之後,他們其實都非常希望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
第二個理由,統治者所在的城市一定是全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繁華是肯定的,但是官員退休的時候,都已經十分年邁了,已經不適合活着不需要追逐這些名利,他們想要過的就是安定的生活,加之我國古代為農耕文明。
重農抑商,皇城之所以能這麼發達,全靠地步農民耕種解決衣食問題,因此官員們退休後回到老家,承包大量的田地,沒準過的比在皇城還要舒坦和富足。
第三和理由,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喜好和情緒陰晴不定,這些官員在官場摸爬滾打這麼些年,肯定已經深諳這個道理,身處皇城,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就算是功臣,也逃不了被皇帝猜忌,公元961年,趙匡胤假借兄弟名義請石守信等人前來赴宴。
這其實就是變相的鴻門宴,韋德就是將這些禁軍首領手中的軍權收回來,不過這情況還是好的,最後和平解決,不幸一點的,估計就是被殺之而後快,因此為官數十載,早就受夠這種兢兢業業的生活,那些官員退休後寧願回到老家安享晚年,告老還鄉這句話不是沒有意義的,有時候靠近權利的中心並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