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節足球課,每天課後一個半小時足球社團活動、每年開設足球班級聯賽、疫情前每年組織足球運動會......作為足球特色校的北京市豐台區西馬金潤小學的校園裏,足球教育已融入到學校的各個學科中。“在學校中,每位學生都會踢足球。我們就希望通過足球這個載體,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不僅讓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更讓體育精神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該校副校長尹春燕説。
上午10點半,操場上上足球課的同學們正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跑動、帶球,每位同學都非常專注。雖然天氣寒冷,但同學們的興趣沒有絲毫減少......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瞭解到,今年年初,北京“中小學體育20條”正式發佈,對確保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一小時體育鍛煉提出了剛性要求,並鼓勵學校因校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特色。尹春燕介紹,作為足球特色小學,學校的體育課中每週設一節為足球課,為同學們普及足球知識和學習基本技能。同時,為保證每位同學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在足球課程之外,學校每天下午課後服務3點半至4點半則會安排當天沒有體育課的學生進操場,進行跳繩、跑步、體育遊戲等活動。學校下午4點半至6點還會設置學校足球社團的活動,1至6年級每個年級都分別設置男、女校隊。本着“常賽”原則,每年都會進行班級聯賽。
足球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體質,更是將公平、公正的體育精神深深地印在了同學們的腦海裏。“最近學校就通過一場師生友誼賽,讓同學們感受到公平的力量,在活動中上了一節德育課。”學校德育主任楊浩透露,在最近學校組織的常規班級聯賽後,學校新增了一場師生友誼足球賽,沒想到這場比賽卻重賽了兩次。
他向北青-北京頭條記者透露,起初這場師生友誼賽派出8名同學和5名老師,分為學生隊和老師隊“對戰”,最終以學生2比1勝利結束比賽。但賽後有同學提出,學生比賽人數比老師人數多,這樣不公平,希望能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再戰一場。經學校討論後,決定重賽。在重賽的過程中,一位老師在無意間越位,裁判沒有看出來卻被球場上的幾位學生隊員看到了。賽後,一位女生向老師反映了這一情況,在經過與參賽老師核實以及與隊員們溝通、瞭解後,確定了那位參賽老師越位的事實。“我問幾位參賽隊員為什麼沒有當場説出,孩子們坦言顧慮到參賽的都是老師,不知道説出來是否合適。”楊浩告訴同學們,當面對規則時,他們有權利對違規行為提出質疑,要維護自己的權利。之後,楊浩覺得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向全校同學上一節關於公平、關於規則意識養成的德育教育課。
隨後,參賽老師們一致表示尊重學生們的意願,重賽第二場。一週後,師生友誼足球賽再次開場,此次還特意培訓了兩位高年級女生作為邊裁全場督戰。開球前,校長特意向全校同學告知了這次重賽的原因。“學校採納了我們的意見感到非常開心和興奮。老師們勇於接受事實,我覺得學校非常尊重我們。而且對我們來説非常公平。”該校六年級學生,校足球隊隊員楊楚瑜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參加此次友誼賽的五年級一班班主任劉洋老師感慨,此次友誼賽,不僅讓他拉近了與同學的距離,更是增加了班裏同學們參加體育的熱情。“這期班刊正在製作中,但我看到同學們寫出的對於此次友誼賽的感想,感到非常欣慰,他們雖然角度不同,但能感受到他們從中獲得的收穫很多。”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郝羿
編輯/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