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於“5+1”模型,報告最終將全球智慧之都分為“引領型”、“先進型”、“追隨型”智慧城市三種類型。
10月14日, 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舉辦,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支持的“可持續智慧城市論壇”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召開。論壇發佈了《全球智慧之都報告2020》和《世界公共部門報告(2019)》中文版。來自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社科院等研究機構的20餘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學術研討。與會專家認為,在當前疫情背景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局勢,智慧城市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大城市應做到以人為本,圍繞廣大市民的需要,鼓勵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數字創新,完善數據治理,實現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鄭明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隨着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發展,隨着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綠色、協調、開放、共享、創新”的新發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對當今城市建設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持續與智慧城市之間已經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通過對全球智慧之都的持續跟蹤研究,必將能產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對各大城市的智慧發展提供更多有益的經驗和建議。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數字政府司朱巨望司長在致辭中指出,此次論壇所提出的建設“可持續的智慧城市:科技與公共部門的作用”的理念,與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精神內在相符,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設之中,未來發展的成就取決於城市公共機構在利用數字科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他特別提到,這次論壇推出的全球智慧之都排名較好體現城市發展的最新趨勢,通過“5+1”模型,從基礎設施、民生、經濟、服務、治理和聲譽等六個方面對全球20個智慧城市進行的排名,具有紮實的學術基礎和較強的科學性。報告提供了多個富有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案例,非常具有啓發性,值得世界各國城市學習和借鑑。
上海社會科學院王振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智慧城市的智慧首先必須體現在它以人為本,對市民的各項優質服務上。當前在全國各地,包括上海、北京一些大城市,最近圍繞着一網通辦,接下來是一網統管,工作力度很大,不僅對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城市智慧水平有大的推進支撐,同時引領了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今年“線上新經濟”很熱門,各個地方都把“新基建”、“線上新經濟”作為很重要的抓手。它確實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上海社科院在智慧城市數據庫建設方面有獨特優勢,可以為智慧城市研究提供有力的學術支撐。
本次會議還同時舉行了《全球智慧之都城市排名報告》和《世界公共部門報告(2019)》(中文版)的發佈儀式。這是上海社科院智慧城市課題組第四次發佈全球智慧城市榜單。此次排名是與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合作研製,得到了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的大力支持,特別引入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的相關理念和指標。聯合課題組基於智慧城市的前期研究成果和實踐,提出了智慧城市的“5+1”模型,即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經濟、智慧服務、智慧治理、智慧創新,加上一個定性指標“智慧聲譽”,一共六個維度作參考,嘗試為全球智慧城市樹立標杆,併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基於“5+1”模型,報告最終將全球智慧之都分為“引領型”、“先進型”、“追隨型”智慧城市三種類型。“引領型”城市包括倫敦、紐約和新加坡,是本次排行榜中的明星城市。他們在智慧城市的幾乎各個方面都保持着領先地位,成為全球其他城市的榜樣。“先進型”智慧城市包括13座城市,在各項指標上保持先進,個別指標上表現突出。上海、北京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位於這一陣營的前兩位,是自2017年榜單發佈以來進步最快的兩大城市。這種進步最突出的體現在智慧經濟和智慧服務方面。隨着中國數字經濟的迅速崛起,國內企業和政府積極將其應用於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這直接將國內兩大龍頭城市在智慧城市整體建設提升到接近世界一流的水平。“追隨型”智慧城市共有四座,包括孟買、布宜諾斯艾利斯、里約熱內盧、開羅。相較於其他兩組全球智慧城市,這些城市在各項指標上不夠突出,處於追隨者的地位。
就上海而言,儘管從總分排名上相比於上一次發佈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從現狀看,仍然存在不少的短板。放在全球的層面,認清差距,可以為上海智慧城市未來發展指引方向。在基礎設施方面,最大的短板存在於出口帶寬和數據中心。原因當然是由於國內用户基數龐大,拉低了平均值。在智慧創新方面,上海的短板是科技研發實力,包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學、研究機構、國際級科技獲獎數、國際留學生的吸引力,以及在為企業創造有利的創業環境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