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殺於煤山歪脖子樹下。當時,吳三桂掌握着明朝最精鋭部隊——關寧鐵騎。按理説,李自成順利招降吳三桂,就不會有後來的清兵入關。
但是,劉宗敏搶奪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手書吳襄“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李自成斬殺吳家30餘人,吳三桂徹底投進多爾袞懷抱……
1、導火索是陳圓圓
吳三桂率兵回京勤王,半路上聽到崇禎已死、北京城破的消息,馬上歸回山海關。此時,他在選擇多爾袞還是選擇李自成間開始投機,腳踩兩隻船。儘管如此,如果李自成處理得當,必將使吳三桂加入大順軍陣營。
導火索是陳圓圓
但是,一個女人闖進歷史的視野,她就是陳圓圓。關於陳圓圓來歷,諸多史料説法各不相同。
一説:吳三桂早年在祖大壽的寧遠軍中任職,因作戰勇敢,祖大壽把美姬陳沅(陳圓圓)賞賜給吳三桂。不久,陳沅隨吳襄返回北京,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後,陳沅被劉宗敏搶奪,吳三桂被迫降清。
二説:吳三桂曾在田皇親嘉遇家裏喝酒,嘉遇讓歌伎敬酒,其中就有陳沅,因為色藝冠絕,吳三桂酒醉後長跪,向嘉遇請求得到陳沅,嘉遇説:“我老了,死後再賜給你。”
李自成攻陷北京時嘉遇己死,留遺命讓人送陳沅給吳三桂,因為兵亂沒有成行。劉宗敏素聞陳沅美貌,就搶奪到手,李自成聽説後下令劉宗敏把陳沅還給吳三桂,但被劉宗敏拒絕,吳三桂於是衝冠一怒為紅顏。
三説:崇禎十六年春,外戚田宏在蘇州巡遊,聽説歌妓陳沅、顧壽的美名,就重金買下顧壽。陳沅更是靚麗絕世,有一個有求于田家,就以800金的價格買下陳沅送給他。回到北京後不久田宏病死了。吳襄入京時,吳三桂讓人以千金的價格買下陳沅。
李自城攻陷北京後,劉宗敏佔據田宏府第,聽説陳顧二人的美貌就向田府索要,顧壽潛逃,被亂兵殺死。劉宗敏又向吳襄索要陳沅,吳襄假稱已送到關寧城給了兒子,劉宗敏不信,拷打吳襄。最終把陳沅搶到手,因此逼反吳三桂。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2、圍繞陳沅到底發生了什麼
陳沅被劉宗敏搶了,隨後又發生了什麼?《明史》的記載很簡單:李自成讓吳襄給吳三桂寫信招降,吳三桂帶降兵走到灤州,聽逃出的家丁説陳沅被劉宗敏搶走,大怒,返回山海關,打敗降將唐通。李自成於是率10萬人,把吳襄帶在軍中,來攻打山海關。
野史則對過程記載得更詳細:李自成在北京向百官索餉,抄了吳襄的家,發現美貌的陳沅,李自成想立她為妃。還有一説是,陳沅最初被李過搶走,李自成聽説陳沅美貌,強令李過獻給自己。牛金星、宋獻策因此勸李自成要做“久遠治安之圖”。
李自成説:“山陝、河南、荊襄盡在掌握,江南傳檄可定。山海關吳三桂要招降;遼東清軍才使我寢食難安。”就派人送信給吳三桂:“你若歸順不失封侯之位。”吳三桂率兵歸降。途中遇家丁持吳襄密信,得知陳沅被劉宗敏搶奪,決定降清。
野史還記載,吳三桂決定與李自成為敵時,給吳襄寫了一封信,對於這封信的真偽歷來有爭議,因為其文采超出一個武將的水平,人們多認為是後世偽託其名所作。信的大意如下:
吳三桂給其父吳襄寫了一封信
不肖男吳三桂因父親蔭功,熟聞義訓,戎守邊關,日夜勵志,準備報答聖恩。寧遠本是國家門户,情勢急迫幾近淪陷,我原本想恢復故土,認為李自成雖猖獗,但很快能消滅,加之擔心兵分兩路,所以沒有入京救駕,不料國中無人,使李自成得逞。父親你所率御林軍,軍力非同小可,為何一兩天就戰敗,兒子只好帶兵趕赴山海關,此事可悲可恨。聽説皇帝已亡,臣民被戮辱,我很氣憤。還想到父親素有忠義之名,雖然大勢已逝,但依然應奮力一戰,誓不兩生,做不到就自刎於宮內階下,以身殉國,兒子那時一定身穿孝衣痛哭,率兵復仇,戰勝不了會隨你而死,這難道不是忠孝兩全之舉嗎?何必讓我現在隱忍偷生,既無禦寇之才,復愧罵賊之勇。當年徐元直為母入曹營甘當罪人,王陵、趙苞同為英烈,我父身為大明宿將,堂堂王臣,連女人的作為也沒有;父既不能為忠臣,兒怎能做孝子?兒與父訣別,就從今天起。父親不早圖滅賊大計,如今即使把父親拉到我身邊,準備放在大鼎中烹殺,誘使兒子投降,我也不能顧及了。
這是一封訣別信,也是一封檄文,信中“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一時流傳。後世多認為,這一句話有為吳三桂降清之舉洗白的意味。
果真是一怒為紅顏嗎
3、果真是一怒為紅顏嗎
如果認為吳三桂降清,真是一怒為紅顏,就大錯特錯了。這實在不過是吳三桂的藉口。在諸多野史、文史筆記中,都記載了吳三桂得知崇禎死訊後的舉動:
返回山海關後,吳三桂馬上招募兵勇,壯大兵力,又寫信給多爾袞,相約攻打北京,與副將夏登仕等人盟約。夏登仕是陝西人,吳三桂擔心他有二心,喝酒割袍結親,堅定其心志,讓5名副將守關,自己機動以迎戰李自成。有間諜把情況告訴李自成,李自成責怪劉宗敏,悄悄釋放了吳襄,設宴給他壓驚。
多種史料記載,吳三桂此前就寫信給多爾袞,探聽對方的意思,本質上是兩邊投機或者是想擁兵自立……總之,本意絕不是為了歸降。對此,野史的記載非常生動:
吳三桂把當地鄉民請到山海關演武場,設宴喝酒吃牛肉,問大家:“我的兵如何?”眾人説:“真天兵也。”又問:“能否殺掉李賊?”眾人見李自成派來招降的兩名使者在,不敢説話。吳三桂就下命斬殺一人,割掉一人兩耳放走,説:“回去告訴李賊,自已把頭送來。”
吳三桂還和副將方光琛等人商量:“敵眾我寡,下一步怎麼辦?”方光琛説:“不如讓清軍入關,聯手打擊李自成,事成後重謝清軍。”吳三桂就讓涿州指揮楊坤遞交書信,自己率千餘騎兵出關,過了快活嶺,奔至清軍大營。
率兵歸降多爾袞
多爾袞和洪承疇見了吳三桂,問:“來此何意?”吳三桂説:“請大兵聯手誅殺李賊。”又問:“你的想法是真還是假?”洪承疇替答:“吳三桂報君父之仇,哪能不是真的?”多爾袞説:“吳總兵有兒子嗎?”吳三桂答:“有兒子叫應熊。”多爾袞説:“我汗(指努爾哈赤)有女兒,就折箭讓他們結為夫妻。”隨後清軍發兵,洪承疇為先鋒。
能在兩軍陣前隨時派信使,率兵歸降時,多爾袞、洪承疇共同接待,三言兩語就達成共識,這種默契無疑建立在早先的溝通基礎上。吳三桂想借兵殺李自成,多爾袞想借機殺入北京城。最終,吳三桂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4、吳襄、陳沅的最終命運怎樣
對於吳襄、陳沅的最終命運有不同版本:《明史》載李自成帶吳襄出征,與吳三桂和清兵激戰于山海關,大敗而歸,回到北京後把吳襄家族34人斬殺。另有版本説法不一:
一説:李自成在山海關前大戰不勝,吳三桂突然打開關門,清兵進入,圍困李自成,吳三桂則戰力更勇,李自成只好向北退去,路上斬殺吳襄等30餘人,把他們的首級懸掛在高旗上。等李自成完全兵敗,吳三桂尋到吳襄屍體痛哭,多爾袞親自殮屍安葬,同時派兵催促吳三桂西進:“動作慢了,北京城會被燒燬了。”
二説:李自成先收到吳三桂寫給吳襄的訣別信,又見使者歸回説明情況,大怒,下令斬殺吳家30餘人,與劉宗敏、九大帥等率兵40萬,號稱80萬,殺出北京城,兵馬綿延700裏。吳三桂知道後,穿孝衣痛哭,誓師迎戰。
最終吳陳二人得以相見
關於陳沅的最終命運,《明史》沒有明確記載。野史則是這樣的:
李自成殺吳家30餘人,獨留陳沅不殺,帶在軍中,出德勝門奔陝西,尚有10萬兵力跟隨。吳三桂殺入永定門,找尋陳沅不見,才知被李自成帶走,帶兵日夜兼程追擊到陝西,放言“必得陳沅”才罷。
李自成只好丟棄陳沅於野外,帶百餘騎兵逃走,最終死於農夫之手。吳三桂令人搜尋陳沅,李自成的兩名將領馬寶、王輔投降,獻上陳沅,吳陳二人得以相見。
圖據網絡,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