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位於外高橋的隧道股份國產盾構研發製造基地內,迎來了一羣身着校服的年輕人。
第一次見到直徑達14.05米、幾乎有四層樓高的國產超大直徑盾構“驥躍”,昂起頭,幾乎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另一側,兩台紅白相間的盾構則將遠赴新加坡。個頭稍小,但武藝高強——它們將在樟宜機場跑道下“膽大心細”地開工。
圖説:學生們邊參觀盾構,邊聽工作人員講解 新民晚報記者陶磊/攝
圖説:學生們邊參觀,邊聽工作人員講解 新民晚報記者陶磊/攝
雖然“高壓密封”“刀盤驅動”“分區液壓”等專業名詞有些拗口,但面對這些為上海的地下交通網絡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傢伙,大家充滿好奇,接二連三向隧道股份的技術人員拋出問題。技術人員告訴同學們,如今,盾構已經可以做到一邊挖土一邊拼裝管片,通過“推拼同步”技術縮短隧道建設工期;它們還能做到自動測量,自動清洗,精準轉彎,智能程度日益提升。
這背後,凝結的是勞動者的智慧。我國第一條越江隧道、第一座跨海大橋、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台國產盾構、第一條5G隧道……隧道股份黨委副書記陸雅娟説,在半個多世紀的創業歷程中,隧道股份始終以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涵養技術技能人才底色,創造了一系列中國奇蹟。活動現場,代表為同學們詮釋了奮鬥的意義。“如今全球有70%的超大直徑隧道都有中國製造的身影,我們還是為自己新的夢想不斷前行,努力奮鬥。正是有着這樣的精神和信念,讓我們把一次次挑戰變成一個個經典,構築大隧道領域中國的力量。”全國勞模、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江蘇分公司黨總支書記李章林感慨地説,1995年從同濟大學畢業後,他就始終從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見證了上海軌道交通從零起步的艱辛。他參與的上中路隧道建設是中國超大直徑隧道的開篇之作,黃浦江底最深、最長、最險的虹梅南路隧道,盾構機6次穿越了易燃易爆的管道,刷新了超大直徑盾構穿越危險管道的記錄。
“希望同學們能從現在就打好數理基礎,通過勞動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李章林説。聽了這一席話,高行中學高一男生孫毅非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解讀,將來也想成為一名工程師的他覺得,自己的鑽研精神還不大夠,做事還需要更專注。
“我們的隊伍從當初的3個人現在發展到600多人,地鐵線路也從一條線到現在的19條線,我和我的團隊走的里程數達到40萬多公里,可以繞地球10圈。”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防水公司總經理何小玲告訴同學們。她還是上海重大工程應急搶險隊的技術負責人,帶領團隊累計完成搶險任務200多次。很多同學會問她,這份工作枯燥嗎,會害怕嗎,她通常會送給同學們8個字:“心中有光,何懼夜長”。
活動現場,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曹楊第二中學等155所學校被命名為上海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校,68家上海市勞動教育基地獲得授牌。走進國企、對話勞模、走近工匠、比拼廚藝、除草犁地……記者從上海市教委獲悉,在5月10日至5月14的“學生勞動教育宣傳週”期間,主辦方將以“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為學生帶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大餐”,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養成主動勞動、堅持勞動的良好習慣,培育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創新實幹、敬業奉獻的勞動精神。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陸梓華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