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辛棄疾帶50輕騎闖入5萬敵營,結果讓皇帝大喜,自己悲催了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經典

. END.
好你個辛棄疾!原來你是這樣一個人!
難怪陸游説:辛棄疾寫詩詞就是大材小用,他的才能,管仲蕭何也要甘拜下風。
甚至康熙也説:辛棄疾的本領,宋高宗駕馭不了,如果換了漢武帝,辛棄疾可以破兇奴,功名威望就更厲害了。
由此可見,辛棄疾之才,非一詩人詞人能定論,用文武全才形容,再合適不過。
從小勵志報國,且一戰成名
辛棄疾出生在金國統治下的山東,由祖父辛贊撫養成人。
只是辛棄疾那時太小,不明所以。
隨着長大,辛棄疾看到和自己一樣,生活在敵人的佔領區的同胞們,在金人的統治下屈辱地生活着。耳濡目染,辛棄疾把辛家祖訓刻在了骨頭裏。
有一天他祖父帶着他逛街,剛好碰到金國首領路過,成排的車隊,威風凜凜。
如果是普通孩子,也就張望張望,看看熱鬧。
但是,回頭遠遠看着那個車隊,年少的辛棄疾忽然悲從心起,怒目而向,緊緊攥起拳頭恨恨道:“別囂張,老子早晚neng死你!”
祖父聽到他的豪言壯語,噗通一聲就跪倒在地上,趕忙捂住小辛棄疾的嘴,顫聲道:“孫子,這話可不敢瞎説哎!”
當時的辛棄疾不過十來歲,這一張口,喊出了中國文人少有的霸氣。
十四歲,英俊帥氣的辛棄疾,拜著名田園詩人劉瞻為師,得老師傾囊相授。
辛棄疾不僅是這麼説的,更是這麼做的。他平時不僅苦讀兵書,還苦練身體,一身的腱子肉,抹點油就是施瓦辛格。
這還不算,行軍打仗要知彼知己,辛棄疾17歲時,就兩次偷偷溜進燕山暗暗考察,仔細分析地形地貌。這些都為他日後寫的著名軍事論文《美芹十論》和《九議》做了良好鋪墊。
公元前1161年,辛棄疾抓住了金兵南下侵宋的時機,在家鄉拉起了一支2000多人的抗金起義軍。這支隊伍的目標明確:但凡遇到金兵,一個不留!
當年還有一位農民起義首領叫耿京,糾集了25萬人的農民起義大軍。為了聯合滅敵,辛棄疾放下了自身貴族的面子,加入了耿京的隊伍。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某天夜裏,耿京竟然被手下的一名義軍將領張安國出賣,被敵人害了。
辛棄疾知道後,氣血上湧,立即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衝到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
要知道,張安國那邊的金兵至少有五萬。
部將聽了他的話,面面相覷:這怎麼可能?不會是拍大片,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吧?!
最終響應者只有50多人。
為了給弟兄們壯膽,辛棄疾帶着這50人的“敢死隊”先喝了酒,藉着夜色,突出重圍奔襲千里,氣勢騰騰地趕到張安國所在的金營 。
此時的張安國渾然不覺,還在帳中喝酒划拳,享受着出賣戰友帶來的榮華富貴。
正在這時,突然聽到外面馬蹄聲,自遠而近。不等他反應過來,就見到一個目光如虎、高大威猛的青年壯士帶着人馬衝進來,一把將他擼上馬,揚塵而去。
動作之迅猛,讓張安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像只待宰的雞一樣被綁在馬上。
為了避免和金兵正面交鋒,辛棄疾一行日夜兼程,直到抵達南宋的國境。
瑟瑟發抖的張安國被帶到臨安,斬首示眾。
這個壯舉讓宋高宗驚歎不已。
辛棄疾一戰成名,他迅速成為南宋街頭巷尾熱議的青年英雄。
那一年,辛棄疾23歲。
當時的辛棄疾又何止如虎,簡直就是戰場上的不敗戰神!
年少成名,位卑未敢忘憂國
辛棄疾年少成名,一腔熱血忠貞為國,本以為從此可以走向人生巔峯,上陣攪敵,收復失地。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以後卻再也沒有機會上戰場,23歲的光輝歷史,居然已經成為他的人生巔峯。寶刀未老,噬敵之血已止。
當時辛棄疾帶領的起義軍,滅敵英勇,戰鬥力強,使得辛棄疾名重一時。宋高宗”惜才”,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
辛棄疾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25歲。
終於可以用自己的才華一展報國之志了,辛棄疾非常欣喜。
當時的辛棄疾一刻也閒不住,甚至還越級去面見岳飛的前領導張浚,與他大談如何兵分四路,夾擊金軍。
1170年,宋孝宗召見了辛棄疾。
面對九五之尊,辛棄疾不但沒有怯場,而且慷慨陳詞。
他分析道:金國看起來似乎強大,其實就是個紙老虎,只要咱們做好了備戰準備,假以時日就一定能夠消滅他們。
辛棄疾説的激情澎湃,宋孝宗聽的昏昏欲睡,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當時宋國剛剛了一場失敗的北伐,又和金國簽訂了新的不平等條約,南宋士氣大挫,舉國上下一片萎靡不振,求和派和投降派佔大多數。
辛棄疾痛心疾首,憂慮重重,於是他寫了10篇軍事論文,即《美芹十論》,從10個不同的方面,詳詳細細的闡述瞭如何作戰的方法。
但是很可惜,有心人遇無心人,妾有情郎無意,奏摺都石沉大海,皇帝並不感興趣。
接下來的三四年裏,辛棄疾看到朝廷逐漸沉迷享樂,不思大業,悲憤不已。
隨後,辛棄疾寫了九篇軍事論文-《九議》,情真意切,詳細陳述了戰守之策。但是很可惜,不僅意見沒有被上面重視和採納,皇帝老兒也開始討厭他,嫌他嘮叨嫌他不安分。
他再次寫了九篇軍事論文-《九議》,情真意切,詳細陳述了戰守之策,但是很可惜,依然沒有被上面重視和採納。
31歲時,鬱郁不得志的辛棄疾登建康賞心亭。
這時他看到故土的山河,水闊天空、寂寥蒼茫,不禁想起自己每天在朝廷喝茶看報紙被閒置的處境,還有光陰虛度、壯志難酬的悲憤,百感交集。
尤其是這幾句“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看了不禁令人動容。
有滿腔的激情和熱血,恨不能親自帶兵拿起寶劍上戰場殺敵,可惜無法施展拳腳,只能悲痛的拍打着欄杆,空悲切!
英雄無用武之地,而來日依舊模糊不可期,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又是一年元宵節到了,辛棄疾的年齡從31變成32了,但是他擔任的職位還是不變,依然是文職。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辛棄疾借元夕所見以自述懷抱。這首詞的上半部分寫了熱鬧,下半部分全是寂寥。
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恨。
有多少抱負,就有多少無奈和辛酸!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沒能力去實現夢想,而是有能力,卻不能為夢想付諸努力。
才華畢露,剛正不阿,一生遭排擠被彈劾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總會發光。
當時朝中也有些主戰派,有的領導對文武雙全的辛棄疾頗為欣賞。
1172 年,辛棄疾終於得到一個證明自己管理和實幹能力的機會。
在宰相葉衡的推薦下,辛棄疾被任命為滁州知州。
來到滁州,他看到經過連年的戰亂,滁州城破敗凋零,人煙稀少,再也不見當年的美麗富饒,當地人不但吃不飽住不好,還欠着政府一屁股債,辛棄疾心痛呀!
他到任後,二話不説,捲起袖子就開始幹!
他先是上書朝廷,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減免賦税,鼓勵農耕,發展商業。
經過一年,滁州恢復了往日的繁榮:人口增加,商業繁忙,欣欣向榮。
由於政績突出,朝廷又任命辛棄疾出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重要官員。
南歸十幾年,辛棄疾已然成了十大傑出青年,成長為辛市長、辛省長。
名角唱戲,沒有舞台也能唱,有了舞台,必定光芒萬丈。
在江西,三任提點刑獄都沒能搞定的茶商叛亂,辛棄疾用了3個月就平定了。
由於湖南當地的民風彪悍,盜賊四起,起義不斷,治安非常差,令政府頭疼不已。為了平定治安,他還組建了一支威震八方的地方軍隊——飛虎軍。
軍隊需要買馬、買兵器、招人、訓練等等,花費極高。辛棄疾不想跟朝廷伸手要,就決定對酒進行政府專營,增加了税收,並用這部分税收投入軍隊建設。
然而就在辛棄疾大幹快上之時,變故卻接踵而至。
原來由於軍隊花費巨大,朝中人不斷上奏,彈劾辛棄疾説: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簡而言之,就是誣陷他。
幸而辛棄疾及時致書皇帝,將項目花費詳細地列出來,皇帝便沒有責罰。
本以為可以好好大幹一場,可是由於辛棄疾太剛正不阿了,上殺貪官下罰亂賊,不迎合不偏袒,得罪了大部分朝廷官員,於是不斷地遭排擠遭陷害遭彈劾,一生起起落落。
這是一條古老的定律:有才華的人難免招致誹謗,偉人多少要聽到狗吠。
被彈劾的辛棄疾,一腔抱負難以施展,人生就此改變。
才情橫溢,奏響了宋詞的最強音
由於不能被朝廷重用,辛棄疾被迫在江西家中開始歸隱,開始了漫長的閒居生涯。
帶着滿腔不甘和遺憾,辛棄疾和一家老小定居江西上饒。
別看辛棄疾是個舞刀的硬漢,可是文藝起來一點兒不輸文藝青年陶淵明:聽鳥聲、蟬聲、蛙聲,賞雨、賞星星、賞月亮。
這期間,辛棄疾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
其詞題材廣闊,既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又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等。
在蘇軾的基礎上,辛棄疾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
後人在豪放派遂以“蘇辛”並稱,在婉約派跟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奏響了宋詞的最強音。
在歸隱的40年裏,辛棄疾還寫了大量關於飲酒、醉酒的詩詞。以筆為劍,以酒為血,以夢守邊疆。
世界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這種永遠不會在平庸中度過人生的英雄本色,始終閃耀着人性的光輝。
時光飛逝。
宋朝的局勢一直在動盪中,而且內憂外患。雖然辛棄疾賦閒在家,但是心裏時刻惦記着國家安危。
已經66歲的辛棄疾,這時又奉朝廷之令,出任為鎮江知府,戍守京口要地,這是他唯一的一次參與南宋的北伐大業。
他很振奮,慷慨激昂,他以為日思夜盼的報國機會來了,所以詳細規劃,認真部署,並且向朝廷進諫自己的宏偉計劃。可是朝廷並沒有真的想重用他,只是利用他的名氣而已。
前線的戰況也十分不堪,奸臣當道。復國之路任重道遠,一片迷茫。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是啊,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往事不堪回首,一回首就是滿紙辛酸淚。
壯士暮年,雄心不已。
可是不久,他又被誣陷而罷官。
免官回去之後,辛棄疾日益焦灼和苦悶,聽聞前線戰敗,他悲憤交加,一病不起。
68歲這年,朝廷處於十萬火急的窘境中,此時朝中大臣有人力薦辛棄疾出征,於是皇帝急招他進京。可是為時已晚,他已經含恨長辭了。
一代英雄豪傑,終究沒有施展畢生的抱負。
據説臨死前,辛棄疾還在高呼着:殺賊殺賊!
辛棄疾的一生無疑是傳奇而跌宕的,沒有誰的仕途能像他這樣坎坷。
40餘年的南歸生活裏,遭37次調動,7次彈劾,還有20年被罷官閒置。
一生都在渴望着北伐,只有一次參與北伐,而參與的這一次還是不被重用的,並且僅僅一年就被彈劾了,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是的,這才是辛棄疾,好一個文武全才的辛棄疾!
【文|? 伊人】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