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用甲骨文高考的人,得6分被名校破格錄取,如今過得怎樣
一説到寫作文,相信不少人“頭都大了”,估計大家家裏的書櫃中都放着《滿分作文》、《高分作文》之類的書,語文老師常愛説:“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可見作文有多麼重要。
今天故事裏的主人公寫了一篇高考作文,僅僅得了6分,因為作文內容嚴重離題,但這篇作文上的“字”可不一般,通篇採用了甲骨文,對,就是那個距今約3000多年曆史的中國古文字。他是誰?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如今他又過得怎樣?
時間要回到10年前,2009年6月四川某高考考場,考生們正在奮筆疾書,其中一位男生連語文試卷前面的題目都沒做完,就開始寫作文了,他花了至少90分鐘(語文考試共150分鐘)才完成它,交卷的鈴聲便響起了,其實這位考生是在“賭博”,他在“賭”自己的未來。
他叫做黃蛉,今年是他第2次參加高考了,去年他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所以選擇了復讀,但巨大的精神壓力壓垮了他,考卷上的題突然都做不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用自己平時最喜歡的甲骨文“賭”一把,希望靠作文贏得未來。
黃蛉特別喜歡甲骨文,身為高中生的他早就認識並會寫700多個字,要知道已被認知的甲骨文才1000多字,在這方面他確實挺有天賦的,加上發現高考作文並沒有規定不能用古文字寫,於是有了這篇甲骨文作文。
2009年6月17日,國內某網站上出現了一篇帖子,名為《高考閲卷花絮:四川驚現甲骨文作文》,發帖者是一位現場閲卷老師,當年作文題目是《熟悉》,剛好他就改到了黃蛉的試卷,經過粗略察看,他發現上面既有甲骨文,還有大篆、青銅銘文等,突然他就“蒙了”。
於是立馬向組長彙報,組長向語文質檢組報告,質檢組又找來了專家,專家們饒有興趣地翻譯了黃蛉的作文,書寫工整且字體標準,但就作文內容而言,嚴重離題,所以最後只打了6分。
此文章一出,整個網絡都“沸騰”了,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在找黃蛉,就連國內幾所知名大學也看上了他,可以説黃蛉的“賭博”成功了。
記者來到了黃蛉所在的學校,採訪了他,不過第2次高考的他成績依舊不太理想,總分只有428分,作為文科生來説勉強接近3本的錄取分數線。但這並不影響黃蛉此時的名氣,後來包括湖南大學在內的好幾所知名大學都對他進行了測試和麪試,但成績都不理想。
直到8月,四川大學的一批古文字學家對他進行了測試,且黃蛉順利通過了考試,9月,黃蛉開開心心地進入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漢語言文學系讀書。
四川大學對黃蛉這個學生非常重視,很快就把他從錦城學院調到了四川大學本部,並且專門把已退休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何崝返聘回來,就是為了一對一輔導黃蛉,不得不説,黃蛉真是十分幸運。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何崝教授竟然憤憤地辭職了,表示自己不會再教他了。原來,在何崝教授悉心教導黃蛉的2年裏,他不但不認真學習,甲骨文水平停滯在原地,竟然還處處吹噓自己的“天賦”,何崝教授的原話是:“這個學生有些浮誇,靠不住。”
再後來,黃蛉就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視野,川大也沒有透露過以後哪位老師來繼續帶黃蛉。
故事説到這裏,筆者不由得想起了一個叫《傷仲永》的故事,那位天才兒童方仲永5歲就能寫詩,卻被父親拿去當賺錢工具,結果13歲還在寫5歲時水平的詩,最後變成了普通人。作者王安石就是在告誡大家,人絕不可以單純依靠天賦而不去學習新知識,不然後天就會淪落為普通人。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