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是中國人應該永遠銘記的歷史,在這期間有許多英勇的將士犧牲,也有許多優秀的人才出現。而在其中一場平型關戰役中,有位出色的將領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就是686團的團長李天佑。
李天佑作為一名各方面素質都極強的軍官,在戰事上他從不退縮,他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曾經僅帶領着\"一個連\"就敢勇闖敵營。後來在這位驍勇的紅軍戰將指揮下,紅軍115師齊心協力的打響了抗戰第一戰。
雖然當時參加指揮的有三位元帥、兩位大將,但大軍能夠勝利歸來,這頭功還當屬李天佑。他的膽氣,給了將士們莫大鼓舞,因此在平型關一戰中大獲全勝。
李天佑於1914年出生在廣西桂林,他自幼家境貧寒,只上過兩年私塾。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本來不該活在炮火轟鳴中的他,在14歲那年為了生存,選擇了參軍。
開始時,他只是在北伐軍裏當了一名勤務兵,之後1929年南寧軍校發生暴亂,由於李天佑的積極配合破解了敵人的圍攻,他因此立下功勞才轉投紅軍。加入我黨後,他不僅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還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當上了特務連長,與此同時,中國紅軍第七軍也正式成立。
當時年僅15歲的李天佑就英勇無比,一次,有一羣隊伍人數為兩千人的土匪突襲過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李天佑毫不畏懼地開始迎戰。這種小打小鬧的戰鬥,對當時的李天佑來説,根本不算什麼,不管是在軍事指揮還是分析敵情上,他都遊刃有餘,很快便打倒了敵人。
1930年,國民政府開始率軍圍剿紅七軍,李天佑也跟隨其中。在五日五夜都不停歇地戰鬥下,他一直帶頭衝鋒陷陣,最終在敵人陣營奪取了最佳方位致勝點。
在這期間,無論大戰小戰,李天佑永遠身先士卒,不甘落後,他英勇的身姿深深留在了將士們的心中,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小老虎連長\"。
同年四月,在攻打國民政府軍閥的後方基地榕江縣前,李天佑被正式任命為任命為特務連連長,他成功踏上了通往輝煌的道路。
當天晚上,李天佑就連夜帶領着突擊隊迅速出擊,穿過炮火一舉擊潰敵人了的防線,殺出了一條勝利的血路。李天佑這個名字,也逐漸在紅軍隊伍裏傳開。
1931年,同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李天佑就升任了旅長,這兩年來,他的升遷之路表面上可謂是順利至極,其實身體上卻負傷無數。然而有回報就會有付出,這一切榮譽的背後自然要用不畏生死的拼殺才能得來。
1937年8月,抗戰終於迎來全面爆發。於是國共經過談判,決定協議合作,一致對外。
此時已經是著名軍事指揮家林手下115師686團的團長李天佑接到任務時,戰況已經十分危急。當時敵軍已經攻佔平京地區,轉而向山西進發。
敵軍兵分三路,以板垣徵四郎率領的敵軍部隊最強悍的第五師團為主力,向東北方向的平型關進行圍攻。板垣徵四郎在日本歷史上是一位大將級別的人物,他不僅謀略過人,對中國境內的情況也瞭如指掌,曾贏過好幾場戰鬥。
以往的勝利使他們衝昏了頭腦,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在此基礎上敵軍放出豪言:不到三個月就能踏平中國國土。
如此強盛的組合確實使國民政府軍隊節節敗退,他們甚至產生了敵軍永遠無法擊敗的想法,這次對抗在氣勢上就已經遠不及矣。
敵軍所到之處,橫屍遍野。由於平型關地勢易守難攻,地勢險要,關外又有太行山等天然屏障,於是他們開始採取了\"正面突襲側後圍攻\"的戰略方針,用以牽制分散中方主力軍。
面對這隊強盛的敵軍,林卻絲毫沒有懼意。他仔細的觀察地形,很快就勘破了敵軍的策略,從容不迫於敵軍必經之路的深溝兩岸設下埋伏。而李天佑率領的部隊,也成為了這次伏擊的重要關鍵。
這項艱鉅任務對於經歷過無數戰火的李天佑來説再合適不過,他有經驗、有能力、也有膽量,更何況這次他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在敵軍出擊的前一天,李天佑帶領着686團趁夜埋伏完畢,他們不顧渾身上下的泥土,做好戰前突襲的準備工作。出發前,由於裝備數量緊張,以及為了減少敵人發現的可能性而減輕負擔,每人只帶上了一百個子彈以及兩個手榴彈。
儘管此時對於他們來講,多一顆子彈就能多一些活下去的希望,但沒有人退縮。到了夜裏甚至下起暴雨,惡劣的環境也沒能使他們後退,藏身在草叢裏的將士們忍受着寒冷瑟瑟發抖,也一動不動。
第二天早上,敵軍的車隊終於拖着大量精良的武器向平型關開進,充分的自信使他們降低了警惕,並沒有察覺到危機的降臨。只聽忽然一聲炸響,李天佑揮手命令:\"出擊!\"兩方人馬開始了激烈的戰鬥。
這是686團與敵軍的初次交手,敵軍的兵力果然不輸傳聞。或許是己方經驗不足,也或許是對方太過強盛,敵軍就很快就反應過來開始反擊,並開始向高地突圍。此時只要佔據地形的最高點老爺廟,就有了制勝的把握,於是林下達命令:讓李天佑用一個營去搶佔老爺廟。
兩方開始了正面抗衡,一時間血流成河、屍首遍地。一場交鋒後,衝鋒在前的三營已經傷亡慘重,連副團長也受了傷,但李天佑無法下達撤退的命令。他不能眼看着將士白白犧牲,此時退縮也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
後續李天佑親自上場指揮:\"必須不顧一切代價堅持到底,不能讓侵略者佔領我們的土地!\"此後,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裏,我方部隊不斷犧牲,但敵軍也始終沒能攻破重圍,只能眼見一具具屍體倒下。
直到687團趕來支援,殘酷的場面才不再延續,我方終於取得勝利。李天佑不辱使命,贏得了中日戰爭以來中方軍隊的第一場勝利殲滅,這場戰爭也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一戰後,李天佑的名號已經打響。他直接升任了343旅的副旅長,率領部對奔赴呂梁。1938年3月的一天,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副司令衞立煌在白兒嶺遭到800名敵軍的包圍,難以取勝。
當時李天佑所在的區域正好能及時趕去解救,他得知後立即率領二營五連前去抵抗,避免了國軍成為俘虜的命運。這場戰鬥只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在炮火紛飛下敵軍被全面擊潰。
在得知李天佑只率領一連人馬時,獲救的司令衞立煌還處在震驚中,據他估計,這次前來支援的至少有好幾個團,不過事實顯然相反。得知真相後的衞立煌心服口服,他感慨:\"果然虎將手下無弱兵,八路軍真能打!\"從此,李天佑在國軍中也名聲大震。
1945年8月15日,在各方的夾擊下,當時的日本天皇被迫發表了《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這象徵着抗戰的結束,也昭示着中國領土即將和平的開端。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也在美國一艘軍艦上正式簽署了投降書。
第二日,南京軍官學校在大禮堂舉行了日本在中國戰區的受降儀式。在儀式上,日本總司令岡村寧次作為代表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一舉動標誌着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9月3日也被定為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
同年12月,平型關大捷的重要將領指揮板垣徵四郎也被逮捕受刑,這場舉世聞名的世界大戰,在中國戰區終於告一段落。中國人民的心情,雀躍又沉重。雀躍的是迎來的安寧與和平,沉重的是所付出的代價。
歷史總是由血肉堆砌,雖然敵軍有着先進的武器,但擊敗他們的仍然是一具具熱血的身軀。敵軍之強悍、殘暴確實震懾人心,光靠武器或許難以勝之,因而唯有\"頑強不屈\"的精神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他們是祖國的英雄,在沒有強大的武器,充足的補給情況下,仍然不畏艱難、頑強抵抗。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他們只能擁有短暫的一生。逝去的將士們永遠不會知道,曾經在無數個夢裏嚮往的和平已經實現。
儘管抗戰最後贏得了勝利、中方繳獲頗豐,但還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許多的犧牲。哪有什麼歲月靜好?總有人在負重前行。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正是無數革命先驅用生命所換,這些名字,應該被永遠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