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事情屢見不鮮,比如元取代宋,清取代明;一個朝代因為重大變故被分成兩部分的情況也很常見,比如周朝分西周東周,漢朝分西漢東漢,晉朝分西晉東晉,宋朝分北宋南宋…

但是,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例非常特殊的情況: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這是朝代嗎?不是,嚴格來説春秋屬於東周的一部分,而戰國則一部分時間屬於東周,另一部分則不是,春秋和戰國不是朝代,而是“時期”。

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部分,這是一般人最常犯的歷史錯誤之一,事實上東周滅亡的時候,戰國時期還沒有結束,所以實際上是春秋 戰國>東周,東周在公元前256年就被秦所滅,而戰國時代則持續到公元前221年

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例以“時期”而不是“朝代”來稱呼一段年代了,那麼,春秋和戰國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它們之間又是如何區分的呢?

一般來説,一個朝代的建立和滅亡,這個時間點很好確定,比如明朝,什麼時候建立的呢?1368年朱元璋稱帝;什麼時候滅亡的呢?1644年,崇禎殉國。一個朝代分成兩部分,這也好確定,比如宋朝,金兵攻破了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北宋就滅了,之後就是南宋。

這通常都是有標誌性的時間節點來分的。

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但春秋和戰國並不是這樣的,它是以重大的社會變革來分的,春秋戰國之所以是個特例,是因為它正好卡在了中國古代歷史最關鍵的一個節點上: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任何一個具有初中歷史知識的人都記得一個知識點——我國奴隸制社會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是的,到春秋為止了,戰國時代開始,我國就漸漸進入了封建社會,而最終戰國時代的終局,則是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

當然,什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這是現代歷史學的概念,古人不可能清楚這個,但他們又是因什麼來分春秋和戰國的呢?其實,社會制度的大變革往往會導致整個社會的風貌發生極大的變化,而古人正是注意到這個變化,才將這兩個時期以春秋和戰國區分。

其實,春秋和戰國當然也是有區分節點的,但這個節點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年份,而是一個事件——三家分晉(有時也包括田氏代齊)。

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什麼叫“三家分晉”呢?這其實是晉國的內戰,晉國從春秋時期開始,公室力量衰微,各大卿大夫瓜分了晉國的權力和資源,到了春秋末期,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後來趙、韓、魏三家聯合攻打智氏,並於公元453年瓜分了其領地,之後這三家又陸續蠶食已經徹底衰落的晉公室其它地區,並徹底將其滅亡…

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也正是因此,春秋戰國具體劃分節點到現在都有爭議,至少有七種説法,關於這個的劃分過於複雜,筆者就不多贅言,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相關的説法,那怎麼就來説説,春秋與戰國之間,最具體的差異到底在哪裏?

在講求政治倫理的古人看來,春秋與戰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周朝的權威還是否存在,為什麼把三家分晉當做關鍵事件?因為,按照周朝的政治法度,這三家是亂臣賊子,然而周王室最終竟然妥協,將這三家封為諸侯,這意味這:周王室已經徹底失去了政治上“道德制高點”的地位,傳統的禮樂制度對於各強大諸侯已經徹底失去了約束力,它們開始肆無忌憚的相互攻伐、兼併,所謂“禮崩樂壞”。

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但是,這“禮崩樂壞”的局面也不是一天產生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社會形勢的巨大變化,我們知道,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春秋末年開始,中國爆發農業革命,這是以鐵器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為標誌,農業生產力迅速提高。

這意味着什麼呢?大家看春秋時期的歷史有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晉國,秦國,楚國等幾個大佬之間約架,通常也不是把對方打死,而是把對方打服,要求它承認自己才是這一地區的老大(所謂“霸”,春秋五霸)就夠了,頗有一種戰爭禮儀。

這其實不是他們素質高,而是以春秋時期的水平,你滅了人家的國家也沒用,春秋時期生產力很低,各國之間存在着大量的沒有開發的空地,這起到了緩衝區的作用,當時幾個諸侯國根本沒有那麼多人口去控制這裏,更別提兼併對方了。

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既然如此,那大家講點規矩對誰都好,當然,這是大國之間的規矩,小國往往還是不斷被相鄰的大國兼併,而講規矩,那自然要一個仲裁者吧,仲裁者是誰?自然是周王室了,這個時候周王室實際上和一箇中等諸侯國地位相近,但因為傳統的天子權威,還能仲裁者的作用。

但是,隨着生產力陸陸續續發展,人口增長,土地不斷開發,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各國為了適應這個趨勢,並增強國力,不斷地進行改革(由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制),地主階級成為了統治階級。

到了這個時候,那各國之間的矛盾就急劇增加了,為了爭奪土地或者水利資源,各國打得頭破血流,這個時候的戰爭就相當殘酷了,是毀國滅族的大戰,春秋時期各國爭鬥是政治上的霸權爭奪,而戰國時期爭的則是生存空間,到了這個殺紅了眼的時候,周朝那套基於奴隸社會的禮樂制度鬼才遵守呢!

這個時候,周天子的地位很微妙,以洛陽為中心的一小片周天子控制地區有點類似後來的中立國,誰都不得罪。

隨着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不斷攻伐兼併,國家越來越少。

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周初千八百國,至春秋之初,僅存百二十四國。春秋諸國,吞併小弱,大抵以其國地為縣。因滅國而特置縣,因置縣而特命官,封建之制遂漸變為郡縣之制。”——《中國文化史》,柳藝謀

而經濟上的巨大變化最終反映在政治上,世襲的等級制度被瓦解,一些過去的貴族失去了地位,而另一些那個時候的平民通過經商或其他的機會致富,甚至成為政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官僚制度發生了變化。而晉國的內亂,就是這個變化最顯著的表現,所以,晉國的滅亡成為了春秋戰國的區分節點

而從歷史大勢看,從春秋走向戰國,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歷史的長河中發現我們所想知道的真相,關注我,將為您展現歷史真實的一面,一起探究古人的秘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