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滿族歷史伊犁滿營的設置!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經典

伊犁滿營因所駐之城不同,又分稱惠遠城滿營和惠寧城滿營,其建制也有區別。1.惠遠城滿營,惠遠城,位於伊犁河北岸,乾隆二十八年修築,高1丈4尺,周9裏3分,分設4門,內建官署兵房。後為河水所浸,城牆倒塌。光緒八年,在城之東北,仿舊城再築新城,仍名曰惠遠城。當地人為了區別於舊城起見,又稱新城。伊犁將軍、參贊大臣及各營領隊大臣均駐此城,是當時新疆的第一重鎮和首府。涼州、莊浪、熱河的攜眷滿洲、蒙古官兵遷到伊犁後,進駐惠遠城,合編涼州、莊浪和熱河三處滿洲、蒙古官兵遷到伊犁時,其原有為一營,稱之為惠遠城滿營。編制各不相同,差異較大。
“涼州八旗滿洲,每旗兩個佐領,共十六個佐領,每佐領下前鋒、領催、馬兵七十八九名,以至八十一二名不等,炮手、步兵、小甲二十八九名,以至三十一二名不等;八旗蒙古每兩旗一個佐領,共四個佐領,每佐領下馬步兵數目,與滿洲佐領下兵數相同。莊浪八旗滿洲每兩旗一個佐領,共四個佐107領,每佐領下馬兵八十一二名,步兵、小甲四十七八名至五十名不等;八旗蒙古每兩旗一個佐領,共四個佐領,每佐領下馬步兵與滿洲佐領下兵數相同。以上涼州、莊浪八旗滿洲、蒙古共二八個佐領下領催、前鋒、馬步兵、炮手、匠役、養育兵共三千二百四十六名,曾經將軍巴祿奏準,共設佐領、防禦、驍騎校各二十八員,協領六員。”
“由熱河移駐滿洲、蒙古十個佐領內,滿洲七個佐領,蒙古兩個佐領,又滿洲、蒙古合一個佐領。共兵一千名內,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紅、鑲藍滿洲六旗六個佐領,每佐領下兵一百名;鑲白,正藍滿洲兩旗合編一個佐領下合兵百名;鑲白、正藍滿洲、蒙古兩旗合編一個佐領下兵一百名;鑲黃、正白蒙古兩旗合編一個佐領下合兵一百名;正黃、正紅、鑲藍蒙古四旗合編一個佐領下合兵一百名,現來佐領、防禦、驍騎校各十員、協領二員管轄。”如此旗分混亂,佐領不齊,毫無均勻,於管帶、操演、出行極為不便。因此,經伊犁將軍明瑞奏準,進行了重新編制。
由涼州、莊浪、熱河三處移駐的八旗滿洲、蒙古合為八旗,蒙古附滿洲旗分,其户籍仍照舊分別記檔;增添佐領2員防禦2員、驍騎校2員、前鋒18名、馬甲29名、養育兵40名;裁減原有步甲章京4員、領催31名、炮手35名、匠役頭目12名、匠役15名。在此基礎上,統一編制,八旗分左右兩翼,每翼4個旗;每旗5個佐領,設協領1員管束;每佐領下領催4名(包括催總1名),前鋒8名、馬甲70名(包括委前鋒)、炮手1名、匠役2名、步甲15名、養育兵6名,設佐領、防禦、驍騎校各1員管束。另外,為了管束八旗前鋒和委前鋒,除從前鋒內選設前鋒校32名外,“由佐領內選委前鋒翼長二員,以為前鋒總轄;又由佐領、防禦內選委前鋒章京八員,各管一旗前鋒。”
乾隆五十五年正月,伊犁將軍保寧奏稱:“伊犁系極邊之地,駐兵年久,生齒日繁,應於惠遠城滿營增步甲額缺四百名,由閒散餘丁內挑取,派員教演連環鳥槍,其馬甲缺出,即由此內挑取,108錢糧動用伊犁租税支給”;“惠遠城護軍校、前鋒、委前鋒等共四百四十名,每歲戍守巡邊,差使甚繁,應於披甲(即馬甲)人內,挑取六十名,令與前鋒一體當差,仍食原餉;又四十佐領內,止有護軍校(即前鋒校)三十二員,應由前鋒內,再挑取八名為護軍校,以資管束。”經軍機大臣議奏,奉旨準行。
至此,伊犁惠遠城滿營編制業已基本確定,該營設八旗40牛錄,共有協領8員、佐領40員、防禦40員、驍騎校40員、催總40名、領催120名、前鋒校40名、前鋒280名、委前鋒200名、馬甲2600名、炮手40名、步甲600名、匠役80名、養育兵240名、鳥槍步甲400名、另從佐領、防禦內選取的委前鋒翼長2員、委前鋒章京8員。惠遠城滿營事務,由伊犁將軍直接管理。2.惠寧城滿營,惠寧城,位於惠遠城東北70裏的巴彥岱地方,乾隆三十一年修築,高1丈4尺,周6裏3分,分設4門,內建官署兵房。西安滿洲、蒙古官兵遷到伊犁後,進駐此城,編為一營,稱之為惠西安移駐伊犁的滿洲、蒙古官兵,雖然均遷自一處,但其旗寧城滿營。
分佐領仍為混亂不齊,“移駐伊犁之馬步甲,共二千零八十八名,分編十六個佐領,八旗滿洲每旗各一個佐領,又八旗合四個佐領,共十二個佐領,八旗蒙古合四個佐領。八旗滿洲兩翼,每翼各派協領一員,八旗蒙古派協領一員。所派協領,均又兼佐領、”“官兵皆按原地旗分佐領攤派抽調,並非按駐防佐領之例選派,其兵丁內,又有旗翼混合選取者,因相互交錯,與設官分管、支領錢經署伊犁將軍增海和伊犁將軍伊勒圖先後奏準,照惠遠城滿糧,皆為不便。”營之例,合併滿蒙八旗,統一編設旗分佐領,酌情增減官兵。所有移駐之滿洲、蒙古官兵合編八旗,蒙古附滿洲旗分,其户籍仍照舊分別記檔。
增添協領1員、步甲120名、養育兵96名,並停止原有協領3員兼任佐領,添設佐領3員;截汰領催52名、馬甲10968名、炮手24名,並將6名匠役頭目改為匠役。在此基礎上,繞一編制,八旗分左右兩翼,每翼設協領2員,分管4旗,每旗2個佐領;每佐領下領催4名(包括催總1名)、前鋒10名、馬甲91名(包括委前)、炮手1中、步甲20名、匠役3名、養育兵6名另外,為了管束前鋒和委前鋒,除從前鋒內選設前鋒校16名外,“由佐領內選委前鋒翼長一員,以為前鋒總轄;又由佐領、防禦內選委前鋒章京四員,專管兩旗前鋒。”乾隆三十七年三月,伊犁將軍索諾木策凌奏稱:“現除理應裁汰馬甲外,於五十二名領催內,視其出缺,陸續註銷十四缺,尚未註銷三十八缺。
查伊犁城(即惠遠城)八旗,每佐領下兵各八十二名,奏定領催各四名。今惠寧城八旗十六佐領,每佐領下兵各一百一十餘名,比伊犁八旗每佐領下兵數多三十餘名。若照伊犁八旗之例,每佐領下各留領催四名,則於管帶兵丁,承應差使皆用領催,少許不敷。請由現存應裁三十八名領催內,酌留十六缺,每佐領下領催各為五名,其餘二十二名領催缺,仍照原奏註銷。其註銷之缺,選取披甲、養育兵。不註銷之十六名領催缺,停止選取養育兵。”奉旨準行。至此,惠寧城滿營編制也基本確定。該營設八旗16牛錄,共有協領4員、佐領16員、防禦16員、驍騎校16員、催總16名、領催64名、前鋒校16名、前鋒144名、委前鋒40名、馬甲1416名、炮手16名、步甲320名、匠役48名、養育兵80名。
另從佐領、防禦內選取的委前鋒翼長1員、委前鋒章京4員。惠寧城滿營事務,設惠寧城領隊大臣1員管理。同治年間,全新疆發生戰亂,沙俄乘機佔領伊犁。在此期間,伊犁兩滿營軍民死亡慘重,營制全廢。據《欽定新疆識略》記載,嘉慶末年,惠遠城滿營軍民22600口,惠寧城滿營軍民13340口。至光緒初年,清政府收復伊犁,準備恢復營制時,惠遠、惠寧兩城滿營軍民僅存652户、1662口。將此生存人口合編為一營,駐惠遠城,稱之為惠遠城舊滿營。光緒九年,為了加強惠遠城的防110務力量,經伊犁將軍金順奏請,由駐伊犁河南的錫伯營抽調佐領5員、防禦4員、驍騎校6員和閒散壯丁3185名,連同家眷移駐惠遠城,編為一營,稱之為惠遠城新滿營,1911年辛亥革命後,伊犁惠遠城新舊滿營廢止。文章到這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轉發並且評論哦!感謝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