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作為中國的頂級學府,北京大學可謂是廣大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堂。在大多數人看來,那裏是承載夢想和代表光明前途的地方,現代社會考入北大的學子足可以和古代時候金榜題名的狀元相媲美。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王青松,就是這樣一位考入北大的天之驕子,但他在兩次考博第一名被拒之後,最終選擇了歸隱山林這樣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一朝躍龍門

王青松出生於河南洛陽新安縣,在選擇高考之前,王青松先是進入了信陽地委機要局。

那時正值打破舊格局、處處要開創新局面的時機,信陽地委機要局不再以幹部子弟的身份作為招收機要幹部的標準,反而更加註重鍛鍊幹部的個人能力。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王青松接受了機要幹部的訓練,比如背一段不加標點的文言文,一天記住500個電話號碼並且對號入座。

這樣的訓練提高了王青松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使得他能夠輕鬆地應對北大的學習和考試。

在高考恢復後,王青松報考了北京大學,併成為了北京大學79級國政系的學生。在那個九年義務教育尚不普及、知識分子稀有的年代,王青松能考入北京大學,當真是鯉魚躍龍門,前途一片光明。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在本科畢業之後,王青松選擇了繼續深造,他報考了北京大學法律系的研究生,併成功成為北京大學法律系23級碩士。碩士畢業後,王青松選擇了留校任教。那時的他,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眼中的人生贏家。

人生有起落

人生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即便是一些史書留名的偉人,一生也尚且經歷多次大起大落,更何況其他人。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1990年,王青松扶搖直上的人生遇到了前所未有挫敗。他報考了哲學系湯一介先生的博士生,並且單科和總分都獲得了第一名,但最終卻沒有被學校錄取。

他沒有氣餒,在第二年又報考了法律系的博士,然而依然沒有被錄取,並重復了去年的歷史。這讓一直在升學之路上走得順順利利的王青松頓時陷入了迷茫。

人們總説“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它能讓人從被已有的成就或安逸的生活麻痹中清醒過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會就此一蹶不振,有的人會重新出發,而王青松屬於後者。

王青松覺得自己彷彿是陷入網中的鷹,在困境中苦苦掙扎。他在掙扎中思考,人生能不能換個方向,如果註定與博士無緣,下一步該如何呢?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他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內心。最後,他發現浮華喧鬧的大都市似乎已經不是他的心之所願,社會定義的功成名就似乎也不是他的情之所鍾。也許迴歸自然、與世隔絕才是屬於他的歸宿。

性本愛丘山

提到隱居,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老莊,正所謂道家講究清靜無為,主張德行合一,以己推人,人人化而天下化,故而出世才是最好的歸宿。巧的是,王青松極愛老莊之道。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老莊玄學為在世俗中困頓不堪的王青松指明瞭一條路。1994年,王青松選擇遵循內心的渴求,開始順着這條路尋找自己的歸途。在北京與河北交界附近的山區,王青松找到了自己的棲息地,他在這裏租了2500畝地。

東晉著名隱士陶淵明曾説:“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於是他選擇了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日子。這也是王青松嚮往的生活,他在自己租來的土地上開墾耕地,種玉米、高粱、大豆等糧食作物,還栽桃樹、杏樹、蘋果樹等果樹,過上了自給自足的日子。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王青松曾説:“從'文明'到'蠻荒',我們一步一步往後退,已經走得太遠了。就像鳥,越飛越遠,出自尋覓的本能。”

喧鬧浮華的都市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因此想要尋找一片淨土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夠摒棄世俗、走出圍城而回歸田園的人卻寥寥無幾。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而王青松卻做到了,更何況王青松還是一位高材生,即便沒有博士學位也有着一份不錯的工作,究其根本,不過是因為他有遵從自己本心的勇氣,能夠堅持自我、保持初心。

願得一心人

王青松能夠沿着隱居這條路一直走下去,離不開一個人的支持,那就是他的妻子——張梅。

張梅,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與王青松志趣相投,她非常支持丈夫隱居山村的決定。在王青松正式離開北大之前,張梅就先辭去工作,回山區照看租地。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平心而論,從北大教書到鄉野農夫的決定想要得到別人的支持和追隨,並不是那麼容易,但張梅不在乎,她堅定地選擇支持王青松,與他一起隱居。

夫妻二人一同住進滿是鮮花的小屋,一同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一同欣賞大自然的鳥語花香,一同辛勤耕作放牛牧羊,一同享受只屬於他們的桃花源。

王青松和張梅勤勞耕耘,久而久之,他們種植的作物規模不斷擴大,飼養的牲畜數量不斷增加,形成了一個純天然、無污染的生態鏈。而且在這片桃花源裏,王青松和張梅迎來了他們的孩子,如他們所願,陪伴孩子成長的是父母和青山綠水,牛羊鳥鳴。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這樣的生活就如同陶淵明寫的那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黃髮垂髫,怡然自樂”,不問世事,盡享天倫之樂,簡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隱居生活雖然安然自在,但現實總是很骨感,在隱居的十年期間,花團錦簇的生活,也需要用金錢維護,每年打理那2500畝田地,也需要大量的金錢輸出,而早年中積攢的350萬積蓄,也在這樣怡然自得的生活裏,消耗殆盡。

同樣隨着孩子年紀的不斷增長,他們也無法讓自己的孩子與社會脱節,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最終也選擇了迴歸社會。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俗話説得好“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只要心中有一片淨土,哪裏都是夢的歸宿。

結尾

老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是在現代社會,人們給成功下了太多的定義,給人生設定了太多的標準,也給自己束縛了太多的枷鎖。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每個人都可以去選擇屬於自己的人生,創造屬於自己的桃花源。選擇沒有高下之分,只有願與不願,主動權在自己手中,切莫辜負了春光與韶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1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大碩士王青松:2次考博第1被拒,攜妻歸隱,花光350萬後如何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