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前言
“大禹治水”是家喻户曉的一個神話故事。相傳上古時期,中原大地上洪水氾濫,對當時的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災難和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大禹臨危受命,專門負責治理洪水。為了完成任務,治水13年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了一樁美談。
雖然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裏面表現出的那種大禹治水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在現實當中,還真有這麼一個人,他因為革命鬥爭的需要,年僅12歲就去參軍,18年來風雨無阻,始終戰鬥在第一線,從未回過家。當他打了大勝仗回家探親時,偶遇一個好心的車伕,搭上了他的驢車,結果到家時才發現,這個車伕原來是自己的父親!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他叫王扶之,陝西人氏,1923年出生於一個窮苦人家。因為家裏窮,王扶之只在私塾上過三個月的學,還是父親求爺爺告奶奶,給他求來的上學機會。王扶之年幼喪母,他跟着父親和爺爺一起生活,一家子靠給地主務工生活。小小年紀的王扶之,也是地主家的一個放牛娃,嚐盡了生活的苦楚。
雖然家裏窮,但是王扶之從小就長得比同齡人高,有着陝西漢子的精壯體魄,才12歲時,他就長到了1米6高。當時在陝西延安一帶,有劉志丹領導的紅軍活動。戰亂年代,王扶之雖然年紀小,但是也見識過了許多形形色色的部隊。當他看到紅軍隊伍一心為民,從不欺壓百姓,甚至還幫窮苦人家挑水擔柴掃院子時,王扶之下定決心,要去當紅軍。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他找到部隊,謊報自己已經17歲了,要求加入紅軍。負責招人的紅軍幹部看他有1米6高,就同意了。就這樣,才12歲的王扶之成了一名紅軍小戰士,被分配到工農紅軍第26軍。次年,王扶之就入了黨,被分配到“少共營”。這個營裏都是一些十幾歲的娃娃兵,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大多血氣方剛,充滿了鬥志!
1935年,劉志丹所部在勞山和東北軍110師激戰。“少共營”200多人負責攻打一個小高地,這些娃娃兵拿着梭鏢、大刀片等武器,悍不畏死地向陣地上衝去。當敵人看到衝來的都是些娃娃兵時,不免起了幾分輕視之意,用東北話喊道:“都是些小傢伙,不成氣候。”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在戰場上被敵人輕視了,這讓王扶之等人很是氣憤,他們採取了正面強攻牽制,兩側迂迴包抄的戰法,一下就衝到了敵人的陣地前。王扶之手持梭鏢,直接抵在一個敵人的脖子上,大喊道:“繳槍不殺”,把敵人嚇得夠嗆,直接跪在地上交出了武器。這把繳獲而來的槍,也成了王扶之從軍以來的第一把槍!
從那以後,王扶之就在紅軍的隊伍裏,過上了行軍打仗、四海為家的戰場生活。因為作戰勇敢、表現突出,他很快就在南征北戰中脱穎而出,成了紅軍的一員猛將!王扶之經歷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數十次戰役戰鬥,立下戰功無數!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抗美援朝時,王扶之所在部隊作為首批入朝參戰部隊,開拔赴朝了!他先後率部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以及各種陣地作戰和反擊戰。1952年,王扶之已是所部的代理師長了。一天,王扶之所在部隊負責堅守臨津江陣地,王扶之親臨前線,和參謀們研究制定作戰計劃。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正當他們研究戰況時,突然遭到美軍飛機的轟炸,王扶之和另外六名同志被埋在了塌陷的山洞裏,有四名同志當場犧牲。王扶之和另外兩名倖存者,被困在了無水無糧的山洞裏,3人在等待救援的同時,也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與此同時,外界的志願軍同志們,也正在想方設法尋找他們。人們抱着“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的想法,一刻不停地在廢墟上搜尋着、挖掘着。正當搜尋陷入困境時,突然,一個戰士發現了從一個小洞口裏飛出了兩隻蒼蠅。他停下看了看,聽到從洞中隱隱約約傳來的敲打聲,於是立即報告上級,經過數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了被埋的3人!得救後的王扶之,還把蒼蠅稱為自己的“救命恩人”,從不忍心加害!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1953年,30歲的王扶之回到國內,此時的他,已經是39軍5師師長了。王扶之戎馬半生,突然空了下來,想到了自己那久久未回的故鄉,細細算來,他已經離家18載了,是時候回家看一看了。
説幹就幹,回鄉探親的報告批下來後,王扶之就迫不及待踏上了回鄉的道路。他沒有讓部隊派車送他,也沒有帶上自己的警衞,一個人就走了。而且他也沒有通知家鄉的領導幹部,因為他知道,一旦他提前通知了,按照“優良傳統”,家鄉的父母官們一定會勞民傷財地安排招待,這不是他喜歡看到的!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時隔18年,家鄉還是記憶中的樣子,臨近故鄉時,王扶之遇到了一個趕着驢車的老鄉。好心的老鄉搭上了王扶之,兩人一路有説有笑,往前走着。看着面前這個穿軍裝的人,老鄉感慨萬千,他問了一些部隊上打仗的事,然後嘆息道:“我也有個兒子,很早就去當紅軍了,已經18年沒有回來了!”
王扶之一聽,還寬慰了老人幾句。熱心的他,還多詢問了老人幾句,他想回部隊後,幫老人打聽打聽,看看能不能找到他的兒子。當老人説出,自己的兒子12歲就有1米6高,12歲時就去當兵了的消息時,王扶之猶如五雷轟頂:難道老人説的人,是自己?但他又不好直接詢問。正好此時,驢車已經來到了他從小生活的村莊,老人一看,這個當兵的怎麼還跟着自己?於是問道:“你是要去哪裏?”王扶之回道:“這是我家,我就到這裏,我叫王扶之。”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老人一聽,王扶之不是我兒子嗎?他仔細端詳着王扶之的臉,終於在他臉上,依稀看到了自己兒子當年的影子,老人激動得泣不成聲,自己日思夜想的兒子,站在自己面前,自己卻不認識!王扶之也是感慨萬千,他沒有想到,眼前這個長相異常蒼老的老人,竟真的是自己的父親,自己居然沒有認出來,真是不孝!
其實這也不怪他們父子相逢不相識,王扶之少小離家,經過這麼多年,音容相貌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他的父親,一個人生活,要幹繁重的農活,受了許多苦,看上去比同齡人要蒼老許多,難怪王扶之沒有認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2 字。

轉載請註明: 師長回鄉探親,途中和車伕聊了一路,到家才發現他是自己的父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