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直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台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你覺得青少年犯罪者當中最多的人都有什麼特徵,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一個從小就不學習,懶得翻書,老師家長教育不聽,只知道打遊戲的“不良少年”形象。這種通過“青少年犯罪”這一個特點推斷出這個人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的過程在心理學上叫做“心理側寫”。
當語言暴力發生在家庭當中時,卻經常會被“教育孩子”所包含,而實際上只要發生語言暴力,不管是在家庭當中還是在其他情況下,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傷害。尤其是對於年齡小,對父母依賴性強的孩子來説,父母對於他們的語言暴力是一種無法躲避又無法承受的苦難。
有研究結果表明:在從小經受家長語言暴力的孩子當中,有30%的孩子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況;有20%的孩子會變得暴力;50%的孩子會變得性格冷酷。這些對於一個孩子來講,無疑都是可能帶孩子走入歧途的重大性格缺陷。
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暴力首先會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年齡尚小,性格尚在塑造階段的孩子來説,這一階段他們受到的外界教育是什麼樣的就會長出什麼樣的性格。長期遭受批評打擊和語言謾罵會讓孩子非常相信家長所説的“你不行”,“你不對”,在這種長期的否定當中孩子的自信心是無法建立的,性格自卑懦弱也是顯而易見的。
所謂“討好型人格”就是指一個人做事的時候過分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視他人意見超過事情本身和自身感受。而長期遭受家長語言暴力的孩子恰恰很容易養成這種性格:
家長是孩子唯一的支柱,既應該是孩子物質生存的基礎,也應該是孩子精神生活的港灣。但如果這唯一的港灣也變得充滿了唇槍舌劍,那孩子在精神上就完全沒有了依靠,但卻由於物質的限制無法脱離這種暴力,孩子的內心就會在一種無法解脱的痛苦中長久的煎熬着,產生“主動終結”的自毀傾向也就不奇怪了。
家長們往往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十分重視,認為能力優秀的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打拼出一條出路。但能力只是一時勝利的基礎,能真正幫助孩子長久的獲得勝利的,應該是孩子自身的性格、情商等基礎能力的優秀。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