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兩場考試引發的權力鬥爭
觀古今看世界
近日,仝卓在網絡直播時自曝高考舞弊,把往屆生改為應屆生的事件引發全民熱議,有關部門也介入了調查。對中國人來説,高考是人生中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仝卓舞弊的行為破壞了教育公平的原則,性質十分惡劣,網民對此憤慨是理所當然。
有道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中國人重視考試的心理情結古已有之。從西周時期的“世卿世祿制”,到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的“科舉制”,中國人從沒有考試製度,到考試製度完善,期間經歷了五千年的漫長歲月,參加考試也由少數人的權力變成了多數人的權力。然而,教育公平的問題卻一直未能得到解決,究其根源,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官職制度融為一體,學習知識是為了官場晉升,其政治屬性太強,於是,這就導致政治因素經常干擾正常的考試,給考試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科舉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教育和官場的局面,為平民百姓進入仕途提供了機會,不過,唐朝是科舉制度發展史上的起始階段,世家大族對社會的影響力還沒有完全消失,加之唐朝的科舉名額少,各方勢力對有限名額的爭奪十分激烈,這就為朋黨鬥爭提供了天然條件,牛李黨爭便是這樣的產物。
討論牛李黨爭的起因,離不開兩場科舉考試。第一場科舉考試發生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這年四月,唐憲宗開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以户部侍郎楊於陵、吏部員外郎韋貫之等為考策官。在眾多考生中,伊闕尉牛僧孺、陸渾尉皇甫湜、前進士李宗閔脱穎而出,他們無所迴避,指陳時政之失,得到了韋貫之的讚許,因此被韋貫之署為上第。隨後,唐憲宗讓翰林學士裴垍和王涯覆策,核實本次考試是否屬實,裴垍和王涯經過複查後,均表示認同。緊接着,唐憲宗讓有司優先安排牛僧孺等三人。
這時,宰相李吉甫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對牛僧孺等三人直言自己的不足大為光火,哭着向唐憲宗表達自己的不滿後,認為皇甫湜是王涯的外甥,王涯卻在覆策前不提前説明,有包庇親屬的嫌疑;裴垍附從王涯,有結黨營私的嫌疑。於是,一次普通的考試經過李吉甫的抱怨後,成了大臣結黨作弊的結果。科場作弊的性質嚴重,唐憲宗不敢怠慢,隨即把兩位考策官楊於陵、韋貫之和兩位覆策官王涯、裴垍全部貶官,牛僧孺等三人光明的前程亦隨之消失。
轉眼13年過去了,來到了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此時,宰相李吉甫已經去世,牛僧孺和李宗閔的仕途也大有起色。這年四月,又一場決定很多人仕途的科舉考試開始了。唐穆宗以右補闕楊汝士、禮部侍郎錢徽為考策官。考試開始前,前宰相段文昌、翰林學士李紳等紛紛向錢徽打招呼,希望錢徽能安排自己的人中進士。
等榜單出來後,段文昌和李紳大失所望:他們推薦的人居然沒有一箇中進士的。中進士的人有:鄭朗——諫議大夫鄭覃的弟弟;裴譔——前宰相裴度的兒子;蘇巢——李宗閔的女婿;楊殷士——楊汝士的弟弟。段文昌和李紳憤慨不已,於是,段文昌出面,向唐穆宗告發這次考試不公平,所錄取的進士沒一個真才實學,全是靠關係中進士的。唐穆宗向自己寵信的三位翰林學士李德裕、李紳、元稹詢問事情是否屬實,李德裕等三人異口同聲,全部支持段文昌,隨後,唐穆宗讓中書舍人王起和白居易覆策,結果證明段文昌所言確實屬實。於是,唐穆宗把錢徽、李宗閔、楊汝士全部貶官,作為懲罰。
這兩場考試涉及的人員很多,令人眼花繚亂,李宗閔是唯一一個兩次受到牽連的人物,元和三年那場考試,他遭到李吉甫的反對,長慶元年那場考試,他又遭到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的反對。從此,李宗閔和李德裕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兩人各自拉攏黨羽,展開了數十年如一日的政治鬥爭。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