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杭州街頭隨處可見各類線上教育品牌廣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6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強化校外培訓機構市場監管。在5月初對作業幫、猿輔導兩家機構開展檢查的基礎上,市場監管部門對新東方、學而思、精鋭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等13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重點檢查。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為,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分別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
此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虛構教師資質、誇大培訓效果、誇大機構實力、編造用户評價、虛構原有價格等問題凸顯。市場監管部門將檢查查辦案件的特點概括為三個關鍵詞:“虛構、誇大、誘導”。
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強調,要全面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藉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要完善相關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
原價幾百元甚至幾千元的課程實際售價僅為1元,校外培訓機構的“優惠折價”看似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實則誘導大批家長去買單
去年以來,在線教育領域一度上演廣告大戰。在教育主管部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協同治理下,該領域過度營銷現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從街頭樓宇到微信抖音,雖然在線教育企業廣告減少,但虛假宣傳現象時有發生。
5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作業幫、猿輔導虛假宣傳、誘騙消費者下單等問題。經查,作業幫在其官網謊稱“與聯合國合作”、虛構教師任教經歷、引用不真實用户評價。猿輔導在其網站謊稱“班主任1對1同步輔導”“微信1對1輔導”“您的4名好友已搶購成功……點我搶報”、虛構教師任教經歷等不實內容。
此外,作業幫在其APP等平台銷售課程時,分別標示“¥1899¥2399限時折扣”“價格3280元,參考到手價2580元”等內容。猿輔導在其官網等銷售課程時,分別標示“¥399¥9”“價格¥4000.00親子節價¥2099.00”等內容。經核實,相關課程均未以標示的劃線價進行過交易,構成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交易的行為。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對作業幫和猿輔導處以警告和250萬元頂格罰款。
據市場監管部門透露,有些課程原價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但實際售價僅為1元,所謂的劃線價並非真實、有依據。這些“優惠折價”看似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實惠,實際上是通過劃線價和實際售價間的巨大利差,誘導大批家長去買單。
“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較為明顯的同質化競爭,為拓展客户、留住生源,不少培訓機構採用誇大營銷、製造和販賣焦慮等方式,引誘迫使家長購買培訓服務。虛假廣告氾濫,製造和販賣焦慮等情況屢禁不止。”廣東省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方樹生説。
虛假廣告氾濫,也折射出教育培訓廣告管理機制的不完善。目前,廣告法關於教育培訓廣告的限制,主要是限制培訓機構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者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性承諾。“對於教育培訓領域一些關鍵信息的宣傳,例如師資作假、入學捆綁等不良行為,目前主要是依靠部門文件進行管理,在法律層面未做針對性的限制,不少培訓機構心存僥倖、打擦邊球。”方樹生説。
在線教育成為用户投訴重災區,退費問題引發的投訴達八成
“購買的課程越多,優惠幅度就越大”雖然國家要求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但一些機構仍通過打折、返現等方式,誘使家長超期交費。例如,在銷售課程時,以更優惠的價格,推薦家長“寒春聯報”或“暑秋聯報”,並預收學費。
一旦完成付款,若是對課程或老師不滿意,想要退款,則阻礙重重。“收費時按優惠價,扣費時按原價甚至更高價,退款流程十分繁瑣,合同裏還藏有服務費、違約金等,讓人防不勝防。”一位家長吐槽説。
“付費前啥都行,付費後啥都難”,這是許多消費者的感受。《2020年度在線教育電商消費投訴數據與典型案例報告》顯示,退款問題、霸王條款、虛假宣傳是消費投訴的主要問題,其中退款問題佔全年投訴總量的一半以上。有調查發現,在線教育成用户投訴重災區,其中退費問題引發的投訴達八成。
據廣東省政府教育督導室工作人員張志立介紹,不少學員和家長出於實惠考慮,忽略了消費領域存在的風險,防範意識不足,往往簽訂不利於維護自身權益的合同或協議,購買之前未認真查看合同條款,購買之後未索要發票單據,出現問題後大大增加了維權難度,退費難維權難問題突出。
為此,網上甚至興起“代退費”服務。有消費者稱,自己去年在某機構報了專升本課程,上了幾節課後申請退款,平台方卻一拖再拖,他最後花了600元找人“代退”,這才退回剩餘費用。記者調查發現,“代退費”包括半托退費和全託退費。半托模式適合能接2到4次電話的,你接到對方電話時要説什麼、做什麼,“代退費”人員都會教你;全託模式只需等着就行。
部分培訓機構不能正確認識學費預收款屬於債務而非利潤,片面擴張埋下財務隱患。一些機構為了佔領行業主導權,惡意降低收費以賠錢模式運營,擠垮中小機構造成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同時,自身也面臨經營風險。一旦融資跟不上,資金鍊斷裂,企業可能迅速倒閉,造成羣眾預收費無法退回,如近期非正常停業的學霸君、優勝教育等。
近日,中央深改委要求“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門發佈《北京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機構預收學員學費的,須採用銀行存管模式開展資金監管”“存管資金撥付須與授課進度同步、同比例”等。
在線教育企業在資本裹挾下通過燒錢獲客、大肆營銷佔領市場,用商業發展模式做教育違背了教育的基本邏輯
當前,校外培訓機構普遍通過融資進行資本運營。數據顯示,2016至2020年,國內在線教育行業融資總額分別為174億元、227億元、474億元、349億元和1034億元,其中2020年增長規模接近過去4年增長總和。
線上培訓不同於線下培訓或公立學校,其經營主體多為企業,“上市”為企業生命週期中的必然歷程。目前新東方、好未來、達內、51talk等多家企業均已在美國、新加坡等地上市。去年以來,猿輔導、作業幫、火花思維等傳出擬上市消息。日前,掌門教育遞交赴美上市招股説明書,計劃在紐交所上市。
資本的力量助推在線教育迅速做大,而在線教育企業在獲得鉅額融資的同時,也會承受來自資本的業績壓力。
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黃明東注意到,國內互聯網領域的打法基本都是高投入、高效率,資本也希望在線教育領域照搬這一模式。資本裹挾下,在線教育企業往往採取激進式發展模式,一方面通過砸錢,包括營銷轟炸、低價課等方式“病毒式獲客”,另一方面大量高薪招聘在線教師隊伍,從而匹配其發展需求。
資本助推之下,在線教育行業暴露出“發展的焦慮”:有的機構為了謀取更多利潤,不惜採取各種與教育不相稱的營銷手段,片面誇大師資力量和培訓效果,吸引學生和家長報名,不少企業員工承擔着繁重的獲客績效考核,甚至連老師也不例外;有的機構低價銷售教育培訓服務後,又通過降低服務標準、更換教師等手段降低經營成本;有的機構甚至收取大量學費後突然關門跑路,導致眾多消費者退費無門。
“互聯網領域的商業發展模式,就是不斷燒錢買量獲客,用互聯網的打法做教育,違背了教育的基本邏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指出,必須尊重教育長週期、慢投入的規律,踐行塑造人、教育人的本質,將更多投入傾注到師資力量、課程設計、平台口碑及教學環境與設備體驗這些可以產生戰略雙贏的核心競爭力上來,而不是將在線教育當成一門只是撈快錢的生意。
全國層面尚沒有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專門法律法規,必須完善相關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
近年來,在線教育行業呈井噴式發展,培訓教育範圍廣、類型多、體量大、情況複雜,管理面臨多重挑戰。特別是,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在法律法規上還存在一系列有待改進的地方。
在線教育是新興產業,在線教育監管是全新課題。目前,全國層面沒有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專門法律法規,有關校外培訓的法條零散見於《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在校外培訓的範圍界定、監管機制、法律責任等方面缺乏明確規定。現有的部門規章《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是1998年制定的,已無法滿足教育領域尤其是校外培訓機構執法和處罰的需要,亟待修訂。
劉林指出,當前從整體上看,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缺乏明確的法律規範。一是《民辦教育促進法》中並沒有針對培訓教育的專項條款,導致培訓機構法律身份模糊。二是執法主體的多元化加大了治理協調難度。當前行政法、民法商法、經濟法等進入教育領域,教育治理的法律環境複雜,教育培訓的管理主體包括工商、税務、民政、金融等多個部門,部門之間管理範圍分工不明職責不清,增加了協調一致依法治教的難度,影響教育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三是針對不同屬性的培訓教育機構,相關法律規範不統一。
目前,全國互聯網教育用户已超過4.2億户,佔全國網民四成以上,在線教育及其關聯產業市場規模已達五千億以上。“在線教育作為朝陽產業,存在巨大發展潛力,其發展態勢對我國教育改革創新、數字經濟發展、居民消費、就業等方面都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教育培訓的規定過於籠統和原則,不能滿足現實需要。”黃明東認為,必須從國家法律層面,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定義、範圍、審批權限、管理機制、法律責任等予以明確,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
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壓實監督管理主體責任,推進校外培訓機構規範管理
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校外線上培訓管理工作,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圍繞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實施備案審查制度、嚴控超標超前培訓、規範收費退費行為、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開展網絡環境治理等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一步,教育部“雙減”專項工作辦公室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系統治理、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深入落實《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一是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規範作業管理,提高作業設計水平,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的總量;二是進一步增強課後服務供給,保障課後服務時間,進一步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滿足人民羣眾和學生的需要;三是進一步加大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力度,從嚴審批培訓機構,強化培訓內容監管,創新收費管理方式,規範培訓行為,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切實維護廣大家長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認真履行派駐監督職責,督促教育部黨組積極推進校外培訓機構規範管理。一是督促加強工作部署,制定2021年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要點,對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作出工作部署;二是督促嚴肅查處違規問題,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督促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地方的指導和檢查,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藉機斂財、虛假宣傳等問題的機構進行嚴肅查處;三是推動強化源頭治理,督促教育部強化標本兼治、內外同治,把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與深化教育改革結合起來,統籌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五項管理”。
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將持續加強政治監督,督促教育部黨組深入落實《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進一步壓實監督管理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對違規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進一步加強長效機制建設,依法規範教學培訓秩序,不斷增強人民羣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業界人士指出,目前校外培訓治理在制度設計上還不盡完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具有艱鉅性複雜性系統性,遠遠超出教育行政部門甚至是幾個部門簡單聯合治理的能力範圍。
“目前在線教育在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着主責部門不明、系統規劃不夠、支持手段不多、監管力度不足等現實問題。”方樹生稱,必須在釐清政府職責邊界基礎上,及時明確發改、教育、網信、工信、市場監管、文化、人力社保、未成年保護等部門關於在線教育監管的職責分工,構建權責清晰、部門協同、應管儘管的監管體系。同時支持組建在線教育行業協會組織,通過信用積分、星級評定、行業“黑名單”曝光、行業禁入、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強化行業自律,淨化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