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屈原簡介 屈原為什麼投江自殺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經典

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屈原簡介,屈原為什麼投江自殺。屈原在我國絕對算是一大名人,小到三歲毛童,上至耄耋老人,無一不曉他,畢竟我國還特別設立了一個節日——端午節來紀念他。

屈原戲劇照

屈原出身並不普通困苦,相反他還是個貴族。關於屈原的這個姓氏也有個説法,話説屈原原本的家族姓氏是羋,同楚王一樣,但是後來被改為熊。屈原的祖輩早先一路遷徙到南方楚地,之後因為立功,在周朝被封上了楚地。後再春秋初期,又被封在了楚地一名為“屈”的地方,所以後代便以“屈”為姓氏。而在出國時期,屈氏家族是楚國三大姓家族之一,可見屈原那會兒的日子過得是相當滋潤啊。

但是上天總是公平的,讓你擁有這絕好的家世背景,肯定會在別處給你設置一點障礙。屈原一心想報效祖國,為當朝立功,卻也做了不少為國為民的時事。但是自古朝廷的權力鬥爭相當激烈,且能容得下這樣的人,所以屈原在當朝為官之時,一直受到其他團體的排擠,並且還不受帝王待見,並且被流放。這也真是件夠鬱悶的一件事兒。

當然,屈原同時也是一名浪漫的詩人。一般來説,真正的文人要是去當官,不得志的居多,但是留下佳作的倒是很多。他將自己一生的抱負和不滿都寄託在詩中,即使是在流放的時候,有漁夫曾經勸過他人生在世何必一直端着,活得輕鬆點兒不好嗎?但是屈平骨子裏的那份文人之氣堅決不允許自己向世間妥協,這也是導致他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選擇投江的原因之一。

也因他這份氣節,後人便選在他投江的這天,定端午節來紀念他。

屈原的詩有什麼特點

楚國詩人屈原,出生於貴族世家,早期得到楚懷王信任賞識,頗有抱負,在楚國政務上有不錯的業績,一直主張連結盟國對抗秦國。楚懷王去世之後,屈原被小人陷害,楚王蒙蔽心智誤信小人竟然下令把屈原流放到了偏遠地區。

屈原畫像

屈原曾是一個政治家,憂國憂民,心懷天下,因為不得志,心裏苦悶煩多,他的詩大多具有激烈的感情。代表作是《離騷》,《離騷》是詩歌海洋裏最閃亮的寶石,後人多為歌頌。《離騷》是歷史上篇幅最長的詩歌。屈原在這首詩裏突破舊時傳統,創新出了楚辭的體裁格式,較之以前,詩歌詞句形式更加自由。

《離騷》有兩千多字,三百多句詩句,分為前後兩部份。前部分主要敍述的個人出生,經歷,和理想抱負,後半部借虛擬的神話人物抒發情感。總體來説,飽含了屈原激烈而豐富的情感。抒發了對祖國的忠貞,強烈抨擊黑暗腐敗勢力,以及落魄不得志的憂愁。

《天問》的素材是當時的神話和各種奇幻故事,詩歌展現了屈原個人對歷史和自然的思考和看法。《九歌》渲染的是對美的追求,烘托濃厚的音樂氛圍,糅合了有大量的生活場景在其中,其中的一首愛情詩表達了對女子熾烈的愛慕之情,讀來非常打動人心。

屈原的詩歌識別度非常高,後人多喜愛引用他詩裏的名言名句。詩歌用詞華麗優美,語境高遠,思想奇特豐富,讀過其詩歌的人不得不由衷讚歎。

屈原的故事

屈原年青時候就投身國家,為國效力。楚懷王也十分賞識他。他提出的六國縱橫抵抗強國策略深得懷王認可。屈原從六國開始身負重任一個一個去遊説聯結,最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偉大的外交聯盟使六國齊聚齊心。

屈原圖片

然而秦國對六國聯盟的忌憚和楚國國內小人的迫害,致使屈原離明君治國越來越遠。

首先是太子蘭的嫉恨,屈原的大展身手,擋了太子蘭的權力之路,又奪去了他的風頭。人們説樹大招風。但凡聰慧之人,謀權化策都會有一些小人之心,圓滑處世才能得以在國家權力機器中保存性命。屈原顯然更像君子詩人,一位才華灼灼有着雄韜偉略的夢想家,他一直像高空中的飄逸才子而非在權力傾軋的混泥中。楚懷王就是他的支柱。然而能得到君王信任是幸運的,而被君主猜疑卻是常態。

太子蘭,寵妃鄭袖,加上秦國張儀,他們聯合,屈原被打垮已是形勢所趨。首先是內部太子蘭等多次用小人之計挑撥,打破懷王和屈原之間的信任,其次是外部張儀用厚重禮物作誘餌讓楚懷王枕邊人教唆使壞,而屈原卻並沒有這些小人之術,還是一如既往的在楚懷王面前大談聯盟,楚懷王沒有聽進屈原的勸告和堅持,因為利益貪婪矇蔽了他的心智。屈原最終被小人弄臣們驅趕出楚國國都,遠離政權。

所謂木過剛則易折,人過直則易損,就是這個道理。屈原的忠貞愛國感人至深,得知楚懷王病死秦國更是傷痛難當。他把畢生感情和理想都融合在了詩篇裏,創作出了激盪人心的詩歌辭賦,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他深愛的楚國即將滅亡之際,他選擇了捨棄性命與祖國同葬。


 

屈原天問

屈原有兩篇出名的長詩《離騷》和《天問》。《天問》在寫作和思考上的奇特卻要勝過前者很多。《天問》顧名思義就是問天,這裏的天不僅僅包含了天空和上蒼,還指大地和世上的一切事物。但因天是尊貴的,古人又有崇拜天地的心理,所以雖然是像天發問,但是因為某種情結不能寫成“問天”。

屈原畫像

屈原被懷王流放以後,心中的煩苦無人能替他來排解。因而寫了這篇上等佳作。

《天問》的奇特在於寫作的構思上,他問的不是生活瑣事,兒女情長或前途命運。問的是上古傳説裏的未解之謎中的一些讓人費解的奇怪的事,主要分為兩類事:第一類問的是和自然界相關的問題。比如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白天有太陽的時候天就是亮的,晚上出現月亮的時候天就黑了?這世界的本來面目究竟是什麼樣的?諸如此類的和天文地理相關的問題屈原還問了很多。

第二類問的則是和傳説相關的一些問題,詩人通過問和民間傳説相關的問題來藉此抒發自己的感情。尤其是針對鯀禹的傳説上,詩人認為他的死不是因為像儒家説的那樣因為治水失敗而死,而是因為被帝王懷疑和猜忌而死,其實詩人在心底未必真的不認同儒家的説法,而是想借此表達自己現在的境遇和對政治的失望。

古代文人在政治上遇挫後,往往會在寫作或是文化文學方面有更高的造詣。正所謂“此事古難全”,而失去的不一定就是糟糕的,也許會為你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通道。

屈原九歌

九歌是優秀詩人屈原的一首經典詩歌,這首詩想象力肆意狂放,用詞華彩瑰麗,讀起來朗朗上口,蕩氣迴腸,是戰國時期詩歌的典型代表作。

九歌舞台照

屈原和李白堪稱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的雙絕,和李白的豪放灑脱不同,屈原的詩歌裏有時會多一些悲愴,多一些憐憫,多一些優柔的情思。

——九歌就是這樣。詩歌講述了一位多情惆悵的女鬼在山之巔默默等待的故事。女鬼穿着漂亮精緻的衣裳,上面點綴着朵朵鮮花,山間的微風吹來,衣袖飄飄,芳香迷人;女鬼還畫着迷人的妝容,嬌豔欲滴,像是剛被露水打過的花瓣一樣。她從幽暗神秘的竹林深處而來,來到這座高高的山崗上面。

山崗下面過客很多,山鬼耐心的端詳着每一個人,等了很久還是沒等到自己的心上人。是不是自己來晚了?她恨自己走的太慢,她恨這山路太過陡峭崎嶇。她滿腔是恨,寂寞又淒涼的站在那,孤苦伶仃,行單影只。風吹動天邊的一片片白雲,連白雲都是成雙成對地簇擁在一起。

白雲變成了烏雲,山風越來越大,馬上就要下雨了,還是沒看到心上人的身影。烏雲越來越密,天地間一片漆黑。勁風吹的樹葉嘩嘩直響,吹散了女鬼漂亮的妝容,冷得她瑟瑟發抖。她多麼希望心上人此刻就出現,給她一個寬廣的肩膀,為她遮風避雨,驅寒取暖。

大雨傾盆而至,夾雜着電閃雷鳴,天地間一面灰濛,還是沒有心上人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