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怎麼死的
張之洞是病死的,病逝於1909年,享年72歲。張之洞是晚清名臣,特別注重教育和治安,張之洞創辦了首個幼兒園,還創辦了其他的一些教育機構,不僅如此,還修建了鐵路,鋼鐵廠,棉紡廠,煤礦等多個工業機構。張之洞對於中國的工業發展有着很大的貢獻。
張之洞屍體
到了清朝後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勢力越來越強大,1905年,五大臣考察各國憲政,一年後就宣佈預備立憲。張之洞是極力反對,因為清廷希望通過管制改革來加強自己的皇權統治,從而削弱敵方勢力。1908年,末代皇帝溥儀繼位,醇親王被封為攝政王,此後滿族的權貴開始集權,紛紛排斥漢官,其中袁世凱就是被排擠的一大目標,甚至於密謀謀殺袁世凱,但是被張之洞所反對。
1909年,清廷以袁世凱生病為由讓其回到河南養病,同年6月,張之洞生病。在死前,攝政王等人均來看望張之洞,張之洞在死前仍然放不下天下,心繫百姓,多次叮囑攝政王等人。當聽到一句”不怕,有兵在”後徹底失望,此後再也沒有提有關國計民生的話題及計謀,就這樣,張之洞去世了,享年72歲。
“國運盡矣”張之洞再也無能為力,這是他死前的最後一個想法,雖然病重,但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整個國家的命運讓其太過於失望了,他感嘆國要亡,運已盡了,與其説是病死還不如説其是抑鬱而死。
張之洞孫女
張之洞的孫女名叫張厚粲,嫡孫女張厚粲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張厚粲於1927年出生在河北南皮,從她出生的那一刻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爺爺,她的父親是張仁蠡,也就是張之洞的第十三個兒子,張仁蠡曾經當過天津市市長。
張之洞孫女張厚粲照片(中)
張厚粲是一位心理學家,1948年從輔仁大學的心理系畢業,畢業後她選擇繼續留校任教,現在是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在北京師範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校務委員,不僅如此還兼國務院參事,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等多個重要職務。
張厚粲從開始接觸心理學開始就一直在這個領域紮根深究,從事心理學工作長達50多年,不僅從事這方面的教學工作,還研究心理學,研究人類認知,心理測量等多個領域。
張厚粲是一個極富開拓精神的人,1982年,將心理學成功的引入中國,並且在“漢字識別”、“認知方式”等多個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為心理學奠基人。
不僅如此,張厚粲還主編了《心理與教育統計學》這本教材,首次開設了“心理測量”這門課程,基於這個理論更是進行了多項編制工作。張厚粲在心理學的貢獻上得到了行業人士的高度讚揚。張厚粲也用其努力為教育改革付出着努力着。
張厚粲秉着治學嚴謹之態度,教學採用深入淺出等教育理念,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心理學人才,其名字被載入世界名人錄中。
張之洞名言
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字孝達,號香濤,晚年其自號抱冰。張之洞自幼聰慧,後天良好的教育模式讓其才華橫溢,5歲時候入學,在13歲之前就學完了四書五經等在內的多本儒家經典書籍,不僅如此還學習了史學、文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還自學了各種兵學名著,如《孫子兵法》、《六韜》等書籍,所以張之洞是一個滿腹經綸,博覽羣書之人。
張之洞雕像
張之洞做人做事都有其原則,其所説的話都是名言,那麼張之洞的名言有哪些呢?
名言一:振興教育,必先廣儲師範,師資不敷,學校何以興盛。
如果要做好教育,振興教育,師資力量是一大要素,所以第一步一定要擴大師範儲備,師資力量不足夠,怎麼能讓一個學校興盛起來。
點評:這是張之洞對於教育的理解,如果要搞好教育,那麼就要擴辦學校,老師決定性的因素,就像國家,有家才有國,一樣的道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張之洞對於教育的深刻理解。
名言二: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
要讀好書是有要領的,如果不去鑽研這個要領,就算讀一輩子也是沒有收穫的。
點評:張之洞認為讀書要抓住其要領,切忌死記硬背,這樣的話事倍功半,勞而無功。
名言三:駕馭人才之道,患其無慾,苟有所欲,便有可用。
如何駕馭一個人才,這是沒有答案的,就是怕自己沒想法,如果自己心裏有想法了,那麼肯定會有用到之處。
點評:這是張之洞談用人之道,對於領導者的啓示之大。
張之洞墓
張之洞墓的地址在雙廟村北約500米處。説起張之洞墓可謂是一波三折,經過四次葬禮終於入土為安,張之洞死後可謂是“死不瞑目”。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屍體也被拖出棺材外曝屍荒野數日。
張之洞墓全景
1909年,張之洞去世,耗時一年多的準備將其安葬在張氏祖墳中(河北南皮縣雙廟村),張氏祖墳佔地上千畝,共葬着48支墳塋,張家聲望頗高,先後為官人數有數十人之多,這種名門望族的大家族其祖墳也是非常氣派的。
張之洞墓是一個合葬墓,與其一起合葬還有他的三位夫人,這三位夫人去世的比較早。張之洞墓位於墓園的東北角,佔地面積達百畝。張之洞墓封土高達3米,底部寬達7米,遠遠望去整個墳丘就如一座土山,墓前立着四通大墓碑(一通是紀念碑,兩通是神道碑,勝於一通遺愛碑)。張之洞墓與他的父親墓,堂兄墓是連在一起的,四周松牆,裏面是鬱鬱葱葱的柳樹,遮天蔽日。張之洞墓受到後人的保護,一直沒有被盜墓賊所破壞。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張之洞墓被列為搗毀對象,那天,一羣紅衞兵和造反派來到張之墓前,砸毀了墓碑,砸開了棺材,將張之洞的遺體拖出棺材之外,在其墓地發現的陪葬物品均被縣財政局收走,其屍體則被任其堆在野外數日,風吹雨打。
後來這段時期過去,又開始重找張之洞遺體,幫其建公園,建紀念館但是都因為資金原因擱置,直到2007年才正式着手尋找張之洞的遺體併為其主持了安葬儀式,就葬在張之洞墓的原墓地址上。
張之洞博物館
張之洞博物館坐落在漢陽鐵廠之上,是在其舊址上樹立建造的一所博物館,所以又稱之為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張之洞博物館位於武漢漢陽月湖堤畔,佔地面積達700平方米,是一所仿歐式的二層建築物。
張之洞博物館外觀
張之洞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曾大力發展重工業,為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張之洞博物館是由武鋼漢陽鋼廠創辦的,以弘揚中國的優秀歷史文化,這個博物館是一個主題館,其主題就是張之洞與漢陽造。2005年起,張之洞博物館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後人學習的絕佳地方。
説起張之洞不得不提起漢陽鐵廠,説起漢陽鐵廠不得不提起張之洞,這兩人就是這樣相輔相成,在清末年間,張之洞任職湖廣總督,在他的提議下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鋼鐵聯合企業,就是現在的漢陽鐵廠。漢陽鐵廠是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與母體,因而被視為中國覺醒的見證人。
張之洞博物館中收藏着大量的珍貴照片與珍貴實物,更有張之洞個人遺物展出,其中還展示了一段鋼軌,這段鋼軌長二米,造於民國三年,現今保存完好,實為一個珍品。不僅如此,還有漢陽鐵廠早期生產的槽鋼,元鋼,角鋼,磚瓦等各種產品。
在張之洞博物館展出的實物均是存世量很少的珍藏品,不僅有漢陽鐵廠的產物,更有張之洞的個人作品,如其書法作品,編纂的《江漢炳靈集》等,這對研究張之洞及漢陽鐵廠有着很高的研究價值。
張之洞博物館通過實物,照片,圖像等多種方式全面還原了一個張之洞。
張之洞與李鴻章
張之洞是晚清名稱,洋務派的代表人物,為教育業和重工業做出傑出的貢獻。李鴻章也是晚清重臣,洋務派的其中一號大boss。兩人同時入選晚清“四大名臣”。這兩人關係如何呢?期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張之洞與李鴻章照片
張之洞在政壇上的發跡要晚於李鴻章,兩人雖同為慈禧工作且重用,但是兩人在政見及思想上不一致,曾多有爭執,但是從兩人的私交來看兩人既不是同黨也不是政敵;但從兩人對興辦洋務這一層,這兩人是屬於同一戰線的。李鴻章是洋務派的領頭羊,張之洞是洋務殿軍。從外交方面來看,李鴻章是中法之戰,中日甲午戰中主各,張之洞則主戰。
從各個角度收到的信息都是兩人關係不融洽,兩人可以算的上是死對頭。洋務運動前,張之洞負責守內陸,李鴻章主要海防。從朝廷的角度更偏向於李鴻章,到後期出面簽約都是李鴻章出面的。後來洋務運動上,張之洞負責重工業,李鴻章負責北洋艦隊。兩人功勞不相上下,地位不相上下,但是李鴻章更深得朝廷的心。
但是張之洞有着一顆包容之心,張之洞先前任兩廣總督,後來被調為湖廣總督,這個兩廣總督之職就由李瀚章接替(李鴻章的哥哥)。在交接工作的時候,發現省庫有着200多萬兩的盈餘銀子,而張之洞則慷慨的讓李瀚章用,這讓他很是意外,此後不論是他還是他的弟弟李鴻章都對張之洞有所改觀,李瀚章還幫助張之洞度過了一次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