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名將程不識,一生未嘗一敗,為何名聲不顯

殘羹不肯乞人餘,落佩何由與世疏。使氣安知程不識,慕名真愛藺相如。
在衞青和霍去病橫空出世前,西漢抵抗匈奴名氣最大的將領當數飛將軍李廣了,得益於自身鮮明的性格特點和史學家的偏愛,李廣的名聲十分聞達,以致於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典故和記載。

西漢名將程不識,一生未嘗一敗,為何名聲不顯
在同一時期,還有另一位名將程不識,堪稱和李廣並駕齊驅。他一路從戍邊做起,最終憑藉傑出的才能和卓越的戰功,被武帝招入中央,擔任禁衞軍統領,其軍事素養和軍中地位可見一斑。
然而,這位傑出的名將即使終生未嘗一敗,他的歷史影響力卻遠遠不如李廣。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朝堂眾臣皆稱李廣名將,程不識提出反對意見
漢武帝執政前,李廣便通過多場戰爭揚名立萬,積累了巨大的名聲,只是因為他在七國之亂中犯下了政治錯誤,所以才無法進入中央。於是到了漢武帝繼位時,朝堂勢力紛紛向他推舉李廣,最終使得李廣和程不識一起成為了禁衞軍的統領:
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衞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衞尉。

西漢名將程不識,一生未嘗一敗,為何名聲不顯
對於這一任命,程不識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對將李廣稱為名將提出了反對意見。
在程不識看來,李廣行軍沒有嚴格的隊列和陣勢,經常圍繞水草駐紮,從表面上看,這類地方便於為馬和人提供給養,然而大型的水草豐美之地往往也是匈奴關注的重點地區,雙方很容易在大戰開始前提前遭遇,如果這種混亂的情況發生,那麼倉促應戰的漢軍很難發揮出自身城防、陣型、裝備的優勢,和個體戰鬥力強的匈奴陷入近身白刃戰,發揮不出自己的長處。

西漢名將程不識,一生未嘗一敗,為何名聲不顯
其次,程不識認為李廣對手下太過寬容,沒有培養嚴格的紀律,就連漢朝經過數十年打造的一些陣營事項,也被他嫌棄過於繁瑣而簡化,看起來這種佈置減輕了士兵的負擔,其實降低了士兵的執行力和整體的凝聚力,當戰爭中出現突發情況時,李广部隊陷入混亂的可能性要高於其他部隊。
不過程不識也提出,雖然李廣治軍存在這兩個巨大的劣勢,但是他能身先士卒,和士兵打成一片,確實也能彌補這兩項劣勢。二、程不識是如何治軍的?
那麼,比起李廣,程不識的治軍之道又是什麼呢?之所以將二者放在一起討論,其實就是因為程不識的治軍方法基本是和李廣反着來的。
程不識是非常嚴謹的將領,這點從日常訓練就能體現出來,他的部隊有嚴格的作戰和作息紀律,各個崗位各司其職,政令層層下達,為各種突發情況預先做出了預案。而且為了保持這種嚴格的紀律性,程不識的訓練強度非常大,令士兵叫苦不迭:
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

西漢名將程不識,一生未嘗一敗,為何名聲不顯
當程不識的部隊面對敵人時,總是保持高度戒備,達到了人不卸甲,馬不下鞍的地步。程不識在戰場上不主動出擊,所以他的部隊編制以步兵為主,重防禦輕進攻,一切裝備和給養全是為此服務的。每當戰事開始時,無論敵人衝鋒還是撤退,勢強還是勢弱,程不識都保持着自己的節奏,既不盲目追擊敵人,也不退縮棄守陣地。無論戰場形勢多麼複雜,士兵都能嚴格遵守軍令。
總而言之,在程不識的隊伍中,沒有人情,沒有義氣,有的只是士兵對大漢的高度忠誠,對軍令的嚴格遵守。比起李廣的以德服人,和士兵打成一片,程不識似乎立志將士兵們培養成毫無感情的戰爭機器,機械刻板地重複他佈置的每一道軍令。三、為何程不識的名聲不顯?
李程二人的治軍之道各有千秋,並且在古代戰爭史中並不罕見,代表了兩種對立的管理手段,我們很難直接評判二人的好壞高低,只能從二人的戰果窺探一二。
李廣之所以讓匈奴人膽寒,緣於他多年多地屢屢擊潰來犯的匈奴,不過他並不拘泥於防守,還經常主動出擊,有時候僅僅攜帶百騎就敢面對匈奴的上千人馬。然而,這也導致了在李廣的戍邊生涯中,也曾經遭遇過不少失敗,像全軍覆沒甚至自己被俘這種事都有發生。
反觀程不識,從來沒有打出過像李廣那般振奮人心的大捷,而是兢兢業業履行戍邊使命,打退了匈奴的每一次進攻,多年來未嘗一敗,得到了不敗將軍的美譽,以致於後來匈奴知道面對的是程不識時,往往失去了進攻的慾望,直接退軍,這種情況在孫子兵法中有極為貼切的評價: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使敵之必可勝。

西漢名將程不識,一生未嘗一敗,為何名聲不顯
從這點上來對比,似乎程不識的勝率更高,戰果更好,理應得到高於李廣的評價和聲望。然而,由於李廣作戰充滿激情,雖然不是大勝就是大敗,但是卻因為過程更驚心動魄、一波三折而能引發國內的熱烈討論,激發人們對他的關注度,尤其是他經常追擊敵軍,以少戰多,更符合國人推崇英雄的心理。
相比之下,程不識波瀾不驚、一潭死水的防守模式,縱使經過數次戰爭也不能發生改變,很難起到廣泛的宣傳作用,自然被社會主流話語權所厭惡,所以其名聲不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西漢名將程不識,一生未嘗一敗,為何名聲不顯
對於絕大多數人,尤其是離朝堂之事較遠的普通百姓來説,李廣生動翔實的戰鬥經歷更提振士氣,極大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國家凝聚力,可是對於廟堂之高上的統治者來説,程不識才是最符合其心意的第一選擇。
要知道統治者們因為自身的見識和經歷,能夠冷靜客觀地看待得失,不苛求每一戰必勝,而是需要利用戰爭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由於戰爭具有不確定性,所以統治者是有決心和底氣接受失敗帶來的打擊的,換句話説,大勝固然振奮人心,然而儘量維持不敗、減少損耗以圖長期發展才是上策。從這點上看,漢武帝時期李廣屢次爭取先鋒未果,也並非沒有道理。
注:
本文關於程不識與李廣的相關評述,參考史料《史記·七十列傳·李將軍列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6 字。

轉載請註明: 西漢名將程不識,一生未嘗一敗,為何名聲不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