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傑羅尼莫最後的印第安復仇者,他的名字據説能止住孩子啼哭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經典

眾所周知,如今的美國是一個以白人為主體的多種族的移民國家。所以如今作為美國公民的絕大部分大部分美國人,追根溯源其實並不是美洲的原住民。現在作為美國公民的絕大多數美國人,最早其實都是來自亞非歐地區的移民。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舊大陸的人們源源不斷地湧向美洲這塊充滿着神秘的陸地,去探索去冒險,甚至去掠奪。
這些人的到來,給真正作為這片大陸的原住民的印第安人,帶來了滅頂之災。移民源源不斷地湧入,為原住民們帶來的不是先進文明的洗禮,而是殺戮、病毒與戰爭。幾百年的殖民虐奪,使得原本人數處於絕對優勢的印第安人,在彼此人口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逐漸地變成了美洲大陸上絕對的少數。
當然,印第安人也不是乖乖待宰的羔羊,為了反對來自這些殖民者的侵犯,印第安人與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們進行了艱苦的鬥爭。雙方為了爭奪土地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多次爆發種族大屠殺的流血事件。美國獨立後,這樣的慘劇依然在不斷髮生,但印第安人的抵抗卻不斷衰弱。而今天我們要講到的這個人,就是印第安人最後的抵抗軍首領——傑羅尼莫。
傑羅尼莫本名並不是這個名字,他的本名在梅斯卡萊羅語——奇裏卡瓦語中的意思為:“打哈欠的人”。據説是他的父母在他出生時看他昏昏欲睡的樣子為他取的。而現在這個名字則是來自於西班牙語,是他在襲擊中由墨西哥人給他取的外號。不過,因為他所在的阿帕切印第安人對於真名的看重和隱瞞,所以他自己承認這個外號並以其自稱。
1848年,美墨戰爭結束後,美國人進入了阿帕切族的土地上開始定居,於是雙方開始為了土地爆發了漫長的衝突。因為阿帕切人被趕到了山裏去居住,所以他們無法正常的發展以前的生產,所以只能前往定居的社區掠奪,因為經常會出現手段過激的情況,所以往往會引來墨西哥人或美國人的報復,矛盾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而傑羅尼莫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傑羅尼莫之所以走向武力抵抗殖民者的道路,和大多數印第安人的原因都是一樣的,因為自己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殖民者打破,轉眼之間就從闔家歡樂變成了家破人亡的孤家寡人。他的妻子和母親以及他的三個孩子都在墨西哥人的襲擊中喪生,於是墨西哥人成為他武力反抗的最初的對象,並且持續一生都保持着對他們的憎恨。
傑羅尼莫擁有着出色的野外生存能力,以及對於子彈的高超的利用能力加上冷靜而嚴酷的性格。這位原本“打哈欠的人”成了墨西哥人的夢魘“傑羅尼莫”。他的名聲逐漸在西部打響,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復仇之神,使得當地的白人談之而色變,他的名字據説能止住孩子的啼哭。
但墨西哥人註定不是傑羅尼莫最大的對手,傑羅尼莫真正的一生之敵,其實更為強大的美國。前文我們已經知道,美國在美墨戰爭後就已經獲得了西部的統治權,美國人開始擠佔阿帕切人的生存空間。當西部的淘金熱使得美國人爆發了更為瘋狂的西進運動後,阿帕切人與美國人的矛盾,開始取代墨西哥人與阿帕切人的矛盾,成為阿帕切人的主要矛盾。
相比於只會與阿帕切人兵戎相見的墨西哥,美國對付阿帕切的手段就要狡猾許多,一方面美國對阿帕切人派出軍隊進行圍剿,另一方面則是用1830年制定的《印第安人遷移法案》來對其進行招安,表示會給印第安人劃出保留地,讓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自主管理自身事務。
在這種“大棒加甜棗”的手段下來看,印第安人似乎選擇妥協才是最好的選擇,但美國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吃虧,雖然會給予印第安人保留地,但這些保留地大多數都是土地貧瘠、氣候乾旱的荒漠,根本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而阿帕切人天生喜歡自由移動,但保留地制度卻使得他們只能呆在保留地裏。對於傑羅尼莫所在的阿帕切族來説,不論選那一條路,不是什麼完美的選擇。
所以,阿帕切族也陷入了爭論,分為了兩派,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傑羅尼莫的岳父、當時的酋長科奇斯,他們主張接受招安;另一派就是傑羅尼莫,他主張抵抗到底,表示白人不可信。結果是,阿帕切人先是接受了招安,卻在科奇斯去世後又被美國政府趕出了原本的聚居地。事實證明,傑羅尼莫是正確的,於是他再次走向了反抗美國的道路。
傑羅尼莫雖然人馬遠遠比不過美國政府的軍隊,但他懂得揚長避短,採取遊擊的戰術,當有機會時,就騎馬突襲,當對方增援部隊趕到,又迅速遠遁。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戰術,使得美軍大為頭疼,甚至一些美軍士兵認為傑羅尼莫可以躲避子彈。這種傳説隨着美軍與傑羅尼莫的交戰次數增加反而越演越烈,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美軍對其無可奈何。
但弱小的阿帕切族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在與美軍周旋的十二年裏,傑羅尼莫身邊的同伴越來越少,阿帕切族的處境也越發艱難。最終,在1886年的3月25日,傑羅尼莫帶着僅剩的19名同伴向美國政府投降。在傑羅尼莫投降之初,阿帕切人受到美國政府百般要求,甚至有些對於傑羅尼莫來説稱得上是侮辱,於是他在1894年時最後發起了大規模反抗,這一年他65歲。雖然起義還是失敗了,但他最後還是獲得了半自由生活的權利,在他之後,印第安人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武裝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