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中三年不同的學科特點,學生有怎樣的心理特點
高一
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脱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隨着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並不明顯。這些特點常阻礙着父母與子女的相互瞭解。
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階,跨度很大,特別體現在數學、英語、和物理學科,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很多學生甚至出現了不及格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實症結就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家長一定要知道在高中階段,孩子不能掉隊,有問題不能拖。
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因為高中的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並且有很強的關聯性,一個知識點或是知識模塊出現問題會導致這個科目的學習遇到瓶頸,應該趁月考之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在期中考試中能考出好成績。
從初中到高中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高中整體呈現知識量增大、理論性增強、系統性增強、綜合性增強、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趨勢,而高一又是數學、物理、化學學科難點最集中的年級,所以對大多數學生來説,初三到高一不是個“坡兒”,而是個“坎兒”,必須要“跳”才能完成這個質變的過程。
1.重視高一、成就高考——高一是整個高中階段的開始,抓住高一,讓自己一開始就能佔據領先位置,對學生高中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多年的高考經驗顯示:對高一的重視程度和3年後的高考成績成正比關係,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從高一抓起!
2.提前動手,從容應對——剛剛經歷了中考,很多學生沉浸在緊張後的輕鬆李,但是學習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一放鬆,可能就會給自己的高一學習製造麻煩,抓住高一伊始,讓自己的高中學習一帆風順!
3.發現漏洞、及時彌補——高中學習比較緊張,發現漏洞千萬不要以太忙、太累為由任其存在和發展,因為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漏洞不補,會影響其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應用,並且積累得太多,會覺得無從下手,只好放棄,給高考造成很大的損失!
4.成績波動、正確看待——高一學習成績波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來説,只要適應了高中老師的講課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識的學習方法,成績都會逐步上升並且趨於穩定的。因為成績的暫時下降而失去自信或對某個學科失去興趣,是得不償失的。
高二
此階段由於很多學生目標不明確,既沒有高一時的雄心壯志,也沒有面臨高考的緊迫感,是一個容易出現動盪和茫然的時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別是考試中受到打擊,就會自我懷疑,產生焦慮。有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學生感到整個高中階段有成績明顯退步的階段,其中大部分學生感到這個階段在高二:
1、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2、偏科現象嚴重。3、孤獨感和焦慮感較強。
高二關鍵詞——“分化”,高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級,一方面已經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緊張的高三還沒有來臨,所以心裏上比較輕鬆;同時,高二還要面對多個科目的會考,會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另外,很多家長理解上有誤區:高二先輕鬆一下,要不高三就沒有輕鬆的時候了。這種想法非常錯誤,結果就是高二輕鬆了,到高三也緊張不起來。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嚴重的分化,一些學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時候,發現為時已晚!
1.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導致不同心理狀態。 高一一年下來,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已較明顯的分出層次,即所謂優生和差生。
對優生來説,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展,如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慾和探索欲。他們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
另一部分學生在一年學習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學習成績進一步下跌,自信心進一步被衝擊,造成惡性循環。對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説,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於一種淡漠的被動狀態 。
2.歸因心理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 人總是在不斷總結經驗中前進的。學習成敗歸因心理,影響着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行為。
高二學生的當今的學生對於學習成敗的歸因,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而不是客觀條件。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更多地寄希望於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情感、學習過程,如學習態度的端正、方法的改進、良好習慣的養成、時間利用率的提高、學習毅力的增強等,而不是客觀條件的改變,如學習環境的改善,老師的教學水平等。
學生抓住了學習活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則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改進學習方法,調整行為模式。這正是當今學生個體主動意識增強的具體體現。
3.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高二,要説離高考很遠嗎?不是,高三的一畢業就到自己了!很近?也不是,還有高三的沒畢業呢!這時很多學生就出一種期待和恐懼的心理現象。他們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經常幻想將來等。
他們感到很緊張,有的學生恨不得現在就高考,不用再這樣擔驚受怕,這種期待容易出現焦慮心理;但是,他們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懼,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學,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有時寧願在幻想中滿足。從而在上課和學習時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們回過神之後又感到很內疚和後悔當初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恐怕這次走神和分心會影響自己的學習,而同學不這樣,他們在下次考試就會比自己好。
他就想,“如果考不上大學感到自己很沒面子和愧對家裏人”,特別是一些自責心較強的學生。這樣他們顯得過分緊張,又影響下面的學習,就是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導致各種心理行為的出現。
1.均衡發展——高考可錄取依據是總成績,只要沒有嚴重偏科,即便誰各科都成績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如果在高三衝刺中海能夠部分學科有所突破,就會考得非常理想,所以均衡發展是取得高考好成績的基礎。
2.提前備考——高考考的是整個高中三年的知識,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識。不要認為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實每個階段都是在備考,都是在為高考打基礎,高二尤其如此。
3.強化基礎——高一的很多知識是在以後的學習中必須要用到的基礎知識,所以如果發現高一的部分知識沒有完全掌握,千萬不能等到高三複習的時候再去解決,要儘快補上,使自己高二高三的學習更加順暢。
高三
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隨着備考時間的減少,在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突出,出現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紮實,方法科學,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展,歷次考試成績穩定,對高考充滿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於基礎不紮實,學習方法不當,成績經常被動,從而導致思想不穩,當成績不進步或下降時,比較消極。考試進步時,又充滿鬥志。自感考大學有難度,對前途感到迷茫。
放棄型的孩子,基礎太差,或者經過努力,但成績沒有進步,或者學科發展很不平衡,思想進入“考大學沒指望”的誤區,以致成績越來越差,甚至最關鍵的時候自暴自棄。
通過與老師和孩子的溝通,瞭解孩子的當下情況。家長在調整自己心態的同事,多關注孩子心理狀態,切勿因自己的焦慮影響到孩子。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重視孩子的營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