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 | 985碩士開摩的,浪費嗎?
“英語專業畢業,能幹什麼工作?”
“什麼都能幹。”
“比如説?”
“開摩的。”
平心而論,當看到“英語專業畢業生、中山大學碩士開摩的”的新聞標題時,作為一個英語專業畢業生,我實在無法用“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來説服自己理解並尊重當事人的決定。
不出所料,杜楊開了5天摩的,總共賺了200多塊,連租車成本都不夠。他用實踐證明了一句廢話:英語專業畢業生並非“全能”,至少不太適合體力工作。
但當我拜閲完杜楊的短視頻時,我釋然了。戴着頭盔,騎着電驢,光看截圖毫無違和感的他在途經橘子洲頭時朗誦了一段英文版《沁園春·長沙》,偶遇送水大姐時講解了如何用現在進行時表達“大姐正扛着一桶礦泉水爬樓”。儘管他手裏握着車把,不再面對滿堂的學生,但仍然煞有介事地“敲黑板”“劃重點”。我猜,這可能是許多英語專業畢業生所熱衷的“誨人不倦”吧。
對於杜楊的選擇,有人悲憫其境遇,也有人斥其炒作。其實,當這條新聞變成嚴肅討論的話題,參與其中的你已經輸了。很顯然,摩的並不是杜楊的謀生工具,而是他體驗生活的交通工具,也是他創作視頻的道具;“英語老師失業開摩的”不是空口無憑的瞎話,而是一句樂觀主義的自嘲,也是一個視頻博主吸引粉絲的噱頭。對於杜楊,大眾無需報以同情,也不應該無端非議,濫施網絡暴力。
或許是受到輿論的壓力,或許是遇到家人的阻力,又或許是擔憂法律風險,杜楊的摩的生涯止於5天。他又失業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中年轉型難度陡增,他似乎又從未跳脱出英語教育的圈子。正如他所説,他今後打算“用好網絡平台,做一些知識科普內容”。
我所擔心的,正在於此。因為和杜楊一樣亟待轉型的中年“名師”“校長”,不在少數,而網絡平台上的年輕知識網紅,已然數量可觀。知識付費的競爭愈發激烈,這是肉眼可見的趨勢;中道創業的大叔們能否殺出重圍,卻是人所未知的變數。
有網友在杜楊的最新視頻下留言,“老師,你這個剪得沒有特色啊,可惜了。”的確,少了摩的的反襯,穿回便裝的杜楊失去了特色,也自然失去了關注,而極易引發的模仿效應更可能讓他很快“泯然眾人矣”。流量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留待杜楊等人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留給他們調劑生活、整裝待發的時間,卻不寬裕。對於普通家庭,人到中年重起爐灶是一個無法一笑而過的沉重話題。
當然,杜楊無疑是這些人中的幸運者,因為至少他摸到過打開流量之門的鑰匙,至少他還有機會利用現有的人氣在平台上發揮學歷和專業的餘熱。我認同他的這句話,“如果什麼都不幹在家待着,才是真正的浪費學歷。”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