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開透明治理教育信息化亂象
□ 法治觀察
教育信息化的加速以及相關亂象的出現,提醒我們加快探索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進校園的長效管理機制
□ 楊三喜
6500元買了一套“平板教學”系統,但平板電腦在各大電商平台查不到任何參數、價格信息。近日,《焦點訪談》報道,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台上,有一些學生家長反映當地部分學校以“智慧課堂”“教育信息化”等名義,向家長推薦平板電腦,並以“上課要用”“佈置作業”等理由變相強制學生購買。
記者跟隨國務院第六督查組調查發現,在浙江省嘉興市實驗初級中學,很多家長被要求購買一整套“平板教學”系統,這當中包括“平板電腦”、相關的教輔軟件和上課所需要的流量包,總費用共計6500元。不僅在嘉興市實驗初級中學,嘉興全市127所初中學校已有53所學校開展“平板教學”,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2000多名初中生參加。以人均購買平板電腦硬件設備3000元計算,加上捆綁銷售的教輔軟件和流量包,當地參加平板教學的初中生共花了1.1億元左右。
學校以及當地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都聲稱購買“平板教學”系統是家長自願,但從調查情況看,純屬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這款平板價格虛高,用處不大,且只能通過學校渠道購買,家長自願當“冤大頭”的可能性很小;理論上家長可以自己購買其他品牌平板,但是卻很可能無法通過學校的所謂檢測,最終還是隻能用學校指定的這款,實際上也就是別無選擇。更狠的地方還在於,一些學校以是否購買包括平板電腦在內的“平板教學”系統為標準來分班,買了的同學會被分進平板互動教學實驗班,沒買的同學就被分到普通班。這相當於以分班的形式要挾家長,哪還有不自願的自由可言。
調查中發現,學校與公司簽訂了合同,明確由學校支付合同全款,但在交易的過程中,卻讓家長直接付費給相關公司。這種採購方式,打造了一個隔離牆,讓學校置身事外,也就避開了公開招投標的流程。所以,就有了一款在各大電商平台上都查不到參數及價格信息的平板入選。從當地大面積推廣所謂的“平板教學”,指定購買相關品牌平板電腦,教育行政部門對家長投訴置之不理,面對調查仍然為學校辯護來看,其背後是否存在與供應商之間的利益輸送很值得懷疑。
以是否購買平板電腦為分班的理由,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也嚴重違反了平等接受教育的原則,而要求家長購買指定平板和教輔軟件的做法,也違背了教育部等五部門於今年8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的意見》。這份文件明確要求,不得強制或者暗示學生及家長購買指定的教輔軟件或資料的規定。當地教育部門簡單認定“學校未強制家長購買平板”,以“家長自願”“家長與公司的市場行為”等為藉口置身事外,不履職、不作為,導致有關問題未能及時解決,更説明當地教育生態存在問題。涉及金額上億元,涉及學生上萬人,當地是否存在以推進教育信息化為幌子,謀取私利的問題亟待調查。
當前,教育信息化正在快速發展,在此過程中,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大規模採購教育信息化設備,而以配合教學信息化為名,要求家長購買指定的終端設備以及軟件的現象也較為普遍。與過去的購買校服、教輔等相比,這些設備、軟件動輒上千元,涉及的金額更大,給家長帶來的經濟負擔更重,其中的腐敗誘因更強。
去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把好選用關,且明確凡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這些規定雖然針對的是App,但對硬件設備也應該適用。教育信息化的加速以及相關亂象的出現,也提醒我們要加快探索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進校園的長效管理機制。只有加強信息化終端設備及軟件管理,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進校園審核監管機制,提高公開透明度消除家長的擔憂,防止採購腐敗行為的發生,才能更好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