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書法家王羲之被稱為什麼 王羲之家族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王羲之被稱為什麼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被後世的人稱為書聖。那麼,王羲之為什麼會被稱為是聖呢?很多人認為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王羲之畫像

一是説因為他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王羲之忠君愛國的事情在《世説新語》之中就有記載,他在受到奸人讒言的陷害的時候,王羲之並沒有退縮,而是大義凜然的去面對了。即使是死都不會改變他的報國之心。這就充分體現了王王羲之忠君愛國的思想情操。還有就是王羲之知仁義重孝道。他不論是在朝中做官還是被派到外邊做刺史太守,都能親自處理政務,愛護百姓。他在任會稽內史的時候,針對官員的治理和百姓賦役的黑暗做了調整,努力去推行要謹慎的任人為官,和平均賦役的政策。在旱情嚴重的時候,沒有等朝廷下令就開倉賑濟災民。這就是王羲之的仁義之處。還據史書的記載王羲之在任職期間一直是將他的老母親帶在身邊,悉心的時分,一直到他的母親逝世,盡到一位為人子女應做到的孝道,。綜上所述,足以説明王羲之是個道德品質高上的人。

二説他是一個學養深厚、富有創造精神的人。王羲之並不是生而知之,他的學養都是通過他發奮學習而來的。而現在小時候因為練字洗筆把池塘水都染黑了的故事足以證明他從小就十分的用工。《蘭亭序》是他傳世的詩文,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思想深刻,並被譽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這更加能證明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學養深厚的人。説他富有創造精神無法是因為他的字了,他的字是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輪美奐的書體,藴含雄秀之氣。所以世人常常曹植寫的《洛神賦》中那段:“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來表示對王羲之書法之美的讚美。

綜上所述,王羲之是位德藝雙馨的人,是個受萬人敬仰的人,他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巨大的,所以被尊稱王羲之為“書聖”,他是名至實歸的。

王羲之家族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琅邪國臨沂縣人,是中國古代的法家,擁有很高的成就,被後代人尊稱為“書聖”。他的父親是王曠,母親的姓氏沒有明確考證,從康熙年間的《王氏宗譜》得出,王羲之的母親是河東安邑衞氏。

王氏族譜

西晉末年,司馬氏政權受到北方勢力的威脅,內部又有八王之亂等着平定,政權動盪不安,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坍塌的危機。

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向琅邪王司馬睿建議,轉移到江南尋求自保,並且讓王羲之更隨伯伯王敦和王導,王羲之和王敦一起輔佐司馬睿渡江,王曠帶領部隊北征,結果戰敗後就不知去向了。

王導和王敦讓司馬睿登基當皇帝,建立東晉,一時間王氏家族名聲大噪,還有王氏馬氏一起擁有天下這一説,是當時江南四大家族的首位,但是後來王敦起兵叛亂,王導晚年的時候又沒什麼作為,所以琅邪王氏勢力才漸漸走向沒落。

王羲之五歲的時候就和長輩們渡江來到南京,年紀不大的他雖然出生名門,特殊的環境再就了他從小就孤高自傲的特點,太尉郗鑑在王氏家族中選女婿,王羲之滿不在乎,我行我素,被郗鑑欣賞,將女兒許配給他。

王羲之在明帝太寧三年,成為秘書郎,開始了他的從政生涯。東晉玄學興盛,當時的統治者和臣子並沒有把政治生活看的特別重要。在東晉的政壇上,王羲之可以説是兢兢業業,一心想要報效朝廷,但是統治者的昏庸給這一段仕途蒙上了厚厚的灰。

王羲之忍受不了自己的上司的百般刁難,從此退出官場,遊歷與山水之間。

王羲之草書口訣

王羲之的草書口訣每一句都是自己的實踐經驗所致,王羲之想要將書法的最高境界傳給後人,想要發揚中華名族優秀傳統,想要通過自己總結將更好的書法方式告訴後人。

王羲之草書口訣

就像一本有聲的字帖,很多人在閲讀了王羲之草書口訣的時候,就好像能感受到大書法家王羲之蒼勁有力的筆風,好像耳旁有一位長者在為你娓娓道來,讓你對草書的理解愈加深刻。

口訣細緻到每一筆每一劃,可以看出,王羲之對書法的重視程度,我們熟讀口訣的同時一邊聯繫一遍感受與體會字裏行間藴含的意思,對自己的書法有很大的幫助。

王羲之在書法上成就很高,除了天下人皆知的《蘭亭集序》,王羲之對隸書、草書、楷書都有很高的研究,他善於研究,博採眾長,結合歷代書法家的優點,王羲之擺脱了漢魏時期書法家一貫的筆風,他自成一派,足以見得其高水準的一面。

傳説王羲之小時候練習書法非常刻苦,他家附近用於清洗筆的小池塘都被墨水染成了黑色,王羲之在寫書法時用筆細膩,結構多變,這是他的書法最明顯的特點。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們開始爭相模仿王羲之的筆跡,但發現始終沒有那樣的神韻,都對王羲之心服口服。

王羲之的真跡應該已經不存在了,唐朝書法家臨摹本常被當作真跡看待,由於年代久遠,保存困難的關係。要是真的有出現保留完整王羲之的真跡,那麼它的珍貴性將是史無前例的。


 

王羲之奉橘帖

《奉橘帖》是唐代根據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做的臨摹本,全帖書風坦然清幽,字體娟秀俊美,該書法作品被保留在台北故宮博物館內。

王羲之奉橘帖

《奉橘帖》只有幾個字,但是每個字都不相同,有的方折,菱角分明;有的圓滑,圭角不露。似乎王羲之想讓每個字都擁有他最獨特的表現方式,他要展現給世人的是自己多年的書法經驗,想要通過為數不多的字,將畢生所學都展現在人們面前,讓後人看到,這就是我王羲之高超的書法技藝。

《奉橘帖》依舊保留着王羲之在行書上過人的天賦,他的行書讓每一個字靈活多變,寫書的風格坦然清純,與之結合的縱橫聚散是那樣的恰到好處。

邱振中在《楷書筆法的形成》中就拿這篇《奉橘帖》做分析,認為王羲之的諸多作品中都有接近楷書的影子,魏晉南北朝時期隨着筆畫不間斷的書寫方法盛行起來後,寫字的技巧也有所不同,王羲之作品中草書的影子也在逐漸減少,平直的筆畫有明顯增多的趨勢。

《奉橘帖》雖然只有兩行文字,但是每一行的氣勢也不一樣,首行因為“三”、“枚”兩個字的左移,讓原本垂直的軸線呈現出曲線分佈的樣式。

“枚”字雖然整體向左傾,但最後一個字擁立向右,又讓整個畫面恢復均衡,“霜未降”三字通過筆畫的映帶,有呈現出弧形的狀態,曲線的使用,讓整幅作品有音樂的律動之感。

王羲之機智

王羲之的機智在《世説新語》中有説明,講述了王羲之在危急關頭想到一個很巧妙的辦法保護自己免去危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臨困難的時候,要做到隨機應變,用自己的智慧找到出路。

王右軍詐睡

王羲之不到十歲的時候,王敦將軍很看重他,經常讓小王羲之和自己一起睡在帳子裏,有一次將軍先睡醒,留王羲之一個人在帳子裏睡覺。

之後錢鳳來了,兩個人就開始討論起謀反的事情,壓根就把王羲之還睡在帳子裏這事給忘記了。王羲之醒來後大驚失色,原來自己一直跟隨的人才是危險最大的人,他知道自己要是得知了大將軍想要謀反的消息,一定活不過明天,説不定一會自己就小命不報了。

機智的王羲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用手指頭弄出口水,把自己的臉和枕頭弄得很髒,裝成自己還在熟睡的樣子,雖然做了一番準備,但王羲之還是戰戰兢兢的,他不知道王敦會不會痛下殺手。

王敦在事情商量到一半後才想起來,這王羲之還沒起牀,大驚失色怕自己天衣無縫的計劃被一個孩子揭穿了,頓時起了殺意,他偷偷來到王羲之牀邊,看到到處都是口水,心裏放了一半的心,他想到底還只是個孩子,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局勢下還能睡的如此安逸,心裏不由感慨萬千。

想到自己平日裏對王羲之的照顧,和他的乖巧懂事,就保全了王羲之的性命。當時的人們都稱讚王羲之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