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詩
人雖已遠逝,但是他留給我們的許多詩詞至今耳熟能詳,我們從小背詩詞的時候都會看到朱熹的詩,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朱熹的詩。
朱熹的畫像
朱熹的詩流傳下來的很多,很多都已列入課本。春天到了,外面一片春色,他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春日,裏面的一句用萬紫千紅來描寫春恰到好處,語言簡潔還易記。他的一首泛舟意在説理,講的是可以通過漲潮來推船減少了很多人力。他的觀書有感描寫的田園的水源,開始是問水源從哪裏來以自問,而後自答水從源頭來。
朱熹的詩如下:他的一首好事近,敍述的是好事要來了,萬物先後有序,頗有大家風範。他的一首浣溪沙,寫的是冬天馬上會過去,春天的到來也近在眼前,特別是末句的蝴蝶的到來,更顯春天馬上就要到來。他的一首九曲棹歌描述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從前的一切恍如一夢,遠方的朋友一去就再也沒有你的消息了。
他的一首南鄉子有別離愁的情感,君要離開了,我卻有意想要留住你。你的離開,這離別的愁緒馬上就湧上心頭。他的一首念奴嬌也寫的別有風味,直接指問誰是念奴嬌,然後答道肌膚潔白的人就是。他説道縱然絕世芳華又怎麼樣,最好的方法還是學會自我保護自己。接着還是用各種物來比喻美人的美,頗有憐香惜玉的感覺。
菩薩蠻是朱熹的眾多詩歌裏面非常有名的一首,前一句和後一句的字是一樣的,只不過順序顛倒了而已,這種寫法有鬼斧神工之感。朱熹的詩還有很多,諸如水調歌頭等也非常出名、風格獨特!
朱熹的思想主張
朱熹,生於1130年9月15日,卒於1200年4月23日,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是程朱理學的核心代表人物,曾經做過南宋的江西,福建漳州知府等官,為官清正廉明,創辦白鹿書院,嶽麓書院,武夷書院等,是第一個提出完整教育制度的古人,對後世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啓發性。
朱熹 像
作為程朱理學的核心代表,朱熹的思想主張可以簡單歸納為道學之太極學,通過研究儒家經典,經過自己的理解發展為義理學説。
朱熹的思想主張的基礎是程顥的理本論,理,即為道,太極,他認為理是世間萬物的規律,任何事物都有理,都具有太極的兩極性,理在邏輯上高於氣,但氣具有能動性,是製造萬物的原料,理離不開氣,它們可以通過漸變達到轉化。而且理是形而上的,氣是形而下的,理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存在的,相比於氣,理為第一性,氣為客為第二性,理生氣並寓於氣中,理和氣就是太極的兩極,生萬物,萬物調和歸一。
這種思想主張已經具有後世唯物主義的辯證論的雛形了,通過對這種思想主張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朱熹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哲學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中國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但是哲學思想史卻並沒有多少的發展,朱熹及以後的追隨者們,把中國古代從孔孟時代樸素的哲學思想繼承下來併發揚光大。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號晦庵,晚稱晦翁,世稱朱文公,亦稱朱子,是宋朝時期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他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洲知府等官職,為官清正廉明,頗有政績,還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書院,紫陽書院,後來陸陸續續的還有武夷書院,白鹿書院,嶽麓書院,朱熹的教育思想都體現在他為這些書院制定的較為完整的教育培育制度上,他的教育思想對後世的教育發展啓到了重要作用。
朱熹 嶽麓書院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承上啓下的集大成者,在總結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根據對人的身心發展的理解,創造出了人一生中的教育階段,小學和大學這兩個時期,並提出了這兩個階段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方式,是在當時是開創性的,後世是直接借用了這種劃分並進一步發展到現在小中大的模式。
朱熹提出在小學兒童階段,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制定了其教育教學的任務是“學其事”,教會兒童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即可,並輔助一些日常生活習慣養成,具備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這種理念是非常科學的,在教學方法上,朱熹秉承了孔子的理念,因材施教,及早施教,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把文化知識傳授給身心未成長完成的兒童,而進入大學後,就要改變方法了,相對於小學階段的“學其事”,大學就是“知其事物之所以然”,通過探究辯論知曉事物的義理規律,並提倡大家應該互相交流,不同的學術派系之間要更是如此,這些教育思想至今為後世人們推崇。
朱熹關於讀書的名言
朱熹,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他創辦書院,持續四十年的授課,都體現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提出二十四字讀書方法,即循序漸進、虛心涵泳、熟讀精思、切己體察、居敬持志、着緊用力,成為古代最有影響力的讀書方法。他在《觀書有感》中寫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名句,告訴人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
朱熹像
朱熹關於讀書的名句還有很多,比如“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來自《讀書之要》;“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來自《觀書感》;“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精思”來自《性理精義》等,除了這些還有“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點對於現代人很需要。處於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心情變得格外浮躁,很難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傳統讀書中的三到,此刻就顯得極其重要:心要思考,才能悟出書中的精髓;眼要看到,才能不斷拓展知識面;嘴要讀出來,才能加深印象。除了這三句,還有“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告誡人們讀書一定要反反覆覆,仔細品味,才能從書中獲益,反之讀了也是白度。還有“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等。
朱熹將讀書概括的很到位,在他看來,讀書是門大學問,不僅眼要看,嘴要讀,還要用心思考。用這些方法告訴人們,既要愛讀書又要會讀書,才能領略書中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