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開始的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大半個中國,有力的打擊了沒落的清王朝。在經過天京事變後,很多太平軍開始向清軍倒戈,而他們的最終下場如何?下面小編就主要講講那些比較有名的。
韋俊,太平軍北王韋昌輝弟弟,從太平天國起義開始,就跟隨哥哥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後因哥哥被殺,反叛投清,被封為參將;參加了清軍圍困安慶、天京等戰役。太平天國失敗後,其沒有被清廷殺掉,可以説是安享晚年。不過其討好太平鄉村民被拒,為村民所不容,被唾罵他為“反骨韋十二”。最後客死他鄉,未能落葉歸根。
程學啓,安徽桐城人,為太平軍佐將。其加入太平軍後,因作戰勇猛,得到陳玉成賞識。在與葉芸來守安慶時,程學啓暗中與清軍勾結,結果東窗事發,率千餘人投靠曾國藩。在跟隨曾國藩鎮壓太平軍,屢建戰功,被升為參將。不久改換到李鴻章門下,在上海時多次擊敗太平軍的進攻,升為總兵。在太平軍譚紹光部圍淮軍水陸各營於四江口時,程學啓帶傷督戰,擊敗譚軍,得到提督銜,授江西贛鎮總兵。不久因戰功被賞正一品官銜,賞穿黃馬褂。 最後在清軍進攻嘉興時戰死,追贈為太子太保,諡“忠烈”。
李昭壽,河南固始陳淋子人。在太平天國和清廷兩邊,都是聲名狼藉。1853年太平軍攻下南京,李昭壽為了渾水摸魚,參加了捻軍起義。其率領的七千人隊伍被清軍六百人打的大敗,於是降了清軍。由於其經常縱兵搶掠,清廷準備秘密將其處死,結果被他得知後,將這些官員全部殺死投了太平軍。
經過天京事變,太平軍元氣打傷,這時李昭壽自告奮勇招來了捻軍數萬人,但並沒有得到重用,而自己部下反而加官進爵,在1859年率所部四萬人再次降清,並獻上了重鎮滁州。清廷大喜過望,加封他為欽差大臣江南提督,並賜名“李世忠”。而李昭壽將自己的捻軍兄弟們基本上全部招了過來。
後來李昭壽為了表功大肆出賣舊友,1860年,薛之元所部譁變,但迅速被清軍擊潰,薛走投無路之下,冒死躲藏在李昭壽家中,哪知李昭壽聞訊後,殺盡薛之元全家,割下頭顱表功。1866年,李昭壽的舊日戰友捻軍首領李藴泰兵敗投奔他,結果被他綁縛清軍斬殺。1871年,捻軍首領張特榺、任汶和張昆投奔李昭壽,也被他綁送清軍殺害。後來太平軍覆滅,李昭壽沒有了利用價值,被斬首了。
馬融和,廣西人,太平天國中後期西征兵團名將。馬融和屬英王陳玉成部,作戰有勇有謀,被陳玉成所倚重。後與英王有隙,得到英王允許後率兵北征。天京被圍後,率兵救援,清軍得知後派大兵圍堵。得知天京陷落後,全軍鬥志全無,逐率所部七萬人降清。後率兵大敗太平軍祜王、扶王;用計殺死楊輔清,被清廷嘉獎,但因為是降將得不到重用。
丁汝昌,為程學啓部下,後雖程學啓降清,從此跟隨程學啓南征北戰。因作戰英勇被升任營官。後被裁撤歸田。在家數年後,時常想到李鴻章身居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於是前往天津投靠。李鴻章也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便將其留在身邊創建海軍。
1882年朝鮮兵變,日本政府藉機出兵朝鮮,清政府派丁汝昌率艦隊開赴朝鮮。為避免事態擴大,丁汝昌搶先一步登錄朝鮮,率2000人設計擒獲李昰應,使得日本計劃落空。
1893年日本海軍突然向北洋艦隊發動襲擊,黃海海戰開始,經過激戰,北洋艦隊損失5艘軍艦。1894年日軍在陸上取得重大勝利後,包圍了北洋艦隊,對丁汝昌勸降,丁汝昌不為所動,決心死戰到底,當日,對家人説:“吾身已許國”,並將勸降書上交李鴻章,以明心跡。1895年日軍進攻威海南幫炮台的制高點摩天嶺,丁汝昌率艦隊從海上用火力支援炮台守軍,發射排炮,擊斃日軍旅團長大寺安純(為甲午戰爭中日軍陣亡的最高將領)。不久威海陸路南北幫炮台相繼失守,劉公島遭海陸合圍,成
為孤島。凌晨,丁汝昌組織的敢死隊分為兩路,較多的一路負責佯攻,另一路則負責將280毫米口徑的克虜伯炮炸燬,完成任務後,敢死隊全部犧牲。此後,日本海陸兩軍配合,並利用剩下的陸路炮台,連日攻擊北洋艦隊,均被擊退。在日軍的連續進攻下,北洋艦隊損失慘重,在日軍的投降書面前,丁汝昌毅然回絕,隨後,服鴉片自殺,以謝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