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早行黃庭堅寫的是什麼 蘇軾和黃庭堅關於福的故事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經典

早行黃庭堅寫的是什麼

一個人出門在外天沒有亮就早早起牀趕路,並由此感觸作詩一首,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早行黃庭堅。

黃庭堅的畫像

早行黃庭堅中可以看出詩人出門在外露宿客棧睡不着的狀態,在天還沒有亮,大家都在熟睡中就起牀了。聽到雞鳴聲才知道已經是早晨了,可以看出天氣轉寒,因為秋冬時節早上天亮在雞鳴之後。還有他後面寫的那句根據北斗七星的位置辨別方向也可以看出他出門之早,早到出門的時候天還沒有亮。通過早行黃庭堅的前兩句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行色匆忙、在外睡不着的狀況。早行黃庭堅的後兩句有觸景生情的感覺,我們通過他的詩可以體味出秋天一個人出門在外有孤清的感覺。騎馬用的繮繩都濕了,才知道早晨行走露水很重,吹過的風才讓我覺得自己穿得少。走着走着太陽出來了,能看到路邊景色在陽光照射下的影子,整片樹林有一半都被照紅了。

早行黃庭堅中寫的最好的幾個字分別是憑、辨、知、覺、弄、吐這幾個動詞,其中最為出彩的是“弄”和“吐”兩個字,寫得非常的形象,把身邊的景物都寫活了。這首詩是作者早年趕往葉縣途中所創的,這首詩把遠行之人的孤獨的心情描寫得很到位,讓我們讀了以後能體會獨自出門遠行的寂寥。雖然旅途寂寞,但是詩人又因為太陽的出現而心情轉好,有秋陽和樹木作伴,他又覺得此行還是有些別樣的感覺。

山谷道人黃庭堅簡介

小時候的黃庭堅就可以出口成章,按照我們現代的説法他應該是個神童,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的書法

黃庭堅,出生於1045年,匆匆走過了六十個年頭,最後抑鬱而卒。他是一個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號山谷道人。他是詩詞與蘇軾齊名,他的書法與秦觀齊名。他是北宋時期的人,但是這個朝代並沒有帶給他多少的幸運。他是帶着遺憾而去的,但是他給我們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的墨跡和文獻,這些都是我們學之不盡的智慧源泉。

他自幼聰明過人,七歲便能作詩,而且過問他的學問,沒有他不知道的。他自幼知道的學問可能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讀幾十年寒窗才能達到的水平。我很少看到他有很高興的詩詞留下,這可能跟他的經歷有關。他早年喪父,從小就在外婆家長大。成年後考中進士後,以非常優異的成績擔任國子監教授,那個時候他才22歲。他擔任知縣時的為官作風獨樹一幟,深得百姓喜歡,可卻招人別的官員不開心。四十歲的時候,他因為才華出眾升為佐郎。後來因為直言不諱而被貶官,他的仕途似乎在這個時候就已經走到盡頭,之後的他被一貶再貶。58歲時還以幸災謗國的罪名處置,60歲罪名還沒有解除的他就客死異鄉了。

看了黃庭堅簡介,他的一生是坎坷的,這是時代的悲劇,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會被我們永遠記住。再則是他的為官的態度更值得後人去思索,為什麼好官反而會受貶?

蘇軾和黃庭堅關於福的故事

黃庭堅是蘇東坡的弟子,兩個人關係很好,經常坐在一起聊天。蘇軾的家鄉在眉山,他經常炫耀自己的家鄉風景秀麗,是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而黃庭堅的家鄉在江西分寧雙井村,於是他也開始炫耀自己的家鄉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就算是山野村夫,也都能識字寫文章。

黃庭堅畫像

蘇軾聽了之後半信半疑,但苦於找不到反駁的證據,只好默認。

有一次,蘇軾來到江西雙井村探訪黃庭堅,黃庭堅就帶着蘇軾到自己的村裏到處走走看看。一路上,蘇軾留意看了一下每户人家門口貼的對聯,果然都是文采非凡,筆墨端正,不由開始相信黃庭堅的話,開始對他村裏的人佩服起來。

他們來到一個山坳裏,停在一户人家面前,蘇軾忽然對着這家的門大笑起來。原來,這家門上,一個都大的“福”字被貼反了。蘇軾反問道:你不是説你們村裏人人都識字嗎?怎麼這户人家那麼大一個福字也會貼反呢。

黃庭堅一看,這户住着一個老頭,應該確實不識字,所以才貼反了“福”字。突然他靈機一動,説:先生,何以見得他不識字呢?蘇軾説:既然識字,斗大的福字為什麼會貼反了呢。黃庭堅假裝聽不見,説:什麼?蘇軾大聲説:福倒了。忽然他好像意識到了什麼,頓時閉口不説話了。

黃庭堅哈哈大笑,説:這就對了嘛。“福”字倒貼的含義,就是福到了。

據説,如今新春,家家户户都在門上把“福”字倒貼,和蘇東坡黃庭堅有關係呢。


黃庭堅後人有什麼成就

根據記載,湖南寧鄉箭樓的黃姓,是在整個湖南黃姓中比較特殊的一支。據説,他們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黃庭堅的後代,他們從黃庭堅的老家江西遷來,在湖南定居。而在湖南寧鄉開基定居的,就是黃庭堅第十四代子孫黃大峻。

黃庭堅畫像

黃大峻,是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間的員外郎。在明朝剛剛建立不久,黃大峻便帶着他的兒子黃覺遠等人,從江西遷到湖南。一開始,他們居住在湖南寧鄉城東門外。此後,他們便在這裏定居下來。

黃庭堅第十五代子孫黃光濱,就是跟隨着黃大峻一起從江西遷到湖南的覺遠。在他的那一代,又把家遷到了南灣。而他們世代居住的地方,就形成了如今的寧鄉箭樓。之後,黃氏一家在這裏繁衍生息,從此以後的六百多年,一直是當地的望族。他們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箭樓黃氏。

黃覺遠生有三個兒子,由長子黃宗翱繼承。黃宗翱生兩個兒子,都成了明代永樂皇帝時期襄王殿下的贊禮生。到了明代成化年間,黃氏後裔黃福星,任安徽壽州刺史。之後,黃氏一門的後人裏,雖沒有出過什麼大名人,也其後人也陸續擔任過例如布政司、太學生、州判等官職。

到了近代,黃氏家族有出現了一位名人,名叫黃恩兆,是中國的有色金屬科學家。如今,黃氏宗族已經傳到了黃庭堅的第三十七代,他們的家譜,由“端”字輩的後人黃琳保管。

清明黃庭堅抒發了什麼感情

清明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沉甸甸的詞彙,無論是作為一個節日或是一個節氣,都有一種深沉的壓抑之感,然而黃庭堅的詩文《清明》中卻讓清明有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詮釋,某個北宋的清明時節,原本是令人黯然銷魂的時候,黃庭堅只是觸景生情,只是他的筆下只是淺淺地寫道:“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黃庭堅《清明》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倒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春雷驚醒了世間萬事萬物,春雨也是綿綿不斷地下着,春風化雨便是這般了,花草都開始綻放着嶄新的生命力和嚮往。可是在那個早已經荒蕪的農田裏面,卻都是死者的墳墓,如今依然活在世上的人不由地想起了從前死去的人,或許是緬懷或許是不捨牽掛。黃庭堅看到了眼前的景象,有的因為春天帶來了生機而歡喜着,也有人因為死者的離去而傷悲難過着,黃庭堅的心中不由一陣扼腕。

黃庭堅的心中只是想着死去也有很多種意義,有一些人的離去卻比有一些人苟喘殘延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意義的多,並不是因為生命的長度,而是因為每個人的人生價值、人生的意義。

清明這首詩是黃庭堅觸景生情之作,詩中對比手法非常的濃烈,抒發了黃庭堅對於人生無常的感嘆,同時也表明了黃庭堅自己的志向以及他的人生價值觀。

黃庭堅草書行文風格極具特色

黃庭堅草書的行文風格很具有特色,黃庭堅在草書的創作中也是十分的講究着節奏韻律,黃庭堅原本是在北宋時期的名人書法家周越的身邊研習書法的,所以黃庭堅的書法作品中也能夠看出黃庭堅十分地注重筆法腕法。

黃庭堅草書圖片

黃庭堅書法作品紅的綾條也是沉着老辣的,有着十分鮮明的振盪感、立體感;黃庭堅在結字和章法上面也有很高的造詣,黃庭堅的草書有着自己獨特的風格,便是蒼老跌宕。

黃庭堅草書行文主要還是學習了當時的名人周越,周越是北宋時期的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從黃庭堅自敍中也可以看出來黃庭堅學習草書的個人經歷。黃庭堅學習草書長達三十餘年,起初都是學習周越的,但是跟隨着周越學習了二十多年之後,黃庭堅發現自己只能夠學到周越的書法,卻始終形成不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後來黃庭堅又與蘇東坡互相取長補短,之後便是黃庭堅學習草書的巔峯時期了,便是學習張長史張旭、高僧懷以及高閒的筆墨真跡,終於發現了草書中的奧妙之處,最終也成就了黃庭堅在草書中的成就。

總體而言,黃庭堅的草書是如同龍飛鳳舞一般的飄逸灑脱的,超逸絕塵的,一直以來都是線條千姿百態,變化莫測,只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的。雖然黃庭堅的草書中的筆跡和黃庭堅的師傅們有一許的相近,但是黃庭堅擅長用筆,因而在草書中也有佔據着獨特的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