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對於波蘭人來説是非常慘痛的回憶,即便是作為二戰的戰勝國,波蘭依舊喪失了東部大片國土,而且這些國土都是蘇聯強行割佔的。
其實在二戰爆發之初,德國和蘇聯是合作伙伴,就在德國入侵波蘭的七天前,德國與蘇聯秘密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兩國在這個條約中已經將波蘭給瓜分了,雙方約定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陶宛北部邊界、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瓜分波蘭。同時,德國還默許了蘇聯在比薩拉比亞(摩爾多瓦)的利益。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一個赤裸裸地分贓條約,在這個條約中蘇聯和德國都算不上正義。條約簽訂七天後,也就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到9月17日蘇軍也出兵波蘭,蘇德兩國對波蘭展開東西夾擊。到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蘇德軍隊在波蘭的佈列斯特會師,斯大林和希特勒還互相致意)
蘇聯為了徹底控制波蘭,在佔領波蘭之後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於1940年4月至5月期間對被俘的波蘭軍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進行的有組織的大屠殺,大約有2.2萬人遇害,他們的屍體被掩埋卡廷森林,史稱“卡廷慘案”。假如此後蘇德之間沒有開戰,那麼波蘭就徹底亡國了。
波蘭失陷之後,波蘭政府主要領導人逃到英國倫敦,成立了流亡政府,由伏瓦德斯瓦夫·拉赤基耶維奇擔任波蘭流亡政府總統,西科爾斯基擔任總理以及波軍總司令。
最初的時候,波蘭流亡政府並沒有受到英國的重視,直到德國向西歐發起進攻,英國才開始扶植波蘭流亡政府,此後波蘭流亡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在波蘭組織了波蘭家鄉軍(也叫“救國軍”簡稱ZWZ-AK)。
在巔峯時期,ZWZ-AK的總兵力有40萬,他們受到流亡政府的指示,在波蘭建立自己的行政體系,與德軍展開了游擊戰。
由於蘇聯曾參與瓜分波蘭,因此與莫斯科起初拒絕承認波蘭流亡政府,但是在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和波蘭流亡政府展開了合作,西科爾斯基擔曾親自前往莫斯科與斯大林進行會談。
(時任波蘭流亡政府總理——西科爾斯基將軍)
波蘭流亡政府和蘇聯政府的互助關係維持了一段時間,直到1943年4月德軍在卡廷森林發現了大量波蘭軍官和社會精英的屍體,並宣佈這場屠殺是蘇聯人乾的,波蘭流亡政府與蘇聯的關係開始惡化。
其實波蘭流亡政府對蘇聯根本就不信任,畢竟波蘭第二共和國就是蘇德聯手滅亡的,雙方的合作只不過是在面對共同敵人時的妥協,卡廷事件的東窗事發讓波蘭流亡政府對蘇聯的不滿徹底爆發。波蘭流亡政府要求瑞士紅十字會介入調查卡廷慘案,但立即遭到了蘇聯的拒絕。
蘇聯方面先是堅決否認卡廷慘案是自己所為,但是面對德國人列出的種種證據,蘇聯政府壓根無法反駁,最後斯大林索性斷絕了與波蘭流亡政府的外交關係。
到1944年隨着蘇軍開始反攻,波蘭流亡政府也開始緊張了起來。由於在軍事上的勝利,斯大林對於波蘭流亡政府的態度欲發強硬,斯大林表示蘇波兩國的戰後邊界應以“寇松線”為界,這意味着蘇聯將不會歸還戰爭初期佔領的波蘭東部領土,波蘭即便是戰勝了德國也要失去1/3的領土。為此波蘭流亡政府決定趕在蘇軍抵達波蘭之前,搶先解放波蘭。
從1944年6月開始,波蘭流亡政府指揮ZWZ-AK發動了代號“黎明”和“暴雨”的兩次軍事行動,試圖在蘇軍之前佔領波蘭的幾個大型城市。
説實話雖然德軍當時已經是風頭不在,但是對付ZWZ-AK還是不成問題的,而波蘭流亡政府卻非常樂觀,他們認為以ZWZ-AK的實力,肅清日薄西山的德軍是分分鐘的事。並且更加緊迫的是,蘇聯此時早早的就扶植了波蘭工人黨,一旦蘇軍拿下波蘭,那麼波蘭流亡政府就徹底回不去了。
事實證明,波蘭流亡政府對自己的實力確實是高估了,最先展開的“黎明行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於實力不濟,參與戰鬥的部分ZWZ-AK被迫選擇與蘇軍合作,但是這批ZWZ-AK因為不願意加入蘇軍,隨後很快就被蘇軍給解散了。
之後蘇軍攻入波蘭本土,波蘭流亡政府緊急啓動了“暴雨行動”,而華沙起義就屬於暴雨行動的一部分,波蘭流亡政府迫切希望能夠趕在蘇軍入城之前光復華沙,哪怕只提前12個小時也可以。
1944年8月1日華沙起義打響,包括部分民兵在內,ZWZ-AK組織了5萬起義軍參與了這場戰鬥。
(華沙起義軍)
在起義爆發之初,起義軍迅速控制了華沙的部分地區,但隨着德軍的反撲,起義軍就逐漸頂不住了,雙方武器裝備的懸殊和士兵戰鬥素質的差距讓起義軍損失慘重。
雖然起義軍對華沙的地形和街道非常熟悉,可德軍並沒有跟起義軍在巷戰中糾纏,德軍調來大批重型火炮對華沙城進行猛烈轟擊,大量建築被夷為平地,根本不給起義軍巷戰的機會。
(德軍炮轟華沙)
但就在此時蘇軍已經達到了華沙東部地區,到9月16日,部分蘇軍已經越過了維斯瓦河,進入了華沙城。
不過由於先頭部隊兵力有限,蘇軍無法突破德軍的阻擊,蘇軍的進攻便停了下來。後來蘇軍主力雖然慢慢抵達了維斯瓦河東岸,但是蘇軍卻沒有再對德軍發起進攻,也沒有支援城內的起義軍。
(華沙起義形勢圖,途中紅色部分是起義軍控制地區,但是蘇軍已經到達維斯瓦河東岸,與起義軍僅是一水之隔,但蘇軍始終沒有支援城內的起義軍)
眼見戰時不利,波蘭流亡政府開始要求蘇聯支援華沙城內的起義軍,但是蘇聯政府表示蘇軍需要休整,無力支援華沙起義。而之前承諾給予起義軍空中支援的美英兩國也沒能突破德軍的封鎖,華沙起義軍徹底陷入孤軍奮戰的局面。
1944年10月2日,華沙起義軍司令科莫羅夫斯基向德軍華沙部隊司令馮·巴赫簽下了投降書,華沙起義徹底失敗。正常戰役有25萬波蘭人死亡,城內85%的地方都被毀壞,華沙古城幾乎蕩然無存。
在華沙起義失敗三個月後,1945年1月14日蘇軍發動了“華沙波茲南戰役”,這場戰役打了僅僅20天蘇軍便成功佔領華沙,而此時的華沙早已是滿目瘡痍了。
對於蘇軍見死不救的舉動,後世的爭議非常大,雙方就此各執一詞。波蘭流亡政府表示自己早就將起義的事情提前告知蘇聯了,而蘇軍卻背信棄義,隔岸觀火,坐視德軍剿滅華沙起義。
但蘇聯方面則堅稱自己事先啥也不知道,波蘭流亡政府是瞞着蘇聯發動的起義,直到蘇軍抵達華沙城外之後才得知起義的事情,而此時蘇軍已是非常疲憊並且毫無準備,無力大規模支援城內的起義軍。
從目前的一些證據來開,波蘭流亡政府事先確實沒有通知蘇聯,而蘇軍在得知華沙起義之後也根本不想救援,即便是蘇軍有能力支援。因為此時波蘭流亡政府與蘇聯已經是實際上的敵人了,雙方都試圖爭奪波蘭戰後的領導權。
對斯大林而言如果華沙起義成功,那麼波蘭流亡政府很可能返回國內重掌政權。波蘭流亡政府不僅拒絕向蘇聯割讓土地,而且還是個鐵桿的親西方政府,這對於蘇聯是不可接受的。
在斯大林的規劃中,戰後的波蘭必須留在蘇聯的勢力範圍內,為此蘇聯已經扶植波蘭工人黨建立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只等蘇軍拿下華沙就建立親蘇政府,因此蘇軍自然不會支援由波蘭流亡政府發動的起義。
二戰結束後,蘇聯在波蘭成立了波蘭人民共和國,對此英法美也是無能為力,而為了換取蘇軍不進入希臘,英國政府也拋棄了波蘭流亡政府,與波蘭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不過波蘭流亡政府並沒有因此解散,在海外波蘭人的幫助下,波蘭流亡政府繼續維持着運作,直到1989年波蘭擺脱了蘇聯控制,建立波蘭第三共和國,波蘭流亡政府才得以返回波蘭。
在得知波蘭第三共和國成立之後,波蘭流亡政府最後一任總統雷沙爾德·卡丘羅夫斯基親自返華沙,將波蘭第二共和國的總統旗、總統印信、總統綬帶、國璽、《1935年憲法》正本全部交給了新政府。而波蘭新政府則宣佈自己為波蘭流亡政府的繼承者,對於當年的華沙起義,波蘭也修建了大量的雕塑予以紀念。
(華沙起義紀念雕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