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巧計退兵故事有何深刻含義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李廣巧計退兵

李廣巧計退兵講述的是飛將軍李廣的一則小故事,通過“李廣巧計退兵”這一事件,展現了李廣臨危不亂、智勇雙全的美好品質。漢景帝年間,匈奴進攻上郡,漢景帝讓他的心腹宦官監督李廣訓兵實況。

李廣巧計退兵故事有何深刻含義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李廣畫像

一天,這位宦官帶着幾十名騎兵在野外馳騁,恰好碰見了三名匈奴人,併發生了交戰。宦官倉皇而回,將這件事情告知了李廣。李廣帶了一百名騎兵,前去包抄匈奴,不一會兒李廣追上三人,並射死了倆人,並留下一名俘虜。等李廣將俘虜綁在馬上時,看見前方有數千位匈奴騎兵。此時,匈奴大軍也看到了李廣,以為他們是誘敵的士兵便不敢輕舉妄動。李廣身後一百名騎兵非常驚慌,李廣告訴他們説:“匈奴肯定以為我們是誘敵的士兵,不敢輕易襲擊我們。”隨後,李廣命令全體士兵前進,大約與匈奴還有兩公里處,李廣便停了下來,並讓騎兵解鞍下馬。匈奴軍看見李廣隊伍鎮定自若的樣子,更加堅信李廣一行人是誘敵士兵,更加不敢輕舉妄動。隨後,一個騎白馬的匈奴將軍出來監護他的士兵隊伍,李廣和騎兵們立馬追上前去射殺了這名白馬將軍。隨後,李廣又解鞍下馬,側卧在土地上。天漸漸地黑了,匈奴以為埋伏在周邊的漢軍會來襲擊他們,於是便撤兵。等到天亮時,李廣率領一百名騎兵安然無恙地回到了駐兵處。這便是“李廣巧計退兵”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出李廣智勇雙全的一面。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時勢造英雄,西漢時期北方匈奴時常侵擾邊界,李廣就是在與匈奴的戰鬥中而揚名千古的名將,李廣一生戎馬,與匈奴交手大小戰役七十多場,李廣更是連連告捷;北方胡人是一個崇拜英雄的民族,對於英勇善戰的李廣也是十分恭敬,稱其為“飛將軍“;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很多朋友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其中也是有一定根據的。

李廣巧計退兵故事有何深刻含義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李廣雕像

李廣一生沒有獲取皇帝的封賞,在施行軍功制的漢朝,李廣沒有被封為王侯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李廣一生與匈奴交手多次,勝利也是數不勝數,但是在最重要的五次大規模戰鬥中,李廣沒有發揮出作用;漢武帝先後五次對北方匈奴進行大規模討伐,作為北伐匈奴的關鍵王牌軍隊,李廣率領的李家軍及其他部隊,在戰鬥中迷失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貽誤軍機;還因為寡不敵眾而敗北,被匈奴生擒,後裝作死亡,成功逃跑;所以説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李廣是一名很有性格的將軍,漢武帝時期,衞青、霍去病以及李廣都是王朝出色的將才,李廣總是憑藉着作戰豐富的優勢對新人苦苦相逼,在戰術的安排上也是刁難;多次王朝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失利都是因為李廣的戰術配置不得體,導致大漢軍隊陷入苦戰,最終還是落荒而逃,如此説來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但是總的説來,李廣確實是一個百年不遇的將才,是漢朝出色的武將。

李廣是哪個朝代的

李廣是一名常勝將軍,多次與匈奴作戰期間,大小几十場戰役連連告捷,即使是對手也十分恭敬的稱其為“飛將軍”;李廣自幼從軍,因為李廣的出生地位於隴西成紀,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省位置,當時北方匈奴時常入侵中原,李廣的村莊經常被匈奴洗劫,所以李廣自幼對匈奴十分厭惡,參軍之後,在與匈奴的戰鬥中更是表現出色;李廣是哪個朝代的?大多朋友都知道,作為漢武帝統一華夏民族的一員虎將,李廣在與匈奴的戰鬥中,李將軍確實勇冠三軍。

李廣巧計退兵故事有何深刻含義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李廣劇照

李廣是哪個朝代的?李廣在西漢時期輔佐過兩代君主,在漢文帝期間,李廣則是負責御前保衞工作,曾經多次救駕成功,因為李廣護主有功,在漢文帝時期,李廣已經擔任御林軍統帥,是御前第一侍衞,多次受到文帝的褒獎;漢武帝時期,李廣多次擊殺匈奴有功,仕途最好的時候被漢武帝受封為邊關太守,在其擔任太守期間,邊境多年沒有匈奴的侵襲,為了紀念李廣,在其住處,現如今仍有當時百姓雕塑的將軍石像。

喜歡漢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李廣正是西漢文帝與武帝時期的第一戰將,各朝各代叫李廣的人士有很多,但是飛將軍李廣只有一個;號稱飛將軍的李廣一生戎馬,最後也是戰死沙場,雖然沒有如願封侯,但是其不讓匈奴侵襲華夏領土的夙願還是達成。


李廣與李陵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朝傑出的將軍,雖然李陵最終被匈奴勸降,但是其中的緣由也是隻有自己清楚;李家三代將門,是大漢王朝的堅決實力,在漢武帝收復匈奴的戰鬥中,李廣和李陵以及李家軍都發揮出重要作用;李廣一生戎馬,最終因為在征討匈奴過過程中迷失路線,害怕貽誤軍隊戰機,最終選擇以死謝罪,一生與匈奴交戰七十餘場,出色的軍事天賦讓其在戰鬥中連連告捷,同時也贏得匈奴的尊重,被稱之為“飛將軍”。

李廣巧計退兵故事有何深刻含義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李陵劇照

李廣與李陵屬於爺孫關係,在李廣的教導下,李陵自幼習武,棍棒槍法也是精通,成年之後,李陵就開始參軍,作為李家軍的一員,李陵在實戰中表現突出,被封為“中郎將”;北方匈奴進犯,漢武帝則命令年輕的李陵為先鋒官出征北伐,作為一名沒有實戰經驗的將軍,在北方惡劣的環境下,李陵以及李家軍誤入敵人的圈套,在副將的拼死保護下,李凌殺出包圍,但是還是被匈奴的左前鋒生擒。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武帝賬下實用的武將,其中李廣還輔佐過文帝,是文帝時期的御林軍總管,多次救駕有功;二人的結局都不是太好,但是二人在戰場上確實表現出一個軍人的行為,是華夏統一的關鍵,二人死亡之後,漢武帝都深感悲痛;後人對二人也是十分尊敬,在其故鄉,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天水處為其搭建石像,以供軍魂。

衞青李廣

衞青李廣都是西漢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倆人在征討匈奴時,都立下很大的戰功,後人在提到衞青李廣時,免不了一番對比。從官爵來説,李廣沒有衞青的顯赫。李廣曾在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年間擔任將領,李廣的最高職位為驍騎將軍。

李廣巧計退兵故事有何深刻含義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李廣畫像

衞青在漢武帝年間,被任命為大將軍和大司馬,並被封為長平侯。所以,從功勞和爵位上來説,李廣比不過衞青。從軍事能力上來説,衞青和李廣都曾率兵攻打過匈奴。李廣攻打匈奴時,由於匈奴主動侵犯西漢邊境,所以李廣是被動地攻擊。衞青曾率兵深入漠北匈奴中心,狠狠地挫敗了匈奴實力。衞青則是主動率兵攻擊匈奴,掌握了作戰主動性,更加深入打擊了匈奴實力。

不過,衞青和李廣也有聯手抗擊匈奴的時候,那就是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中,衞青和李廣各自率兵對抗匈奴。李廣時年已經六十多歲,為了建功立業封侯,請求漢武帝讓他帶兵出征。漢武帝拗不過李廣,便讓李廣跟隨衞青作戰,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漢武帝讓衞青不能任用李廣為主將。到了漠北之後,李廣一心想要做前鋒攻打單于,但是衞青下軍令不讓李廣自身率兵前往。隨後。李廣不聽衞青調令,擅自率兵出擊,但在路途中迷路。後來,衞青想給漢武帝上書彙報戰況,李廣認為自己年老沒用,遂拔劍自殺。於是,李廣兒子李敢認為父親之死與衞青有着緊密的聯繫,此後李家便與衞家勢不兩立。


李廣的詩

李廣家族世代為將,到李廣時期,是西漢朝代,匈奴來犯,李廣帶兵抵禦被俘後炸死而得已逃脱。後來李廣立志討伐匈奴,多次英勇征戰取得勝利,匈奴也因為懼怕李廣再也不敢侵犯中原了。後代許多詩人都喜歡寫詩稱頌這位英勇善戰的將軍,尤其是李廣的特長箭術。

李廣畫像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關於李廣的詩,描述了李廣神奇的射箭。“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中。”這詩歌第一句林暗草驚風,交代了事件的時間背景,李廣打獵的時候騎馬進入樹林,林中光線陰暗,林風陣陣,氣氛一下子就緊張起來。第二句緊接着交代了人物的出場和動作:將軍夜引弓。李廣騎馬在林中射箭。其實這個夜應該有暗指樹林光線暗,又因林風陣陣看不清楚對面的動靜是老虎還是石頭,而使得李廣拉弓射箭。這個夜並非就是指黑夜。第三句四句,平明尋白羽,沒入石稜中。直接揭露了射箭的結果,第二天早上去找昨天射出的箭羽卻發現箭被李廣射進了石頭裏。雖然就短短四句,卻活靈活現的描述出了樹林昏暗風吹草動李廣一箭射出,沒入石頭的情景。這個詩歌講述的是李廣把箭射入石頭的故事,據説李廣後來再試着射第二次卻沒有辦法把箭射入石頭,這説明一個真正的將領在警覺發現獵物的時候那種本能的射箭殺敵的英勇。

這首寫李廣的詩字詞緊湊,文字平實易懂讀來朗朗上口,押韻工整,意境險奇,轉折對比都非常引入入勝。這首詩也廣為流傳。

對李廣的評價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個典故出自於《史記李廣將軍列傳》一文。通過這篇文章,可以得知司馬遷對李廣的評價。司馬遷和王勃在看待李廣事蹟時,持有相同態度,那就是為李廣感到憤懣不平。

李廣畫像

李廣一生征戰南北高達七十多回,但是統治者並沒有給李廣封侯拜相,這對李廣着實很不公平。那麼,世人對李廣的評價又是什麼?

漢文帝曾説:“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户侯豈足道哉!”從這句話中,可以得知漢文帝非常欣賞李廣,他認為李廣生不逢時,如果李廣生在漢高祖劉邦年間,給李廣封萬户侯,他都承擔得起。首先,李廣是位智勇雙全的將士,他遇事冷靜有策謀,在攻打匈奴時總能臨危不懼,看清大局勢後沉着發兵摧毀匈奴主力。其次,李廣非常愛惜自己的士兵,並且和下屬有着親密無間的關係。漢景帝和漢武帝年間,李廣立下很多戰功,但是李廣不驕不躁,對待士兵和藹謙虛。匈奴單于十分敬佩李廣,一心想讓李廣去他的陣營。司馬遷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總結世人對李廣的評價。

正所謂,金無赤足,人無完人,看似完美的李廣也有缺點。後人對李廣的評價還有一點便是,李廣言而無信。他鎮守隴西時,恰逢羌人起義,李廣誘騙八百多羌人投降,並承諾不會傷害他們。但是,李廣最終將他們坑殺,因此成為了一個言而無信地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90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廣巧計退兵故事有何深刻含義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