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絲綢之路的路線是怎樣的 起點和終點各在何處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我國燦爛的文化中,“絲綢之路”絕對是世界著名的,這條路線在今天又重新被提及,是一條世界交往的路線。絲綢之路的路線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是古代最早的商業貿易路線。

絲綢之路地圖

絲綢之路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絲綢之路包括兩條,一條是陸上絲綢之路,一條是海上絲綢之路。而狹義上的絲綢之路只有一條,就是陸上的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以西漢時期的長安作為整條路線的起點,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到達著名的敦煌。但是從敦煌開始就分為南北兩條路:南路是從敦煌開始,讓後依次是樓蘭、于闐、莎車、帕米爾到達大月氏、安息,最後往西到達條支、大秦,而北路從敦煌開始,經過交河、龜茲、疏勒、大宛最終到達安息和大秦。

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以南海為中心,所以還被成為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早在秦漢時期就形成了,在三國和隋朝時期的到了發展,在唐宋時期變得愈加繁榮。

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國的重要陸上商業貿易通道,這條古老的通道是無數先人用血汗打通的,也正是這條通道的形成為最早的世界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因為這條路線最早是販賣中國絲綢的,所以被稱為絲綢之路。現在絲綢之路已經成為世界遺產。

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通往西域歐洲的主要交通要道,連綿1.4萬餘里,如果單靠步行,得走上一年多才能走完單趟。絲綢之路對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軍事等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此偉大的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在哪裏呢?

張騫畫像

絲綢之路的起點,一般來説是在長安。因為打通絲路的第一人張騫是西漢人,而當時西漢定都在長安,所以説,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都認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在長安。然而到了東漢時期,由於東漢定都在洛陽,所以東漢時期絲路之路的起點在洛陽。翻開地圖可以看到,洛陽在河南省,長安在陝西省。而想要通往西域的話,如果從洛陽出發,必經陝西。因此絲路的起點還是要由時代決定的。

絲綢之路從長安或者洛陽出發,通過河西走廊,達到敦煌。在敦煌這裏,絲路一分為二,南路經過樓蘭、于闐、莎車等國,過葱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最後到達條支、大秦。西路從交河、龜茲、疏勒,過葱嶺,然後到大宛,又向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和絲路的起點不一樣,絲綢之路的重點,都在大秦。但是不要搞錯了,此大秦非彼大秦。它不是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國。這裏我們説的大秦是中國古時候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統稱。但是事實上,中國古代並沒有達到過羅馬。在東漢時期,公元97年,班超率領約七千人出使西域,達到裏海一帶。班超在裏海停了下來,讓部下甘英繼續往西方走。於是甘英就一路達到地中海西岸,和羅馬帝國隔海相望。但是當時安息國是中國絲綢和羅馬之間的中轉站,他們從中壟斷謀取暴利。因此安息國害怕中國和羅馬之間的商路直接打通會影響他們的利益,因此對甘英渲染海上思土戀慕的傳説,令甘英望而卻步,因此他並沒有直接達到過羅馬。

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可以看出,古時的中國,已經穿越了中東地區直達歐洲,不愧於當時最偉大的通道。

絲綢之路開闢時間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通往西方國家的唯一重要通道,為人類的發展進步和社會文化的交流有着巨大貢獻。而絲綢之路開闢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以前。

開闢絲綢之路的張騫的雕像

在早於漢代以前的遊牧民族的古墓羣中,考古學家經常可以發現一些有着濃郁的漢文化氣息的物品,如青銅、車馬和兵器等,而西方文化的馬具、配飾等物品,也很受當時的華夏民族的人民的喜愛。在張騫絲綢之路開闢時間之前,一則來自戰國古墓出土的《穆天子傳》中,就記載了周穆王曾駕駛着由八匹駿馬組成的馬車,往西域巡遊,最終到達崑崙山西麓,得到了那裏部落手裏西王母的款待。在周穆王離去的時候,西王母贈送給周穆王八車寶石。周穆王滿載而歸,成為了當時的一段佳話。因此,周穆王巡遊的那段路,也被後人稱為“玉石之路”。而玉石之路也成為了絲綢之路的雛形。

真正的絲綢之路開闢時間則是在漢朝。為了和匈奴作戰,漢武帝打算聯合被匈奴從河西走廊一代趕走的大月氏,便派遣張騫前往西域尋找大月氏。張騫從長安出發,達到河西走廊,被匈奴俘虜。十多年後張騫逃脱,經過車師,向伊犁地區進發,進入焉耆,最後抵達大宛國。在大宛國和康居國的幫助下,這次出行,基本奠定了絲綢之路的主要幹道。張騫從建元二年出發,也就是公元前139年,歷經十三年,回到漢朝,也就是公元前126年,也就是絲綢之路開闢時間基本上是在這13年之間。


 

絲綢之路主要商品

顧名思義,絲綢之路主要商品,自然就是絲綢了。

漢代的絲綢製品

在中國遠古的傳説中,就有嫘祖養蠶取絲的故事。古時的絲綢,主要是蠶繭為原料而織成。隨着夏商周和秦漢幾千年的蠶桑業的發展,中國已經有了大量生產絲綢的能力。而到了漢代,由於漢初漢政府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官營的絲綢業有了巨大的發展。而民營的絲綢業也同樣有了進步和發展。在坊間,由絲綢製成的工藝品、衣裳等各具特色,尤其是刺繡的發展,更使絲綢業到達了空前的昌盛。據傳聞稱,在當時,已經有了幾乎成型的繡花工具的出現。

而在西方,絲綢是他們前所未見的產品。當絲綢到達西方後,馬上成了暢銷品,成為了西方上層官員的奢侈品。而絲綢的銷售,也給漢朝帶來的巨大的收益,使得漢朝有了和匈奴作戰的資金,從而將匈奴趕出了河西走廊,確保了絲路的暢通。

在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除了絲綢,另外也有金銀器皿、青銅鐵器等,而在西方,為了獲得大量的絲綢,也有許多物資來和漢朝進行交換。現在被熟知的葡萄、胡蘿蔔、菠菜等,就是通過絲綢之路進入東方的。

在漢朝,為了和匈奴作戰,馬匹的作用也尤為突出,因此從大宛國進貢而來的馬匹,也是絲綢之路主要商品之一。

因為中國是絲綢的出產國,因此西方人給予了漢朝以“絲國”的美譽。19世紀,德國的李希霍芬這條大道命名為“絲綢之路”。

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

説起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人們普遍會聯想到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體系變化,事實上,隨着朝代的更迭,政治條件的改變,絲綢之路在歷史上幾次通絕,兩千多年間也歷經了巨大的變革。

古絲綢之路圖

自兩漢時期到大明王朝,約一千五百年的歲月裏,絲綢之路一直承擔着中國內地與西域、歐亞各國間文化和經貿往來的橋樑作用,尤其是在絲綢之路開闢之初的西漢,這條路將世界最強盛的四個文明國度緊密相連,從此,中國、貴霜、安息和羅馬唇齒相依,經貿交流達到空前繁榮,這個時期,被稱為絲綢之路的通暢期。

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地緣政治呈分裂狀態,絲綢之路雖然依然承擔着它作為貿易與文化交流國際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義卻弱化了許多。所以,政治環境的變遷,無疑是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時期,絲綢之路重新繁榮,其輝煌一度達到了巔峯,令當時的長安成為舉世矚目的繁華國際大都會。這盛唐繁榮景象,一直持續到唐代後期,西北地區被少數民族控制,隨即五胡亂華烽煙四起,使絲綢之路再次陷入閉塞期,長達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橫跨歐亞的蒙元帝國轟轟烈烈地登上歷史舞台,飽經風霜的絲綢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現繁榮。

明代與西域各國長期交往,那一時期的西方世界已進入工業革命的前夜,航海業高度發達,絲綢之路不再承擔其以往的重要使命,因此,從中西交通史的角度來看,此時的絲綢之路已然不復昔日光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3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絲綢之路的路線是怎樣的 起點和終點各在何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