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初中物理是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一般從初二開始開設這門課程,教學時間為兩年,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很多初一學生剛升初二時,面對增加的物理課,準備不充分,不明白如何學習物理。為此,本期名師講堂欄目邀請陳偉森老師為同學們講解在初一升初二時,學好初中物理的一些技巧。
名師簡歷陳偉森,漳州市華僑中學(漳州三中分校)高級教師,福建省優秀教師,福建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漳州市研究型名師,初中物理名師工作室成員,漳州市教科院兼職教研員。
漳州五中課堂上,物理老師為學生講解伽利略實驗相關知識。
多觀察,多體驗,有助於“悟”“理”
對於初中物理的學習目的,陳偉森老師有着自己的理解:“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以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科。中學物理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自然現象中的許多原理,探索自然現象所遵從的規律。”
陳偉森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的學生生活體驗少,動手能力差,導致對物理中的很多現象沒有認識,無法理解,包括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力學,在生活中學生很少去觀察和探索,反而認為這些知識很抽象、難度大,導致學習興趣不高。陳偉森老師建議學生平時要多關注生活、生產活動中與物理相關的現象,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問題,從物理角度多問多思,這都有助於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學習物理必須理解好基本概念和規律,這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例如在機械運動中,正在行駛的汽車上乘客,他可以是運動也可以是靜止的,要看他相對於參照物才能判斷該物體是否運動,因此理解好機械運動的概念就很重要。”陳偉森老師認為,物理也是“悟”“理”。“悟”就是感悟,因此物理的概念和規律不只是靠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會、感悟出來的。“理”就是在悟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前提下,通過自身理解記憶,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為此,陳偉森老師建議同學們在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各章節中物理概念的學習,要特別注重理解每一個物理概念、每一條物理規律。
多動手做實驗,重視物理圖像,激發興趣領悟物理規律
物理知識的教學與實驗是密不可分的,物理本身就是由實驗發現問題,再用實驗來解決問題的。在做實驗方面,陳偉森老師建議同學們儘可能多做實驗,除了課堂的實驗,其他如老師和教材中給出的有關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探索性小實驗小製作都可以想辦法動手做,這對物理規律的理解是非常有利的。
“做實驗不是簡單地完成實驗,同學們在完成每一個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都必須要求自己知道實驗原理,明確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項,明確每個實驗步驟的目的,這樣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問題的辨析能力。”陳偉森老師告訴記者,通過對物理實驗的經歷和體驗,才能對物理規律有更深刻的領悟,對物理規律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同時,陳偉森老師還認為,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複雜電路設計,主要都是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在物理學習中,條理化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表達都是有一定的侷限性和低效性。而圖像卻可以形象表達物理規律,直觀地描述物理過程,同時可以正確體現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是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有效方法。因此看懂物理圖形,能夠更好地學好物理。”在平時上課時,陳偉森老師都會要求學生運用數學函數圖像的特徵來分析物理過程、探究物理規律。
對於如何全面正確地分析圖像題,陳偉森老師給出以下建議:“首先要看懂橫座標和縱座標所代表的物理量,且認清其物理量及其單位,這樣才明白圖像所表達的物理意義。其次還要認清圖像趨勢,如過原點的直線説明橫、縱座標軸物理量之間存在正比例關係。會解釋圖像中每條圖線的起點、終點、折點、圖線與圖線之間的交點、圖線與橫縱標軸交點的座標值的物理意義,這都是反映它們的某種狀態。”
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化繁為簡提高物理思維
物理知識點相似也比較多,當學習過的知識增多時,很多同學就會出現記錯記混知識點的情況。因此,陳偉森老師建議同學們可按照老師的分析或利用課外輔導材料中繪製的思維導圖去幫助記憶和理解。“適當地對概念進行分類、比較,可以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重點突出,脈絡分明,便於自己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例如,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壓力和重力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等,都可列表比較,通過審辨性的思維進行思考,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
陳偉森老師還指出,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每章節和知識模塊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初中知識學完後再進行系統大綜合。“這個綜合知識的過程對同學們能力要求較高,不同章節之間的聯繫可以互相類比,如熱機效率和機械效率可以結合在一起分析比較。所以只有真正將各知識點融會貫通,連為一體時,同學們就能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繫,同時也會找到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陳偉森老師告訴記者。
此外,面對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陳偉森老師建議同學們不僅要善於從正面提出問題,還要善於反向思考。陳偉森老師還舉了例子來説明如何反向思考:“勻速直線行駛的動車上,放在地板的箱子是否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可以先考慮“如果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力,那哪個力來平衡該摩擦力?”通過反向思考,有助於弄清楚問題緣由,並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記者 劉健寧 文/供圖
責任編輯/吳明暉 馮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