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教育部召開2022年教育新春系列首場新聞發佈會,介紹2022年基礎教育重點工作任務和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有關工作要求。
“雙減”政策支持下,學生的學業負擔有效減輕。但同時如何確保學生的教學質量,也引發了社會擔心,如何跟蹤評價“雙減”的成效,成為備受家長重視的話題。
就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在會上回應稱,“雙減”中減負是治標,目的是為了提質,促進基礎教育迴歸育人的本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 朱東斌
朱東斌提出,去年秋季學期以來,各地各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雙減”文件精神,作業設計水平、課後服務水平和課堂教學水平,取得了積極成效。在此基礎上,下一步在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方面,將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即強化教育教學管理。教育部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分學科制定教學基本要求,要求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嚴格落實教學計劃,強化教師的備課和校本教研,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同時,要求教師要精準分析教情學情,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日常作業、期末考試、學業質量監測等途徑,逐一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答疑和拓展提高工作。
第二個方面,即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把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作為保障學習效果和質量的關鍵。一是要加強教師培訓,包括教師育德能力、課堂教學能力、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課後服務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導能力;二是要提高教研實效。充分發揮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及各級教研機構的專業支撐作用。
第三個方面,即加強質量評價和檢測。要求各地各校進一步做好教學質量監測,注重質量分析和結果反饋。根據質量監測的結果,針對存不足,採取有效改進措施,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據介紹,教育部還要求各地各校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按照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的要求,改進評價辦法,充分發揮質量評價的導向作用。為了更加客觀地瞭解各地各校“雙減”工作的落實情況,教育部也將委託第三方開展“雙減”落實情況的獨立調查,進行跟蹤評價。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向財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