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今看世界
在北京,據説有兩條龍脈,一是土龍,即故宮的龍脈;二是水龍,指的是後海和北海一線。
據文獻記載,什剎海一帶被“蟠龍水”環抱着的風水寶地上,元、明兩朝時曾建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香火一直很旺,就連皇上也時常來此上香。
後來寺廟荒廢,成為王公大臣爭相建造房產的風水寶地。到了乾隆四十年左右,富可敵國紅極一時的和珅,也相中了這塊寶地。寶地四周縈水,遙望西山,而且又離“故宮”不遠,和珅於是以高價買下了這裏的多處房產,開始修建了大名鼎鼎的“和第”。
據説,和珅當年在修建“和第”的時候,專門讓設計者研究了故宮的建築風格,幾乎所有的格局都是按照當年故宮的樣子建造,可以説是一個縮略版的“故宮”。料想,當年也只有和珅這樣的人物才能有此丰度。
於此同時,“和第”的每個屋內所有的隔斷都是用極其珍貴的金絲楠木打造而成。金絲楠木作為自古稀有的珍貴木材,產量極小,向來都是皇宮御苑才能享用的材質。如今,金絲楠木在世界上的價值更是被推到了極點,一根原木有專家評估為27億,如此諾達的一個宅院,其綜合價值之高,即使世界首富估計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除此之外,和第修建的“福字碑”和“滿園福字”也是這座宅院的點睛之筆。
福字碑,隱藏在邀約台下的滴翠巖中,這個福字之所以珍貴,因為出自康熙御筆。是當年康熙皇帝寫給孝莊皇太后的,後來和珅通過各種手段搞到後,藏在了整座府邸的正中心。
康熙的福字,向來有“天下第一福”之稱。
單看整字,是一個福字。細心讀的話,這塊碑上的福字可以讀出“多子、多才、多壽、多田”,而田字卻並不封口,意味着封土無疆,財無止境,有着非常妙的寓意。
另外還傳説,和珅十分喜歡蝙蝠,認為蝙蝠代表着“福氣”,於是在修建宅院的時候,藏了9999只蝙蝠在府裏,取諧音“福”。比如:蝠池、蝠廳、流杯亭上、以邀月台為主體的蝠形建築等等,整座王府到處都是。而第一萬個“福”,正是福字碑!
嘉慶四年,和珅因罪賜死,嘉慶皇帝抄了他的家,當時清點的全部財富約白銀八億兩,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和珅死後,嘉慶皇帝把和珅的“和第”賜給了“愛豪宅不愛江山”的胞弟慶親王永璘。
咸豐元年,即公元1851年,身兼議政王、軍機領班大臣等要職的恭親王奕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
恭親王沿襲“和第”之後,開始對這座府邸大肆修繕、改建,現如今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築規模與格局,就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恭王府之名也由此沿用至今。
恭王府府邸最深處有一座兩層的後罩樓,後面的牆共開了88扇窗户,裏面有108間房,據説這裏是和珅的“藏寶樓”,當年放滿了珍寶,富可敵國。
恭王府總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有“99間半”之稱的後罩樓攔腰將它隔為府邸和花園,府邸堂皇莊重,花園優美繁華。
恭王府以它富麗堪比故宮的建制而被稱作“城中第一佳山水”,聲名顯赫。
光緒二十年(1894年),老恭王奕訢病逝,由其嫡孫溥偉承襲爵位。此時,大清王朝已衰敗不堪,為了維持生計,溥偉一直靠變賣家產過活。1911年辛亥革命後,溥偉為了開展復辟清廷的活動,這位“最後的王爺”幾乎“賣掉”了恭王府。
1912年,溥偉為籌經費,把恭王府內除字畫之外的全部藏品,以40萬大洋的價格賣給了日本山中商會。
1921年,溥偉將恭王府宅院抵押給北京天主教會的西什庫教堂,賣了8萬銀元。1932年,由於無力贖回王府,羅馬教會興辦的輔仁大學以108根金條代償其債務,買下了恭王府的產權,歸了輔仁大學。
往事隨風,昔日主人消逝,今天的恭王府,已成為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可謂是最有見地。
讀者們,關於“北京恭王府”,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