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半學生作業是低效甚至無效 專家呼籲:減負要精細化作業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當校外培訓機構已經成為過去時,當教育迴歸到校園,學生課業負擔怎麼減?雙減政策之下,學生作業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減的空間在哪裏?怎麼減才是有效地減?怎麼減才能不增加家長的焦慮?日前,成渝雙城教育專家共聚成都市青羊區,召開成渝雙城經濟圈“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就如何“有效減負”展開了富有開拓性的討論。成都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作業,找到學生作業成績與時間行為的九個區域,重慶通過雲課堂,把優質教育資源免費輸出給學生,殊途同歸,共同探索“雙減”有效路徑。
近一半學生作業是低效甚至無效
“‘雙減’之一的‘作業減負’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減是以提質增效為前提。”成都市教科院院長羅清紅表示。通過大數據作業區域反饋,作業標籤化的數據顯示,近50%的習題難度與學生的實際能力不匹配。也就是説,大樣本分析表明,近一半的學生作業是低效甚至無效,每天寫作業就是在撞大運。“這説明,我們的作業是有水分的,減負是存在空間的。”
羅清紅指出,作業是課堂的延續,沒有課堂的高質量,作業減負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課堂上應該解決學生不懂的問題,而不是和已經懂了的學生進行“表演”。所以構建成都高質量課堂勢在必行。
減負 精細化作業是關鍵
這場“減負”行動,主力軍是教師,如何關心關注和研究清楚教師羣體的身心狀態,進而出台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措施,儘量讓教師能在“無感”的狀態下,改變其思想行為,順應減負行動,並從中感受到職業的尊嚴,專業的成長,是減負行動能否持續堅持下去的重中之重。
教師需要什麼?需要專業指導,伴隨式指導;需要減輕無效工作負擔;需要精進學習,開闊視野。為此,亟需開展教師素質提升行動;聚焦課堂大比武行動;開展九九提質行動;推動“互聯網+教育”的成都共享教育落地。
“減負”不減質,精細化作業管理是關鍵。“可能老師們認為的分層作業與學生的實際能力是有差異的。”羅清紅表示,在通過對學生作業的大數據調查後發現:學生作業成績與時間行為存在九個區域。針對吃不飽的學生,要提高作業技術含量;針對靠勤奮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要優化他的學習策略;針對用時長的學生,要調整他的作業量。
羅清紅認為,當務之急是各區市縣(學校)要建立自適應作業平台系統。
從“以人為本”走向“育人為本”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李鐵安的線上發言同樣引人深思。長期以來,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單一地講求高效率,而忽視了學校作為育人主陣地的作用。要從突出“以人為本”走向彰顯“育人為本”。他表示,聚焦教學,既要服務應試也要支持育人。育人為本,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重視課程,重視人類優秀文化等要素對育人起到的作用。他強調,在教學中,要強化學科實踐作用,提出真實的問題,真實情境,以核心素養貫穿教學過程,課堂要從追求高效率走向高品質,要放飛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彰顯學生的自主性等,要通過問題解決實現應試與育人的雙重功能。
重慶 開發雲課堂讓優質資源共享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蔡其勇分享了“雙減”重慶做法。重慶教科院通過多方整合資源,把教科院課程研發、出版社技術開發、電視台傳播有效整合起來,開發出了中小學雲課堂,把優質的課堂通過網絡、電視免費輸出給學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