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國不斷髮展壯大,最終成就帝業的歷程中,許許多多的能人志士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其中,范雎、白起就是兩個不可或缺的人物。
范雎,芮城(今山西芮城)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軍事謀略家。他上承商鞅、下接李斯,為秦昭襄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以“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李斯語);被秦昭襄王尊稱為“叔父”,是秦國曆史上的一代名相。
白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是秦國乃至戰國時期的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
白起曾擊敗韓、魏聯軍,攻陷楚國都城郢,重創趙國軍隊於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他前後攻取七十多座城池,極大地促進了秦國的一統大業。
可是在效力於秦國的過程中,同屬秦昭襄王股肱之臣的名相與名將,彼此之間產生了矛盾,並導致了一代名將之花的悲慘結局。
一、范雎阻止了白起的滅趙行動。
長平之戰後,白起欲乘勝滅趙,立不世之功之際,蘇代(蘇秦之族弟)受趙孝成王之託,以重金開路,見到了秦國的權相范雎。
賓主寒暄過後,蘇代就為范雎分析了他即將面臨的困境。
蘇代(右)在遊説范雎(劇照)
蘇代説,長平一戰,趙國軍力大損,確實難以再有效阻擊秦軍。現今,白起將軍即將圍攻邯鄲。邯鄲一破,趙國即亡。
那時,秦國就會威震諸侯,雄視天下。白起將軍自然也就居功至偉,受到秦王的封賞。但是,這與您無關。
至今,白起將軍已經為秦國打通了東向之路,平定了鄢、郢、漢中等地。如果再滅了趙國,他的功績將會毫不遜色於周公、召公及呂望。
屆時,白起將軍的地位決不會在您之下。即使您不想甘居其下或與其平起平坐,恐怕也難以做到。
但是,您如果能讓趙國割讓土地,求和於秦國,那麼,白起就不會再得滅趙大功。而您則可以有大功於秦國,進而鞏固乃至提升自己的地位。
蘇代的一番話引起了范雎的深思,自己今天的一切都來之不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真的不錯,真的令人陶醉。如果讓別人居己之上,削減自己的權勢,那會很不爽的。
於是,范雎奏告秦昭襄王,軍隊征戰日久,已經疲憊不堪,需要休整。如果能讓趙國割地求和,可既獲取疆土,又休養軍隊。
范雎在勸諫秦王(劇照)
秦昭襄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范雎的建議。於是,在蘇代的運作下,趙國答應割讓給秦國六座城池,以熄戰火。
二、白起回絕了秦王的出征詔令。
白起正欲挾長平之戰的威勢,破邯鄲,滅趙國之時,接到了秦王的班師詔令。撤軍回國後,白起知悉了其中的原委,對范雎大為不滿。隨之,彼此間的仇怨就產生了。
心懷不滿的白起在大庭廣眾之下宣講,趙國失敗於長平之後,邯鄲城中的百姓驚恐萬分。那時,如果乘勢而進,不過月餘即可攻破邯鄲。可惜,應侯范雎不知時勢,主張班師,導致秦國失去了大好的機會!
秦王得知了這一情況後,既痛惜機會的失去,也埋怨白起既知邯鄲旦夕可得,卻沒能及早上奏。
不久,追悔莫及的秦昭襄王,因趙國違約不割讓城池,欲再派白起率軍征伐趙國。
秦昭襄王(劇照)
但當時的白起正有病在身,行動不便,秦王就改派五大夫王陵掛帥出征。可是,王陵不但沒能攻下邯鄲,而且一再損兵折將。
當秦王得知白起病癒後,就詔令白起替代王陵攻打邯鄲。白起沒有聽令而行,而是向秦王解釋説,之前,長平之戰令邯鄲城中的軍民震恐不寧,攻守失措,趁機攻打,可剋期而下。
現今,趙國軍民已經從悲憤難安中走了出來,堅定了抗擊秦軍的決心,而且又有老將廉頗在領軍,因此,邯鄲是很難攻取的。
再者,我國剛剛與趙國達成了和解,就予以攻打。這樣一來,其他國家就可能因秦國失信而“合從”救趙。那時,我們怕更難以取勝!
秦王聽不進白起的解釋,執意命他率軍伐趙,但白起“固辭”不從。
范雎在勸告白起(劇照)
無奈之下,秦王就讓范雎去勸説白起。白起因范雎影響了自己建功立業,自然不會聽他的勸説,就以身體有病為由拒絕了。
三、白起收到了秦王的自裁詔令。
范雎勸告白起失敗後,隨即奏告秦王,白起有沒有病不好説,但他“不肯為將,其志已堅。”
秦王聽後,龍顏不悦。無奈之下,就增派兵將,同時命長平之戰初期的統帥王齕替代王陵。結果,王齕也沒能完成秦昭襄王的心願,攻佔邯鄲。
王齕(劇照)
白起得知後,跟自己的門客説,我早就跟大王説過,邯鄲是不易攻取的,果然如此吧!
當范雎聽到了白起的言論後,就告知了秦王,並竭力建議白起掛帥出征。但是,白起以有病為由斷然拒絕。
白起的一再拒絕,惹怒了秦昭襄王。於是,秦昭襄王削去了白起的爵位,將其貶為“士伍”,驅離咸陽,遷到陰密。
隨之,白起就在“狡兔死,走狗烹”的嘆息聲中,悽悽惶惶地離開了咸陽。
白起被貶黜後,范雎對秦昭襄王説,白起心中不服,而且口出怨言。如果他投奔了別的國家,那將會不利於秦國。
本就忌恨白起的秦王聞聽范雎如此説,立即賞給了白起一把利劍,令其自裁!
當停住在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的白起面對秦王送來的利劍時,不由仰天高呼,我怎麼淪落到如此境地!
陡然間,白起的腦海中出現了血雨腥風的疆場,想起了為自己所殺的那些將士們,尤其是被自己“坑殺”的四十萬趙軍……
名將之花凋落(劇照)
於是,一道寒光閃過之後,一代名將慢慢地依附在了他曾為之奮戰的熱土之上!這一幕,永遠地定格在了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