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雙減”後新學期每週五節體育課、用智能手環監測健康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佩戴智能手環監測每日健康、每週五節體育課、放學回家不用寫作業……近日,《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機構負擔的措施》(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已“滿月”,學校在課後服務和課堂設置方面有哪些變化?今天(9月23日)下午,記者走進了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簡稱“清華附小”)探訪相關情況。
校內教師服務“課後330” 外聘教師參與社團活動
9月23日下午3點半,課後服務時段開始,在清華附小四年級四班的教室裏,四十來個孩子,採用學伴小組合作的方式,聽台上兩名同學講述歷史小故事。結束後,女生趙瀚彤走上台,大大方方地給大家分享了這一天裏她遇到的“三件好事”,“今天隊列比賽上,我們班做得很不錯,今天還有媒體進來採訪我們了。”小姑娘笑着説。
3點半課後服務開始,孩子們先進行三分鐘演講。圖/記者李木易
這是“雙減”後,清華附小在下午3:30至4:30的課後服務時段裏規劃的“校內活動課之班隊會活動”。這學期開始,在班級的課程列表裏,每天六節課上完後,從下午3點30分開始,學生們在各班老師的安排下,上“校內活動課”,週一到週五安排包括學科自主實踐活動、閲讀課、班隊會和勞動技術課等。
該班班主任楊珖介紹,校內活動課上,學生每天會先進行“三分鐘演講”,學生們以合作或單獨形式進行自選主題的三分鐘演講,再開展當日活動,最後老師們會給孩子留時間做作業和答疑。從下午4:30起,學生們進行自己選擇的“X課程”和社團活動。
“我們100%的學生選擇了校內實踐課,選擇課後四點半服務的學生也達到了95.5%。大家參與度還是很積極的。”清華附小教務處主任安華介紹,學校有各類社團30個,參加的學生佔全體學生的70%。
“1!2!3!4!”9月23日下午4點30分,清華附小的操場上傳來了孩子們的口號聲,踢足球、折返跑、打籃球,學生們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各自開展體育社團活動。
民樂社團在集體訓練。 圖/記者李木易
在學校另一側的金帆排練廳裏,近百名低年級的小學生們在音樂老師、民樂團團長的帶領下進行合練。記者注意到,除了台上指揮的老師,現場至少有七名老師在針對性指導。“這些都是民樂團專門外聘的教師,他們會在社團裏一對一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安華介紹,學校一直重視藝術和體育社團的工作,這些豐富的社團活動已經有十年的基礎,外聘教師們和學校磨合得也非常好,此次在“雙減”政策之下,學校對課後服務時間進行了調整,不僅增加了作業輔導時間,也增加了社團活動服務時間。
學生作業校內完成 早晨晨練時間延長
四年級家長王孝飛感覺變化最大的是,從這學期開始,不僅孩子回家不用寫作業了,早晨在操場上玩的時間也增加了。他介紹,學校此前也有可選擇的課後服務“X課程”和體育社團活動。以前,孩子7點半到校,8點開始上課,晚上五點參與完課後服務後,被家長接回家。而新學期開始的這一個月來,孩子每天8點20才上課,到早了就可以在學校操場上參與體育運動。到了課後服務時間段,孩子在下午4點30分前就在校內寫完了作業,開始參與課後服務豐富的課程。“週二、三、四孩子選了經典閲讀、陽光科學、繪畫課,週一、週五參加游泳社團。社團活動也比去年一週多了一次。”王孝飛介紹。
記者注意到,清華附小的孩子們還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手環,不僅可以監測體温、顯示學生出入校時間,還可以記錄學生每天的運動量,提供個體指導。清華附小體育教研組組長任海江介紹,這也是學校為推進體育健康活動的一次嘗試,手環可以幫助體育老師掌握孩子的體質情況,在學期末有針對性地對孩子一學期來的弱勢項目進行指導,也可以調整課程設置。“比如孩子一堂課平均心率要達到每分鐘120次到130次,體育老師最後總結髮現心率每分鐘不到120次,就會調整課程內容。”
學生們展示智能手環。 圖/ 記者李木易
“十年前我們就在做‘課後服務’,此次‘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我們也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清華附小副校長張華毓介紹,該校一直以來就重視體育教學,因此此次“雙減”之後的課後服務活動,教師隊伍穩固,社團體系穩定。目前,學校重點打造高質量的課堂,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比如,為更好提升教學質量,學校對課堂結構進一步優化,提出減少課堂上老師的“講”和“説”,增加學生的“做”與“練”,為學生提供大板塊的讀、寫、操作、實驗等空間。
張華毓表示,清華附小在原來校本“1+X課程”基礎上,迭代重構為“全天候1+X課程”育人架構,強化“課後服務”課程供給多樣性基礎上的五育融合,進而重塑了高質量育人課堂主陣地內涵,實現了學校主體高質量育人系統的構建。
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