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花合唱團由阜平縣城南莊鎮的44名孩子組成,他們分別來自鎮裏的5所學校,最大12歲、最小的6歲。前往北京參加開幕式,對這44名孩子來説多是第一次走出大山,他們學會了自己洗衣服、刷鞋、洗碗,不斷蜕變、收穫、成長。這次出發,孩子們顯得自信。
車上,11歲的席慶茹舉着手臂,練習鄧老師教給她的小提琴指法。席慶茹是馬蘭村人,在馬蘭小學讀四年級。從二年級開始,席慶茹就加入了校樂隊,開始學習音樂,一直在跟鄧老師學習。
席慶茹口中的鄧老師,就是這天籟童聲背後的築夢人——79歲的老人鄧小嵐。鄧小嵐是馬蘭花合唱團的前身——馬蘭小樂隊的創辦者。從北京退休後,鄧小嵐來到她的出生地馬蘭村回訪,這裏是她的父親,老一輩新聞人鄧拓工作過的地方。回訪時,鄧小嵐發現“這裏的孩子什麼歌都不會唱,也沒什麼興趣愛好”,這讓她的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她決定用五線譜給山裏娃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此後,鄧小嵐常年奔波在京冀兩地,她從各處找來小提琴、電子琴、手風琴等樂器,無償教會孩子們唱歌、演奏,組建了少兒樂隊,還舉辦了鄉村兒童音樂節。
馬蘭村裏有條胭脂河,那是席慶茹和小夥伴們的遊樂園。夏天,孩子們會下河抓魚,冬天,他們又會在河面上滑冰。去年底,鄧小嵐促成的“月亮舞台”在河邊建成,這是鄧老師送給孩子們的歌唱舞台。6500多個日日夜夜,音樂漸漸成了馬蘭村的一張名片,鄧小嵐用音樂改變了一座村莊。
席慶茹的兩個姐姐都是鄧老師的學生,老一批學生長大,新一批學生到來。看到席慶茹有音樂天賦,鄧老師將自己使用多年的寶貝小提琴送給了慶茹。這是一把有很多劃痕的老舊小提琴,舊的小提琴盒子有破損,被換成了一個不完全適配的黑色皮盒。但席慶茹將它視若珍寶,每次練完琴都小心擦拭,然後放到盒子裏收好。
開幕式演出是席慶茹第一次來到北京。之前,她到過的最遠地方是石家莊,“去石家莊給媽媽看病。”去年媽媽病危,席慶茹不得不退出冬奧會集訓,回家陪媽媽走完最後一程,“他們在台上唱,我在台下唱……”但是,音樂夢一直在席慶茹心中。一次補選的過程中,席慶茹再一次獲得了參加冬奧會開幕式演出的機會,“唱完最後一個音,我抬頭看了看鳥巢的上空,有顆又大又亮的星星在閃,我覺得,那是媽媽在陪伴我。我知道,閉幕式的時候,她也會在那兒。”
大巴車駛出了大山,駛過了高樓,來到了“鳥巢”。這羣山裏的孩子,登上冬奧會閉幕式的舞台。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