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小編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你有什麼想分享的資訊,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感覺小編分享的資訊不好,影響了你的好心情,同樣歡迎下方留言,吐槽,指出小編的不足哦!
事物的發展不僅僅只是一面,它可能會帶動或者改變其它的事物,你信不信,不信?就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
説到“漢初三傑”的時候,小編就有些替韓信委屈,堂堂的一代戰神,居然死的如此憋屈。劉邦能夠取得天下,韓信功不可沒,作為歷史上有名的軍神,韓信在這場戰爭中,可以説是戰功赫赫,從定三秦、擄魏王、破代兵、擒趙王,到最後大敗西楚霸王項羽,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然而,在這一系列的輝煌背後,卻是一代戰神崛起的艱難之路。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韓信崛起的這條道路上,有一個非常的重要,那就是蕭何。如果沒有當初的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可能很難再有有出頭之日。不過成也蕭何敗蕭何,如果沒有蕭何跟呂后二人的算計,一代戰神又怎麼會慘死呢!
根據史料記載,韓信的崛起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艱難無比。在那個年代,貧困家庭的他,可以説是一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如果不是當初那個胯下之辱,韓信又怎麼會明白只要肯努力,終會有一天出人頭地的!有人看到這裏,肯定會説,小編你整天説史料記載,那你説説是那本書記載的,又説了什麼,也給我們看看。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所記載: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簡單來講就是韓信先後投奔三個人,分別是項梁、項羽、劉邦,可惜都未曾得到重用。而其中因為項梁敗得太快,還沒等到韓信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還情有可原。可是劉邦跟項羽,對韓信的態度基本是可有可無。
根據司馬遷的描述是“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簡單來説,就是韓信在項羽面前,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本領,可是項羽卻看不上。但是從韓信後來的才華來看,可能不是因為計策不好,而是項羽本身就是一位戰神,韓信的計策項羽看不上。這也正常,那個時候的項羽可以説是從未有敗績,又怎麼會看得上一點名氣都沒有的韓信獻上的計策呢!
而韓信在劉邦手下,也可以説是一波三折,項羽看不上的人,劉邦也看不上,就讓他做了一個“連敖”的小官,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還差點被殺。我們從劉邦跟韓信的談話中不難看出他的態度是“上未之奇也”,也就是説可有可無,無所謂。所以,感覺自己沒有出路的韓信才會趁着天黑出逃。
總而言之,我們從韓信剛剛開始出道,一直到楚漢之爭的前夕,胸有大志的韓信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可謂是到處碰壁。
前面的故事小編也講了,韓信做了一個逃兵,瞭解韓信能力的蕭何知道韓信逃跑後,趕緊騎上馬去追韓信,因為時間的關係,蕭何並沒有告訴劉邦,這讓劉邦十分不爽。可以説是,在這一段歲月中,只有兩個人發現了韓信有多厲害,一個是蕭何,另一個不是張良,而是劉邦的好友夏侯嬰。這位也是除了張良以外,另一個得到善終的人。
那麼夏侯嬰又是怎麼知道韓信是什麼樣的人呢!前面小編講到韓信有次差點被斬,當時韓信被壓出軍營問斬的時候説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這個時候被夏侯嬰也就是滕公聽到,看了一下韓信的相貌,有些捨不得將韓信問斬。並向劉邦推薦“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跟夏侯嬰不一樣,蕭何卻將韓信稱作“國士無雙”,根據《史記》記載,“諸將易得耳,至如信(這裏説的是韓信)者,國士無雙。”。小編查閲了一下,國士無雙的釋義: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無雙,獨一無二,同時代風雲人物出類拔萃僅此一人。由此可見真正能夠認識到韓信才華的只有蕭何一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蕭何才會連向劉邦解釋的時間都沒有,就趕緊去追韓信了。
由於蕭何的大力推薦下,劉邦跟韓信探討了一番,劉邦才發現這個人真的很有本事,如果想要打敗項羽,這個人必不可少。所以時來運轉,開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不過那個時候的劉邦能夠將一個什麼作戰經驗都沒有的韓信身上,不僅僅是韓信的本事有多厲害,更多的劉邦的魄力真的很大。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當初蕭何月下沒有追韓信,那麼韓信的結局又是怎麼樣呢?本着“金子到哪裏都會發發光”的原則來猜想,也許他也會成一方諸侯。不過事實總有寫殘酷,也許會在戰亂中被殺,也許從此歸隱田居,做一個醉酒的老翁。總而言之,如果沒有蕭何,韓信能否崛起真的很難説的清楚。
不過韓信的崛起之路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在那個年代,類似韓信的天才肯定有不少,只是沒有人能夠將他們發掘出來,他們就消失在了歷史當中。幸運的是,韓信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這樣才有了發揮自己才能的平台。
也就是説,大多數男人都缺少這一點。為什麼劉邦、楊堅、李淵、朱元璋身邊的夥伴都封侯拜將?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這些人身邊都有一個伯樂。事實證明,古往今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男人也一樣,如果有一個伯樂,將你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相信很多人都能夠成為奇蹟。就像馬雲的阿里巴巴的張勇,也就是現在的阿里巴巴的首席執行官,可以説馬雲就是李勇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