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和普通人共同的煩惱之一,大概就是在教育孩子上了。
黃聖依就因為跟老公楊子因為教育理念發生了衝突,上了熱搜。
黃聖依有兩個兒子,9歲的安迪和4歲的安麟。這次爭吵的起因是九歲的大兒子安迪。
黃聖依認為要全面培養兒子的興趣,給孩子報了好多個補習班;楊子卻認為這樣做是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糊弄,樣樣通卻樣樣松。
兩個大人不顧家中長輩和兒子在場,就這樣直接地在餐桌上爭論起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兩個人的教育方式各有優劣,一時之間也很難説清楚是非。
看看安迪的課程,一下子就學五門課程,高爾夫、鋼琴、架子鼓、編程、還要學圍棋。
事後黃聖依也發了一個微博,解釋了一下這個事情:
站在一個媽媽的角度來講,必然是希望我的孩子是多才多藝的,因此我也會更注重培養安迪安麟各種興趣愛好的養成。
的確,這個時代的孩子因為大環境的影響會辛苦一些,壓力也更大,但也因此父母盡力為他們提供的條件和選擇也相對多了一些。
平時給安迪安排了那麼多的課外班並不是想剝奪他玩的時間,而是作為媽媽在長期跟安迪相處的過程中,我覺得這是更為適合安迪性格的一種教育方式,希望他可以在兒童時期有多方面的嘗試和學習,找到他自己真正感興趣或者有天賦的領域後再去學精。這種多方面的嘗試不僅是培養他在某方面的特長,更重要的是讓他養成一種遇到困難仍然可以堅持的能力,培養他的時間觀念和計劃性,這種能力對於成人後的我們來説也難而可貴的。
不過9歲男孩一週無休,週末2天要上5門興趣班,確實有點多。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孩子興趣班的那些事。
01
不同的孩子適合發展怎樣的興趣?
1.活力四射的孩子
這類孩子通常是最令人頭疼的,因為手腳就沒有停的時候,總跟別人打打鬧鬧。上課的時候也坐不住板凳,不是玩鉛筆,就是踢椅子腿,甚至揪女生辮子。
但事實上,他只是在用雙手和身體感知環境,探索世界。這類觸覺學習型的孩子優勢在於協調能力比較好,而且富有激情。
因此,適當地讓他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比如跆拳道、武術、籃球、足球等,更有利於提高他的學習效率。
2.伶牙俐齒型的孩子
這類孩子是聽覺學習型的,思維帶動聲音。
所以,在朗誦、講故事等活動中,往往遊刃有餘。口才、辯論等興趣班比較適合金句小達人。
3.心靈手巧的孩子
這類孩子有創造力,手指靈活,而且專注力強,坐得住凳子。拿起畫筆就可以自己塗塗抹抹一兩個小時不帶停,並且顏色配得很好看。
如果引導得好,長大後通常都比較認真細緻,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靠譜”。適當地參加手工方面的興趣班,可以幫助他在拓展這部分個性的同時,學到一些技能,或完成具體的事情,從而獲得實實在在的成就和喜悦。
摺紙、剪紙、翻繩、黏土,以及繪畫、書法等,就比較適合小巧手。
4.表演慾強的孩子
這類孩子天生自帶光芒,表情豐富、聲音洪亮、動作誇張,渾身上下都是戲。而且他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所以人越多的場合,越興奮。
爸爸媽媽可以適當地為他營造一個表現的舞台。戲劇、表演、模特、主持等,都能滿足他的表演慾。
02
該不該逼着孩子堅持上興趣班?
知乎上有幾個關於興趣班熱議的話題: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當年沒有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當然這兩個話題裏的回答有後悔的,有不後悔的。
有些人因為小時候沒有培養起一個興趣而感到遺憾,有些人因為小時候被逼着學特長而留下了痛苦的回憶。
去年,我一同學發朋友圈——我是太苛刻嗎?陪寶貝練琴動輒罵哭,並氣得我只剩半條命。
我開玩笑問他:我今年25歲想學鋼琴會不會太晚了?
他沉默了一下回答我:可能晚了,因為你爸媽已經打不過你了。
所謂的興趣班,都應該是先有“興趣”再上班,而往往父母喜歡代表小孩的興趣,來幫他們報班。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説,他們都是沒有太多的藝術天賦的,有天賦的只是少部分人。所以,優秀的父母是會發現孩子優勢,並且將這種優勢發揚光大。
一位著名的音樂人,三四歲的時候媽媽帶他去劇院看《茶花女》,回家後他就憑着記憶自己在小電子琴上叮叮咚咚彈出了出來。父母一瞧,這孩子有天賦啊,於是果斷為孩子選擇了音樂這條路。不出所望,日後他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音樂創作者。
發現孩子的天賦和優勢最怕什麼?最怕父母將自己的喜好和遺憾投射到孩子身上。
比如你自己喜歡古箏,而小時候又沒有機會學,
現在時間和精力也都不允許,這成為了你心底深深的遺憾。所以很容易將心理投射到你的孩子身上,於是就會很想讓孩子學古箏,圓了你的心願。
這完全是錯誤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和獨立的意志,把父母的遺憾和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是不對的。
既然是興趣班,那就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擇。
孩子對某個東西產生興趣了之後,他在遇到困難之後才會想要去堅持,去克服困難,也才能達到學有所成的效果。
那些成年後再也不想碰自己小時候學的東西的人們,大多數是被父母逼着學了一項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
因為興趣愛好,應當是種幸福的方式。
我認識一對父女,女兒小提琴的考級沒有通過,從音樂學院出來後一直愁眉苦臉,就差掛淚珠子了。
爸爸看到後對她説:寶貝,我帶你學小提琴,不是為了讓你考級的。我是為了讓你有一天心情很好,或者難過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方式去表達和紓解。甚至有一天當我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可以拉拉小提琴,就會回憶起爸爸陪伴你學琴的時光,小提琴就可以代替爸爸一輩子陪着你。
這才是父母帶孩子學習任何興趣的一個好的心態。
不是為了追求考級,追求證書,而是讓孩子真正獲得學習和興趣愛好的快樂。考試考級只能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形式,如果是為了考級證書而學,就喪失掉了興趣愛好的真正意義。
煩悶的時候能夠彈奏一首曲子紓解,無聊的時候能夠畫一張畫排遣,人生際遇跌落低谷時寫寫書法修身養性,比那些考級證書更重要吧?
注意,興趣本來就沒有高級和低級之分。孩子在任何一種事物上投入的關注和精力,如果能得到恰當的引導,將來都會創造出價值。
而興趣最好的養分,就是爸爸媽媽對它的尊重和呵護。希望爸爸媽媽們別一昧地讓孩子打雞血,報無數的興趣班,而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和興趣出發,選擇合適的興趣培養。